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北京市首次採用司法手段解決文物安全隱患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7日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古建內慘不忍睹,必須立刻解決安全隱患!”2月6日,在北京市文物局召開的“整改安全隱患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表示,市文物局按《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內容,對拈花寺的産權單位和管理使用單位已訴至法院,提請強制執行拆除被中國人民大學印刷廠長期佔用的2000余平方米違建,安裝消防設施。這是北京市首次採用司法手段解決文物安全隱患問題。

  補償費“要價”過高

  安全整改擱淺

  “現在廠子被出租給20多家小印刷廠和其他單位了,我們想管也管不了。”2月6日上午,拈花寺佔用單位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印刷廠的防火安全責任人梁文英説,“自從接到責令整改通知書後,我們也開了好幾次會。但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可管不了。”

  拈花寺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産權單位為北京市佛教協會,被中國人民大學印刷廠和14戶居民佔用。上世紀80年代落實政策時,原佔用單位人大印刷廠沒有遷出,而是同市佛教協會協商簽訂了租賃協議,繼續使用。從1998年開始,人大印刷廠陸續轉租給了多傢俬人印刷企業。

  如今,拈花寺早已沒有了明代古剎的風采,只有門口的水泥門上挂著的“敕建拈花寺”牌子標明了其身份。院內更是被車間和14戶居民“瓜分”、“霸佔”。大殿大部分已改作庫房和車間,屋頂上荒草叢生,蛛網般交錯的電線盤踞在房檐下、房頂上。中路一座大殿已被拆除,建上了紅磚房,僅留下了老臺明石。院中張貼的防範火險標誌牌早已卷邊、掉色。

  為解決其安全隱患,文物局曾組織召開三次協調會,認為只有將印刷廠和居民遷走才能徹底解決安全隱患,但由於人大方面提出的補償費過高,市佛協無法接受而擱淺。梁文英介紹,目前該廠為了消除火災隱患,20多家出租單位的燃油全部入庫統一管理,曾經被紙張“塞滿”的通道也已清空。但談及文物保護方面的措施,她表示,並未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

  7家文保單位

  短期內解決無望

  2005年底,全市存在較嚴重安全隱患的16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吃了“黃牌”,接到了市文物局發出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一年過去了,目前僅雪池冰窖、法國郵局舊址完成整改;萬壽寺東路、陳獨秀故居正在實施搬遷騰退;地安門西大街153號四合院、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南新倉、嵩祝寺及智珠寺、原中法大學舊址5處已完成部分隱患整改;古觀象臺、寧郡王府、拈花寺、孚王府、皇史宬、大高玄殿、崇禮住宅7處需繼續督促協調解決或短期內無法解決。

  在文物局提供的16家整改單位情況的材料中,“協調”成為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彙。“以前對於存在安全隱患的單位,大都採取説服、教育等‘軟’方法,動員文物的産權單位和管理使用單位更好地保護文物,聽不聽勸全憑人家。”市文物局安全督察處處長郝東晨説,“拈花寺的問題是文物部門首次採用法律手段來解決,今後對不按期整改的單位會考慮使用‘硬’方法。”

  法律法規不完善

  成為整改主要攔路虎

  文保單位安全整改過程中面臨“三宗罪”:搬遷騰退等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尚不完善;歷史遺留問題多,既有産權糾紛也涉及單位隸屬關係;部分單位為中小型國企,經濟效益不好且歷史負擔沉重。這也是寧郡王府等7家文保單位成為“老大難”的主要原因。

  “但經過市區兩級政府等多方努力,目前這7家單位中也有不少有眉目解決。”郝東晨處長舉例説明,比如皇史宬的産權之爭使解決隱患的步伐一直停滯。但目前第一歷史檔案館已經向其上級機關遞交了《關於申請皇史宬南院住戶搬遷費的報告》,並表示將積極協調申請專項資金解決該館10戶居民的騰退。故宮博物院也口頭允諾先擱置産權爭議,積極配合文物保護工作。

  相關新聞

  10家文保單位被再次限期整改

  對於那些對整改安全隱患持消極態度、隨意拿文物做籌碼討價的産權單位或文物使用單位,市文物局將考慮繼續啟動司法程序,由法院依法裁決。2007年一季度,市文物局將再次對10家市級以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文保單位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我們還將與區縣共同對市、區兩級文保單位的安全狀況進行專項巡視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多、危險性大的文保單位,列入2007年度全市限期整改的名單,重點進行督察整治。”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表示,對涉及央産、軍産的産權和使用單位,文物部門將積極爭取國家文物局和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研究解決方案。

  東城區文委主任劉景地透露,該區將根據平時檢查情況確定10家區級文保單位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

 
 
 相關鏈結
· 湖南省將啟動“十大主題文物保護展示體系工程”
· 我國援外文物保護項目--柬神廟保護修復工程完成
· 文物局局長對“六安王陵”調研並提出保護要求
· 文物局《文物出境審核標準》修訂會在杭州召開
· 2007年底北京將有八成人文奧運文物保護工程竣工
· 甘肅省博物館一批珍貴文物將首次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