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2006年中科院“科學與社會”系列報告正式發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1日   來源:中科院網站

    2006年中國科學院“科學與社會”系列報告2月28日正式對外發佈。作為中國科學院面向社會公眾、面向決策層的“科學與社會”系列年度報告包括《科學發展報告》、《高技術發展報告》、《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簡稱“三大報告”),從1998年首次發佈至今,承擔著向社會公眾和國家決策層報告世界科學和中國科學的發展情況、幫助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代表及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了解科學整體發展脈絡和國際科技政策與戰略的使命,不僅被各地方政府所關注,而且也被越來越多的公眾所關心,一些研究成果已經轉化成為國家科技政策和社會經濟生活的有機部分。

    三大報告由各自獨立的課題組來完成。課題組成員多為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既有德高望重的院士、老科學家,也有活躍在科學前沿的青年科學家。多年來三大報告在一直對國際、國內的科學前沿與社會發展態勢進行認真的跟蹤調研,報告中的選題均經過縝密的研究與討論,並在徵求專家的意見後確定。高水平的專家隊伍、嚴謹的寫作態度、嚴格的審稿制度保證了本報告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和權威性。

    2006年的三大報告介紹和綜述了2005年科學前沿問題與發展趨勢,盤點了公眾關注熱點,對中國材料和能源技術新進展進行了重點介紹,關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緊密結合實際,亮點紛呈。

《200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亮點多多,再引關注

    《2006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主題闡述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對於中國未來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戰略意義,指出了中國建設節約型社會主要面臨的四方面挑戰,系統總結了國內外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六點基本經驗,探討了中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基本構架,包括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五大支撐體系,最後提出了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六方面對策建議。這部歷年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報告亮點多多:首次提出綜合評價節約型社會的節約指數,並對2003年世界59個主要國家的資源績效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和排序;分析了我國資源環境績效的變化情況,給出了對31個省市自治區的定量評價和排序;報告指出發展循環經濟存在風險,綠色GDP目前不具可行性;報告強調建設節約型社會必須採取全面變革和綜合配套措施大力推動模式轉型和技術創新,才有望實現結構性跨越;報告提出我國未來15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五大支撐體系;報告認為建設節約型社會需實現三大戰略轉變,優先制定相關制度;公佈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最新排名等。

    以報告首次提出的綜合評價節約型社會的節約指數為例。報告構築了一種能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資源環境績效水平的節約指數,並對2003年世界59個主要國家的資源績效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和排序,丹麥資源績效最好,中國排第56位,處於資源績效最差的國家之列。這説明中國並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資源能源密集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與其他國家相比,仍處於十分粗放的發展階段。報告也分析了我國資源環境績效的變化情況,並對31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定量評價和排序,結果表明:上海的資源環境績效水平全國最高,山西最差。在節約指數高於全國平均值的13個省市中,西部地區佔了11個,這説明了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總體上比較粗放。新疆、寧夏、貴州、山西四省區的節約指數是全國的2倍以上,粗放程度很高。

《2006科學發展報告》:2006年的科學總覽

    連續發佈了9個年頭的《科學發展報告》在社會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受到了決策層、管理層與公眾的好評。國內許多新聞媒體、出版發行單位、政府機構、大學以及圖書館的網站對《科學發展報告》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宣傳,並將它作為權威消息、數據或知識來源。有的科學家將它稱之為“我國每年一部的唯一的科學總覽”。

    剛剛發佈的《2006科學發展報告》是一本內容十分豐富的報告,從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示了當今國內外科學發展的多彩畫面。主體內容包括九部分:一、推動科技自主創新;二、科學前沿介紹;三、2005年諾貝爾獎述評;四、2005年中國科學傢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工作;五、物理學發展前瞻;六、公眾關注的科學熱點;七、科技戰略與政策;八、中國科學發展概況;九、科學家建議;另外還有3個附錄。與以往不同之處是本報告突出了三個新的主題:關於科技自主創新思想的探討;為紀念世界物理年發表一系列有關物理學方面的文章;為配合我國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制定與發表,組織了一組很有參考價值的介紹、評述國內外中長期科技規劃的文章。

《2006高技術發展報告》聚焦“材料與能源技術”

    2000年以來《高技術發展報告》每年聚焦一個主題,4年一個週期,已陸續發行6本。2006年報告主題是“材料與能源技術”。報告綜述了2005年世界高技術領域主要進展,專題介紹了材料和能源技術各子領域新進展和中國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報告了中國未來20年技術材料和能源技術領域技術預見研究結果,探討了材料和能源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提出了中國材料和能源技術及其産業發展的思路與政策建議。

    《2006高技術發展報告》包括“2005年高技術發展綜述”、“材料技術新進展”、“能源技術新進展”、“材料和能源技術預見”、“高技術與社會”和“專家論壇”等6章內容,共收錄論文31篇。為報告撰文的專家有53位,其中包括兩院院士8名。內容緊密關注與社會國民生計相關的領域,如:有色金屬材料發展、鋼鐵生産、電力安全技術、核電發展、料電池、未來20年我國材料領域最重要的10項技術課題、未來20年我國能源領域最重要的10項技術課題、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利用、新型磁浮交通技術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能源消耗模式也在報告中應時發佈。

    《2006高技術發展報告》內容全面、新穎,語言通俗,有戰略高度,有助於社會公眾了解高技術發展動態和發展方向,可供各級領導幹部、有關決策部門和社會公眾閱讀和參考。

 
 
 相關鏈結
· 中科院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
· 中科院院士為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建言獻策
· 中科院發佈預測報告稱中國經濟進入新的上升週期
· 第八屆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各項籌備工作就緒
·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立足國情建立國家創新體系
· 中科院研究生院對研究生發表論文不再統一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