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陳雷出席第二屆中瑞防洪減災研討會並做主旨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1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四、應對洪澇颱風等災害的實例

    (一)科學防控2007年淮河大水

    淮河是中國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過渡地帶複雜多變的氣候特點,導致淮河流域時常發生暴雨洪水。2007年6月下旬到7月份,淮河流域連續37天普降暴雨,面雨量平均430毫米,為常年同期的3倍以上。受其影響,淮河干支流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超警時間長達30天,部分河段水位超過堤防設計防洪水位,有的超過了歷史實測最高水位。據計算分析,2007年淮河洪水量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

    面對淮河嚴峻的防洪抗洪形勢,我們按照淮河防禦洪水方案和"上蓄、中暢、下排"的防洪調度原則,科學決策、科學防控,充分發揮淮河防洪體系的整體效益,運用上游水庫攔蓄洪水,18座大型水庫共攔蓄洪水21億立方米,水庫削減洪峰達80%以上,最大程度地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提前加大下游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的泄洪流量,降低洪澤湖水位0.4米以上,以利上中游洪水順利下泄;及時啟用中游10個行蓄洪區蓄洪,行蓄洪總量15億立方米,降低河道水位0.2-0.4米。通過對防洪工程的科學調度,使洪水始終處於可控狀態。

    據統計,2007年淮河大水緊急轉移群眾80.87萬人,無一人死亡,水庫無一座垮壩,淮河干堤無一處決口,減淹耕地215.5萬公頃,減少受災人口1890.3萬人,減少城市進水28座,減少經濟損失1384.4億元,確保了淮河流域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

    (二)有效防禦颱風災害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颱風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個颱風在中國沿海登陸,最多年份可達12個,最少年份也有3個。颱風暴潮不僅給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災害,而且常常伸入內陸造成大江大河的流域性大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19個颱風或熱帶風暴,其中有10個先後登陸中國,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登陸時間早。1號颱風"浣熊"于4月18日在中國海南登陸,較歷史最早記錄提前半個月,較常年首次登陸時間偏早兩個多月,是歷史上登陸中國最早的颱風。二是登陸個數多。目前共有10個颱風或熱帶風暴登陸中國,較歷史同期顯著增多。三是登陸時間集中。僅9月25日至10月5日這10天內,就有4個颱風先後影響中國,分別是"黑格比""薔薇""米克拉""海高斯"。四是災害損失重。今年颱風災害共造成中國大陸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75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40萬公頃,成災67.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5億元。

    中國政府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颱風防禦工作的首位,緊緊圍繞"不死人、少傷人"的目標,突出抓好"防"、"避"、"救"三個重要環節。在颱風到來前,以"防"為主,認真做好颱風預警預報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做好防強風、防暴雨、防大潮、防山洪災害、防城市內澇的充分準備。在颱風到來時,以"避"為主,及時做好轉移撤離疏散工作,全力避免人員傷亡,重點做好海上船隻回港避風、海上作業人員和危險地區人員轉移工作。在颱風過後,以"救"為主,把工作重心及時轉移到救助救援上,確保群眾及時得到有效安置和救助。

    據統計,今年颱風防禦過程中,各地共緊急轉移安置415.2萬人,組織回港避風船隻65萬艘,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今年因颱風災害死亡人數比常年同期少七成,受災人口少兩成,倒塌房屋少六成。可以説,經過努力,我們將颱風災害損失減少到了最低限度。

    (三)成功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

    近年來,珠江進入持續乾旱期,由於用水不斷增長、上游來水偏枯、河道下切變化等因素的共同影響,珠江口鹹潮上溯加劇,對澳門、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區供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為應對鹹潮給供水帶來的壓力,我們在2005年~2008年四個枯水期成功組織實施了珠江壓鹹補淡應急水量調度,通過精心測報流域水情和入海口鹹潮情況,統一調度流域內的大型水庫、水電站以及重要引水口門,在潮水退落時緊急增加河口段流量,有效地抑制了鹹潮,保證了下游正常引水,確保了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並兼顧了發電、航運和生態等用水需求,改善了下游河網地區水質和水環境。

