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大年三十,在貴陽工作的劍河縣革東鎮方家村的方忠軍下班後僅兩個多小時,就趕到家吃年飯了。他説:“自從三凱高速公路通車後,回一趟家比以前少花幾個小時,真是方便得很!”去年10月底通車、橫貫黔東南州的三凱高速公路的建成,是貴州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例證。
資料顯示,目前貴州省民族地區生産總值達561.8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1.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3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了68.3%、60.5%和30.5%。
自省九次黨代會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致力於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省人大常委會制定通過了貴州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省民委實行了由29家省直部門組成的兼職委員單位制度;先後召開和舉辦了第五次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第三次全省民族文藝會演和第六屆全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黔東南和黔南兩自治州建州50年州慶等重大活動,促進了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省委、省政府紮實推進民族地區扶貧開發,著力抓好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近5年來,大力實施“渴望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民族自治地方63%的村用上了自來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9萬公頃;99%和87%的村分別通了電和機動車,相繼建成凱麻、關興、三凱等高等級公路,鎮勝、貴新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正在進行中;建成內昆、株六等鐵路或鐵路復線路段;銅仁、興義、黎平機場順利通航,荔波機場也即將竣工。民族地區三個産業之比由2002年的40.5:31.1:28.4轉變為33. 2:31.5:35.3,初步實現了從“一、二、三”向“三、一、二”轉變,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提高。
為了加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貴州省積極推動民族地區“兩基”攻堅,去年底,民族自治地方所有縣均實現“兩基”達標。各級各部門還通過不斷增加教育投入,興辦民族寄宿制學校和在中小學設置寄宿制民族班、少數民族女童班以及推行“雙語”教學,實施“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助學工程”等措施,促進民族教育發展,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民族自治地方高等學校在校生從2002年初的1.05萬人增加到3.32萬人,中小學在校生達296.5萬人,職業中學在校生達2.18萬人。
著力於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貴州省出臺了《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委員會,民族民間文化搶救、保護和開發步入了法制化軌道。全省有31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91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中多為少數民族文化遺産。全省還規劃建設了20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村鎮和16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投資近2億元的貴州民族文化宮主體工程也于去年底全部竣工。
各級黨委高度重視民族幹部培養、選拔和任用工作。召開了全省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工作座談會,通過選派民族幹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中東部發達地區挂職鍛鍊、進入各級黨校學習等措施,使民族幹部政治素質不斷提高、業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幹部隊伍結構日趨合理。目前,全省黨政機關中民族幹部達6.7萬人,佔黨政機關幹部總數的38.8%;省直61個部門領導班子中,有45個配備了民族幹部;各市、州、地“四大班子”共有民族幹部113名,佔同級幹部數的34.88%;各縣“四大班子”中有民族幹部1208名,佔同級幹部數的45.28%,少數民族專業技術幹部隊伍也得到不斷壯大。 (記者 吳一文 實習生 安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