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上海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圍繞形成“四個中心”基本框架的發展目標,以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為發展主線,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堅持遵循科學發展規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以科技進步為發展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轉變城市發展模式,提升産業競爭力;堅持惠及廣大群眾的發展理念,促進城市和諧安康;堅持發揮浦東新區先行先試的作用,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堅持以辦好世博會為載體,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和文明發展環境。
上海市市長韓正作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報告
“十一五”時期的主要奮鬥目標
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框架,辦好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實現這一奮鬥目標,上海的城市國際競爭力將顯著增強,服務全國的能力將顯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將顯著提高,人民生活將顯著改善。
未來五年,上海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要再上新臺階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市生産總值預期年均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
■自主創新能力要有新提高城市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到2010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2.8%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要取得新成效2010年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環保投入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
■改革開放要實現新突破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國資、外資、民資共同推動經濟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符合國際規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民主法制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要取得新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01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5年。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要有新提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各類社會保障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十一五”時期的主要任務
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産業結構
發展服務經濟是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必然要求,提升先進製造業水平和質量是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要堅持“三、二、一”産業發展方針,堅持二、三産業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生産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
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郊區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工業向園區集中,發揮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市級工業區的作用。基本建成國際汽車城、精品鋼鐵基地,加快上海化工區、微電子産業基地建設,著力推進臨港裝備産業基地和長興島造船基地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創意産業園和都市型工業園。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城市創新體系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致力於構建城市創新體系,全面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既要搶佔科技制高點,又要培育經濟增長點,努力走出一條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的持續發展之路。2010年高技術産業自主知識産權擁有率達到30%左右。加快張江、漕河涇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推進楊浦知識創新區、閔行紫竹科學園區等創新基地建設,促進園區、校區、社區聯動發展。推進科技世博園、智慧新港城等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建設。
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積極探索特大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新建建築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加大水源地建設與保護力度,強化節水管理,2010年萬元生産總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16%左右。
滾動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生態型城市建設。初步建立污水處理設施與收集管網相配套的郊區污水處理系統,2010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左右,進一步改善河道水質。2007年新車全面實施歐Ⅲ排放標準,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35%以上。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2010年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5%以上。2010年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
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立足於確保公益、促進均衡、激發活力,全面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十一五”期間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
加強社會管理夯實構建和諧社會基礎
加強社會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要堅持重在基層、重在整合資源、重在完善機制,形成社會管理的整體合力。加強人口綜合管理。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推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深入開展平安建設。
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
就業是民生之本,保障是穩定之基。必須著眼于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把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深化積極的就業政策。
按照“要分類、有梯次、保基本、廣覆蓋”的總體要求,繼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完善面向困難群眾的住房保障體系。
進一步發展社會福利和社會慈善事業。加強為老服務,大力發展社會化居家養老,加快養老設施建設,2010年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人數達到25萬人左右,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10萬張左右。
成功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成功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充分發揮世博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
舉辦世博會,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重大任務。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國家有關部門和全國各省市,動員和凝聚全市力量,全力辦好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
全面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是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的制度保障。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浦東開發開放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改革,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
全面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一步聚焦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強化功能,創新機制,完善政策,推動浦東新區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快速發展。
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加快建設新郊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和部署,上海要按照規劃佈局合理、經濟實力增強、人居環境良好、人文素質提高、民主法制加強的要求,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大力推動郊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新郊區。
積極推進“三個集中”,加快郊區城鎮建設。重點建設松江、嘉定、臨港等新城,加快新市鎮開發建設,加強中心村改造建設,逐步形成由1個中心城、9個新城、60個左右新市鎮和600個左右中心村構成的城鎮體系。2010年郊區城市化率達到75%左右。
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100萬畝設施糧田和30萬畝設施蔬菜基地。
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採取綜合措施,拓寬增收渠道,千萬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現代化水平
著眼于進一步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於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著力推進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洋山深水港區後續工程建設,完善集裝箱集疏運系統,發揮洋山保稅港區功能,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快速發展。加快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和虹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顯著增強中轉功能,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樞紐。加快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完善鐵路樞紐佈局。基本建成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網,201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約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約880公里。加快黃浦江越江通道建設,建成上海長江隧橋工程。
堅持“拆、改、留”並舉,積極穩妥地推進舊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400萬平方米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任務,約佔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現有總量的50%。
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著眼于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更好地服務全國,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加快發展的能力。
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加快電子社區建設
堅持發揮信息化在科教興市中的引領帶動作用,以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重點,深入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保持上海信息化整體水平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全力推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快電子社區建設,強化社區信息服務功能,方便市民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改善生活質量。2010年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65%以上。
主要任務數字解讀
30% 2010年高技術産業自主知識産權擁有率達到30%左右
歐Ⅲ 2007年新車全面實施歐Ⅲ排放標準
35% 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35%以上
80% 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
95% 2010年重點監管企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5%以上
25萬 2010年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人數達到25萬人左右,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10萬張左右
75% 2010年郊區城市化率達到75%左右
400公里 2010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約400公里
880公里 2010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約880公里
400萬平方米 完成中心城區400萬平方米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任務,約佔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現有總量的50%
4% “十一五”期間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相當於市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