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5-26日召開的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水利部部長汪恕誠作了題為“技術民主與決策民主”的重要講話。他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治水理念,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尊重科學,通過發揚決策民主,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加強指導性,紮實推進水利各項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貢獻。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副部長、部科技委主任胡四一,水利部原部長楊振懷,兩院院士潘家錚,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部科技委名譽主任索麗生等出席會議。
汪恕誠首先結合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暢談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每年投産的電力裝機容量為2000萬到3000萬千瓦,而剛剛過去的2006年,電力投産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億千瓦,其中水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水電事業的高速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調動了市場主體也就是各類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社會創造財富的動力充分釋放。水電事業在經歷了技術制約、資金制約、市場制約等幾個階段後,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當前要特別重視水電建設中的生態與環境保護問題,堅持做到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
汪恕誠指出,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以及自然人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一定會高度重視信息資源。企業通過對所獲信息資源的判斷和把握,決定自己的經營方式和贏利模式。在市場經濟中,信息資源是發散的,共享的。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更加暢通,更加便利。這種社會現象可稱之為信息民主。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部門也要主動通過報刊和互聯網等各種媒介,著眼于利民便民,針對不同受眾和不同群眾,進一步開發利用適宜公開的各種信息資源,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企業等各類市場經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汪恕誠指出,信息民主必然會營造出科學技術研究的民主氛圍。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科技人才。要鼓勵科技人員解放思想,充分調動和發揮水利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積極發揮各方面專家在決策諮詢中的重要作用,發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的優勢。這種現象可稱之為技術民主。發展水利水電既要重視研究工程技術問題,進一步發展生産力,同時也要重視研究社會科學技術問題,進一步理順生産關係。在加強對理論前沿技術研究的同時,還要拓寬視野,加強對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變等宏觀戰略問題的深入研究,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推動微觀技術問題研究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培養一批具有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素養的綜合性水利專家。
汪恕誠強調,信息民主、技術民主進而會影響和帶動決策民主。決策民主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項決策都會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其利益訴求也各不相同。各方面充分發表觀點,暢所欲言,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在決策過程中,要注重聽取不同的學術觀點,了解利益相關者的不同意見,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發揚民主,尊重科學,提高我們科學執政和民主執政的能力。水利工作是與大自然打交道的,要高度重視協調上下游、左右岸的關係,正確處理好生産、生活和生態用水的關係。在處理防洪調度、水量分配、生態問題、環境問題等涉及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時,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提高水資源綜合管理水平。凡涉及到水利的重大戰略問題,一定要通過民主協商機制,這是我們做好水利工作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具體要求。
胡四一作題為“發揮參謀作用 推進水利創新”的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2006年部科技委的主要工作,特別是就“三峽工程運用後長江中下游江湖關係變化和防洪對策研究”等四次重要調研活動作了詳盡闡述,並對2007年科技委的工作進行了展望和部署。他強調,要加強對水利發展重大戰略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加強對水利重大科技項目的諮詢指導,加強行業內外的交流與合作。
會議通報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精神,介紹全國水利工作形勢、思路和任務;總結2006年部科技委工作,提出2007年工作設想;就水利中心工作和部科技委工作進行討論,聽取顧問、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作關於“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彙報”的專題報告,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春宏分別就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黃河水沙過程變異及河道的複雜響應等作專題報告。
水利部科技委顧問和委員,部機關各司局及在京直屬單位負責同志,部屬科研機構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