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教育部長: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切實促進教育公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1日   來源:教育部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切實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部部長 周濟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擺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形勢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方針和重大舉措。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和全面貫徹落實,深化教育改革,實現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一、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後代,關係國家的前途命運和長治久安,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要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素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基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普遍提高的社會。教育是培養人的崇高事業,在弘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通過加快教育發展,切實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基礎。

    促進教育公平,保障社會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教育公平是人發展起點的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歷來被看作是人們發展提高、縮小社會差別的重要手段。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公益性原則,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對保障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教育發展,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進程中,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是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教育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式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得到切實鞏固和提高,農村教育發生了深刻變化;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實現了又快又好發展,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成為人力資源大國。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目前的教育發展仍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於良好教育的強烈需求,還不能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城鄉、區域、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突出,實施素質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深化,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需要提高,一些關係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教育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加快教育發展和改革,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們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有了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強調指出,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把我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教育發展的基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認真貫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努力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強化政府保障責任,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在農村並逐步在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國家制定義務教育辦學基本標準和質量標準,政府統籌資源配置,確保每一所學校都能達到基本標準,配有合格教師和校長,成為合格學校。全面掃除青壯年文盲,重視特殊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穩步發展普通高中教育。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轉變辦學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增強主動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加大政府的投入和統籌力度,加強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切實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推動東西部合作和城鄉合作辦學,促進農村普、職、成“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

    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長,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把提高質量作為發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調整學科佈局和專業設置,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推動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經濟建設、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的緊密結合,提升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繼續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繁榮和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加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為依託,以現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統籌全社會各種學習資源,建設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實現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與繼續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組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互補充,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環境和氛圍,使我國成為人人皆學之邦。

    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機制和制度。提高對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求。要通過我們的工作,使全社會進一步關心支持教育,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共同發展教育事業。

    推進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堅持以改革為動力,通過教育體制與制度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增強教育發展的活力。改進管理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理順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關係,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全社會參與和支持教育的新體制,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形成政府辦學為主、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法律制度環境,重視保障學生、教師的合法權益。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在教育培養目標上,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其基本內涵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我們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全面規劃,整體推進,抓住關鍵環節,實現重點突破。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師生思想道德素質。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公民道德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改進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倡導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生産勞動、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實踐觀點。加強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建設高素質德育工作者隊伍。

    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基礎知識的紮實掌握,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著力於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刻苦學習的精神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應繼續加以發揚。同時要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培養模式和教學的內容、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倡導啟髮式教學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追求新知,養成勤奮學習、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把加強體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點,強健學生體魄,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學校具有基本的體育設施,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鍛鍊活動。

    提高師資特別是農村師資水平。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擔任教師,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加快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強化教師的思想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精神,培養大批既有學識魅力、又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師。注重培養選拔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較強管理能力、德才兼備的校長,造就一批教育家。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實施素質教育貫穿于教學工作全過程。以工學結合為重點深化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改革,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把招生考試製度改革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堅持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實施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高中招生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建立多樣化的學生選拔機制。改革完善研究生招生選拔方式,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

    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融合,形成全社會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實施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要完善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措施,學校要承擔起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作用,社區要發揮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家庭教育更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關鍵是各方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方面都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教育質量觀,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和考試分數的傾向,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改革社會用人制度,改變過於偏重學歷文憑的觀念,注重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建立有利於人才多樣化發展的機制和社會氛圍。

    四、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長期以來,教育在縮小城鄉、區域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差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區域和學校之間的教育水平存在著較大差異,不同群體受教育的機會存在著較大差別。促進教育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決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把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擺到我國教育政策的重要位置。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教育公平,是一個需要長期奮鬥的歷史過程,我們將為此不懈努力。

    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堅持農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國家財政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建立遍佈鄉村學校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形成面向全國農村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統籌區域教育,實現各地區教育協調發展。加快西部地區“兩基”攻堅步伐,加強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的支持,大力推進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的教育對口支援以及職業教育的對口協作,積極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努力縮短東、中、西部的教育差距。統籌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解決中小學擇校問題。加大對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不斷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努力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縮小學校間的差距。大力促進區域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辦學質量。

    健全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繼續做好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使公辦學校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義務教育階段要進一步推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政策。非義務教育階段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鼓勵社會捐資助學。健全公辦高校入學“綠色通道”制度,擴大國家教育獎助學金和助學貸款政策覆蓋範圍,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學機制,建立和完善大學畢業生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的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機制。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切實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保障女童和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

    規範管理,從嚴治教。大力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統特點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規範學校收費項目和標準,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依法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發揚勤儉辦學、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加強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繼續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實現招生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建設和諧校園。努力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文明,創造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認真化解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維護學校穩定。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建立安全機制,切實做好校園安全保衛工作、衛生管理工作。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推進校風、學風和制度建設。以人為本,愛護學生,關心教職員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努力建設平安校園、健康校園、文明校園,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放心,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放心。(《求是》)

 
 
 相關鏈結
· 周濟:教育部確定2007年為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
· 周濟會見美教育部長斯佩林斯 雙方達成多項共識
· 周濟在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 教育部部長周濟會見比利時法語區高教與科研大臣
· 周濟為首批七位“微軟青年教授獎”獲獎者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