    (四)全力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今年1月中旬以來,中國南方大部地區遭遇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這次冰凍災害降雪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災害損失重,給城鄉供水、灌溉排澇、農村水電、水文基礎等水利設施造成了嚴重損失。據統計,這次災害共造成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湖北、重慶等18個省(區)嚴重受災,其中堤防損壞1729公里,水庫及附屬設施損壞1.01萬處,水文設施損壞7795處,水源設施損壞10.9萬處,供水管道損壞8.19萬公里,致使4923.5萬人臨時飲水困難。

    面對這場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在中國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我們緊急動員,全面部署,全力以赴開展抗雨雪冰凍和救災工作。一是千方百計保障災區群眾生活用水。採取加強供水設施和管線的日常維護與巡查、成立應急搶修隊伍及時對損壞的設備和管道進行搶修、加強備用水源的檢修和養護等措施,保證群眾用水安全。二是全力保障災區生活生産用電。科學調度水電工程,在線路有保障的前提下加大發電出力,確保群眾生活和重要部門供電,並緊急組織抗雨雪冰凍搶險隊緊急支援地方搶險保電。三是積極做好抗災物資調撥工作。緊急調運大量搶險救災物資,支援災區抗災救災。四是加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管理。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監測,強化安全巡查與防凍養護,確保了水利工程安全運行。

    (五)奪取水利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

    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這次特大地震災害中,中國人民生命財産遭受了巨大損失,水利工程遭受了嚴重破壞。據統計,這次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8個省市2000多座水庫不同程度損毀,800多座水電站出現險情,1000多公里堤防不同程度破壞,因山體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104座堰塞湖,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同時,供水系統大面積癱瘓,造成955.6萬人發生飲水困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難,在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水利部舉全部之力、全行業之力,全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災工作。我們冒著強烈余震、山體滑坡等重重危險,奮戰在水利抗震救災一線;緊急抽調水利專家、勘測設計和工程搶險人員共1780人,組成80個工作組、46支應急搶險搶修隊、91個設計組,會同災區各級水利部門和水利工作者,對堰塞湖、震損水庫、水電站、堤防進行險情分類和危險程度分級,逐處逐庫逐站逐段制定排險避險方案,及時進行應急處置。此外,緊急調集3881台(套)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施工機械和應急設備,及時調撥防洪物資,全力支援災區工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有效地防範了"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災害,震損水庫、水電站無一垮壩,震損堤防無一決口,堰塞湖排險取得顯著成效,經受了安全度汛的考驗,實現了零傷亡,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水利抗震救災工作取得重大勝利。

    在水利抗震救災鬥爭中,唐家山堰塞湖排險工作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唐家山堰塞湖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通口河上遊湔江河道上, 滑坡體橫河方向長612米,順河方向長803米,堰體高82~124米,體積2037萬立方米,上遊集雨面積3550平方公里,最大可蓄水量3.2億立方米,嚴重威脅下游130多萬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險工作中,我們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首要目標,按照"安全、科學、快速"的指導方針,全力實施工程排險。水利專家在余震不斷、滾石橫飛、道路不通的情況下,對唐家山堰塞湖進行全面查勘。在多次會商、嚴密分析、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利用堰體天然埡口開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險方案,利用大型直升機將施工設備運抵施工現場。同時,指導協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員轉移避險方案,及時將下游受威脅的27.76萬人轉移到安全地帶。搶險隊伍克服工期緊、任務重、強度高、作業面狹小、施工期天氣不利等重重困難,經過7天6夜艱苦奮戰,開挖了一條長475米、上遊段深12米、下游段深13米的泄流渠,完成土石方13.55萬立方米,提前超額完成了方案施工任務。

    6月7日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開始泄水,最大泄水流量達到6500立方米每秒,至11日14時,堰塞湖壩前水位降至714.13米,水位下降28.97米;相應蓄水量從最高水位時的2.466億立方米降至0.861億立方米,減少1.6億立方米。泄流過程中,下游群眾無一人傷亡,重要基礎設施沒有造成損失,成功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脅,創造了世界上處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跡。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全國水利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陳雷聽取甘肅水利工作彙報要求推進甘肅水利改革
· 陳雷考察調研敦煌生態保護要求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 陳雷考察甘肅對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提出明確要求
· 陳雷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50週年大會的講話
· 國際水利水電高層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 陳雷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