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貴陽市大力扶持農産品加工企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5日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近年來,貴陽市積極調整工作思路,採取有力措施,大力發展以食品加工和制藥為重點的農産品加工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已達101家,創造的增加值和吸納的從業人員分別佔全市規模工業總量的30%和22%。在食品工業中涌現了老乾媽、五福坊、好一多、味美等一批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食品加工骨幹企業;在制藥行業中基本建成了以中成藥生産為主體,生物製品、中藥飲片、化學藥品、衛生材料等為支撐的多元化産業結構體系,初步樹立了貴州民族藥——“苗藥”品牌。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切實加強對農産品加工業的領導。近年來,貴陽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推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中藥現代化産業的意見》、《關於加快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成立了由分管領導挂帥的市、區(市、縣)兩級農業産業化經營工作領導小組、農産品加工工作領導小組及食品加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整合資金,大力扶持農産品加工業發展。2001年以來,貴陽市經委、市農辦、市農業局、市鄉鎮企業局等部門共投入資金6億元以上,爭取國家、省扶持資金近2億元,5年內平均每年投入扶持資金達1.6億元,使一批符合貴陽經濟特點的食品、果品、畜禽、蔬菜、飼料等加工業和制藥業迅速成長為貴陽市新的增長點,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

    二是培植壯大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為儘快改變貴陽市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的狀況。“十五”期間,貴陽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關於扶持培育發展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意見》,重新認定命名了35家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按照“分類指導、分層追趕”的思路,在政策、資金和服務上進行重點扶持。鼓勵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內強素質,外抓配套,由大變強,走向全國,走出國門;對前景好、起點高的成長型企業,鼓勵其向國內領先水平看齊;對成長性好、與農民關繫緊密、處於起步階段的小型農産品加工企業,則從企業當前發展的關鍵環節給予支持,促進企業逐步擴大規模。同時,依託現有企業、現有工業園區、東西合作示範工程、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並成功引進了“娃哈哈”和美滿等龍頭企業到貴陽落戶,使全市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總量和規模迅速發展壯大。

    三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為做好“名、優、特”産品開發這篇大文章,貴陽市通過大力推動和注入科技支撐,支持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制定品牌策略,培育打造了一批在省內外、國內外市場上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的知名品牌。如通過打造開陽“富曬”品牌,有效整合資源,擴大基地建設規模,産生了聚集效應;通過推動“山花”等品牌打捆,推動企業聯合,促進了同類型企業生産規模的快速壯大;通過每年定點扶持幾家企業産品創品牌,提高了企業知名度和産品競爭力;通過加快推行原産地域産品專用標誌等標識制度進程,初步構建起包括生産、營銷、科技研發、社會化服務等環節的品牌支撐體系,有效維護了企業品牌的合法權益。

    四是積極建設農産品生産基地。大力推廣“龍頭企業+標準化基地(仲介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導企業建設原料生産基地,與農民採用訂單、合同、入股、利潤返還等形式共建基地,讓農民為加工而生産,企業為生産而加工,使農民參與了生産、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利潤分配。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省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達32個,市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165個,使各類無公害生産基地面積達30多萬畝。貴陽市鄉鎮企業局還與有關部門共同建成的105個養殖小區,帶動農戶12549戶,使每戶農戶增收2000元以上。通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既促進了農民增收,又穩定了企業的原料來源,解決了生産的後顧之憂,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相關鏈結
· 明年起我國啟動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九大行動”
· 雲南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四突破”“一減少”
· 河北向“三農”投入210億 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 我國已成飼料生産大國 今年總産量將突破1億噸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
· 杜青林: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