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大會20日召開,貫徹落實公交優先的各項工作將實質性啟動。其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基礎、出租汽車為補充、信息系統為手段、交通樞紐為銜接的科學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據悉,到2010年,上海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將達到1690萬人次,佔機動出行比重達到65%以上,佔出行總量的比重達到33%以上。屆時,公共交通要實現“3個一”的目標:中心城兩點間公共交通出行在一小時內完成;郊區新城一次乘車進入軌道交通網絡;新市鎮與所屬中心村之間一次乘車到達。實現公共交通站點500米服務半徑在中心城和郊區城鎮實現全覆蓋,其中,內環線以內區域300米服務半徑實現基本覆蓋。
實施公交優先主要體現為規劃用地優先、建設投資優先、路權信號優先、政策扶持優先。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如期實現,將具體推出以下十個方面舉措:
——建成軌道交通基本網絡。2007年,軌道交通6號線、8、9號線(一期)建成試運營。2008年至2009年,軌道交通2號線(東、西延伸段)、7號線、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9號線(二期)、10號線、11號線(北段)、13號線世博會段建成試運營。
——建設綜合交通換乘樞紐。2007年,開工建設3號線長江南路等12個綜合交通樞紐。2008年,開工建設30個樞紐。2009年,全面推進交通樞紐建設。到2010年,建成60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
——繼續建設公交專用道。力爭全市公交專用道投運總里程達到300公里,高峰時段專用道上的公交車輛時速達到17—20公里。適時開工建設鐵路南站至西站的15公里快速公交試驗線(BRT)。
——推進公共交通信息化。到2008年,1萬輛公交車安裝車載智慧裝置,完成20個綜合交通樞紐信息聯網。2009年,全市公共汽電車車載智慧裝置基本安裝完畢,在客運主要幹道上基本實現站牌電子化。
——優化調整公交線網。2007年,新辟、調整公交線路200條以上。到2009年,將結合軌道交通、換乘樞紐、公交專用道以及市屬配套商品房基地建設、調整相關公交線路300條。
——加快遠郊區公共交通發展。發展城鄉巴士線路。推進中心村“村村通公交”。
——採取優惠措施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內環線以內全部線路實行換乘優惠,實施老人特殊優惠乘車。2008年,提出內環外線路優惠換乘方案,研究實施學生優惠乘車。2009年,推出日票、周票等多樣化票制。
——加快公交車輛更新。三年更新車輛5500輛,其中高等級車4000輛,所有公交營運車輛達到國Ⅱ以上排放標準。
——規範公共交通市場行為。在中心城區初步形成相對區域經營的市場格局。在遠郊區積極培育區域“龍頭”公交企業,形成“一區一骨幹”的經營格局。
——完善公共交通發展扶持政策。大幅增加公共交通基本設施投資。以“公交專項”為載體,形成補貼,補償和政府購買服務相結合的長效扶持機制。繼續實施油價補貼。實施公益性行業的扶持經濟政策。
今年是落實公交優先戰略的全面啟動之年。全市將圍繞“點”、“線”、“面”、“車”、“路”、“人”等六個環節,全力推進公交優先工作的落實。
(一)“點”:重點是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3號線長江南路、4號線塘橋、南外灘等12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改造、新建10個公交停車保養場,新增停車泊位近2000個。
(二)“線”:重點是優化公交線網佈局。抓緊制定全市公交線網佈局規劃;重點實施“一區”(浦東新區)、“一線”(8號線沿線)、“一路”(共和新路)公交線路優化調整;與軌道交通6、8、9號線投入試運營和4、1號線延伸相銜接,同步做好公交線路配套;年內新辟、調整公交線路200條以上。同時,圍繞新農村建設,推出“點到點”市通郊16條快速公交線,開通25條城鄉巴士,緩解郊區居民出行難的矛盾。
(三)“面”:重點是促進區域整合,中心城區重點對浦東新區內以及共和新路、延安路等主要客運走廊,實施相對區域經營整合;遠郊區推動嘉定區、松江區等區域公交企業重組試點。
(四)“車”:重點是加快車輛更新,年內按照“國Ⅲ”排放標準,完成1750輛地面公交車、8000輛出租車的更新。同時,在中心城區“三場二站”以及郊區重要交通集散地,基本杜絕“黑車”。
(五)“路”:重點是繼續推進20公里以上公交專用道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公交信息化,4000輛公共汽電車安裝車載智慧裝置,建設600個電子站牌,在30條線路、300個電子站牌上開通車輛到達預告信息,基本完成10個綜合交通樞紐信息聯網。
(六)“人”:重點是推進對出行人的優惠換乘。今年6月底前,內環線內396條公交線路全部實行換乘優惠;下半年,推出老年人優惠乘車措施,積極研究針對學生的特殊優惠措施,實現公交與軌道交通優惠換乘。
副市長楊雄出席大會並講話。(張艷 黃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