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接受記者採訪談中日文化交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0日   來源:外交部網站

    “2006中國文化節”隆重開幕後,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就本次“文化節”和中日文化交流接受了《人民日報》等記者採訪,暢談文化交流“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力。

    問: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對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發揮了積極作用。您如何評價兩國的文化交流?

    :中日間的交往已逾兩千年之久,其中綿延不斷的是文化交流。中國隋唐時期近300年裏,日本向中國派送了大批遣隋使和遣唐使。那段時間是日本學習借鑒中國文化的一個高潮。比如日本家喻戶曉的弘法大師空海高僧,就是遣唐使裏的一位留學僧,後來成為日本真言宗的開山之祖。我曾去過大師駛入大海,西去中國的海岸。從那裏向西眺望,海的那邊,就是我們的神州大地。我還去過日本西面的一個小島──長崎縣福江島,那是空海大師學成歸來,重新踏上日本國土的地方。後人在此為他建了一座廟,廟裏有一塊空海大師手書的石碑,上刻四字:“虛往實歸”。即空手而去,滿載而歸。去時仍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僧人,回時終成一代宗師。這四個字不僅反映了空海大師的真實心態,也是當時中日交流的生動寫照。

    近代之後,日本率先打開門戶。中國也借助日本這個平臺,學習吸收了很多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文學藝術。

    無論世事如何變換,中日之間的文化交往始終不曾間斷。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日文化交流不斷發展,其範圍之廣、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在中國與其他國家交流中是少有的。

    如今的中日文化交流傳統領域長盛不衰,新興領域方興未艾。以往中日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文物、書法和傳統戲劇方面。近些年,拓寬到商業展演、音樂影視、動漫遊戲等。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赴日演出的大中型文藝團體在80—100個左右;舉辦大型文物展覽10—20個。還有旅居日本的1000余中國藝術家,他們活躍在每個城鎮和鄉村。中國文化在日本可以説是月月有出展,周周有演出,日日有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是加強兩國人民友好的重要紐帶。

    問:“中國文化節”此時在日本舉辦,對中日關係有何特殊意義?中國駐日使館是主辦方之一,請您介紹一下“文化節”的籌備過程。

    :這次文化節的籌備耗時近一年。今天成功舉行了開幕式,反響非常積極。溫家寶總理和日本安倍首相特地發來賀辭。日本皇室成員高圓宮妃殿下專程出席,眾參兩院議長親臨慶典,70多位眾參兩院議員撥冗前來。此外,還有各界名流和友好人士、友好團體以及在日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也出席了開幕式。

    今天的盛況來之不易。因為籌備期的大部分時間,中日關係尚處在嚴重政治困難形勢下,但是我們始終堅信,改善中日關係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加強中日文化交流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需求。舉辦文化節面向的是日本人民,為的是向他們介紹中國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介紹中國這些年來所發生的滄桑巨變和歷史進步,向他們傳遞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因此,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不僅要做成,還要做好。

    文化節在今天拉開序幕,正值中日關係終於打破僵局,重現曙光的新形勢,可謂恰逢其時,開幕式的的盛況就説明了這一點,我相信文化節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正如溫總理在賀辭中説的那樣,中日文化節將成為兩國共同迎接200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週年的前奏。

    問:請您介紹本次“中國文化節”入選節目的特點。

    :本次文化節是一次豐富多彩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向日本人民展示了中國最高水平的藝術。在開幕式音樂會上,日本眾參兩院議長、幾位前首相都讚不絕口,稱這臺節目非常精彩,體現了中國藝術的高水平。類似的還有好幾個,將陸續展現給日本人民。二是融會了中日雙方文化的要素。比如,中國京劇、昆劇與日本能、狂言的同臺演出。雖然各自表現形式不同,但同為東方文化,根子是相通的。觀眾同時欣賞雙方的傳統戲劇和高雅藝術時,可以體會到兩國藝術的相通性,亦可感受到兩國一衣帶水的深刻內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也恰恰是中日兩國開展文化交流的優勢所在。三是增加日本民眾的參與性。此次文化節有兩場大型街巡活動,一場是在日本的鬧市,一場是在著名的橫濱中華街。日本的太極拳愛好者,當地華人社團的獅子舞、龍舞等都將參與表演,加上國內一些專業團體前來助興,可以想象場面將十分輕鬆活潑。

    問:請您闡釋文化交流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和作用。

    :在中日雙方共同努力下,通過安倍首相訪華,兩國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達成一致,同時也就兩國關係今後的發展方向形成了重要共識。這就是恪守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構築基於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係,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所強調的“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大目標。

    實現這個目標,當然需要政治和經濟兩個車輪同時強有力運轉,但推動這兩個車輪的是兩國人民。而文化交流將有助於把兩國人民的情感連接在一起,把兩國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處。換言之,中日關係要向前健康發展,還需要通過廣義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從而為運轉政治和經濟這兩個車輪不斷提供新鮮動力。這恐怕就是文化交流對國與國關係的獨特作用吧。

    我甫到任日本,即聞“韓流”之勁。一部《冬日戀歌》電視劇竟能改變日本民眾對韓國的認識。其實,就文化領域而言,中日兩國之間的交流要比任何國家都具備更堅實的基礎、更有利的條件、更持久的需求和更廣泛的參與。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打造出一批能夠使國外受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滿足國外民眾急需了解中國的願望。韓國可以成功地在中日掀起“韓流”,我相信我們也一定能在日本,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範圍掀起“華流”。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輝煌成就。在硬實力有了一定基礎後,下一步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如何構築我們的軟實力和樹立中國的新形象,尤其是在我們周邊的亞洲地區。為此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渠道就是文化交流。

    問:對現代中國來説,您認為日本文化值得我們借鑒的有哪些?

    :任何國家、民族抑或文明之間,都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中國文化曾給日本帶來重大影響。中國文化的更新發展,還將繼續對日本産生影響。同時,日本文化也有其獨特的內涵,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我曾參觀過日本的佛教名山——位於和歌山縣的高野山。當地一位長老帶我參觀山上一些著名寺院。所見似曾相識,但又與中國現有寺院不盡相同。長老對我説,山上有幾百所寺院,都忠實地保留了1200年前空海大師從中國唐朝帶回來的宗教文化。無論是建築樣式、內部設置,還是佛教禮儀及僧人的行為舉止,至今嚴格遵循千年前的成規。漫步高野山,仿佛回到了中國唐朝。日本民族珍惜引進的文化,重視對文化的保存。文化的價值就在於其歷史長久而生命力依然。單純追逐時尚並不意味著就好。我們的文化需要改革更新,與時俱進,但應是在保存歷史精華與傳統的基礎之上。

 
 
 相關鏈結
· 中國駐日本使館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週年
· 中國駐日本福岡總領館舉辦五十七週年國慶招待會
· 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向25名獲獎中國留日學生頒獎
· 中國駐日本使館舉行首次“使館接待日”活動
·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辦“旅日中國藝術家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