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始於1999年“十一”。在最初三個黃金周中,居民的旅遊熱情得以充分釋放,但由於各種應對措施的缺乏,暴露出不少問題,影響了黃金周旅遊的健康發展。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旅遊局等部門關於進一步發展假日旅遊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46號文件),由14個部門組成了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制度(現在增加為18個部門),建立了全國黃金周旅遊預報統計系統,監測的城市和景區達到39個和32個,監測點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為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旅遊”經濟的發展,2005年還把延安、遵義、瑞金、廣安以及韶山納入到全國假日辦的預報統計範圍之中。總體來看,自2000年“十一”開始,截至到2007年“春節”,假日旅遊從無序走向規範,從“井噴”式的增長進入快速平穩的發展。在經過的19個黃金周中,旅遊接待人數、旅遊收入持續增長,出遊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突出;旅遊産品更趨多樣化,旅遊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旅遊綜合帶動功能凸顯;服務部門的協作配合,管理部門的組織協調工作進一步加強,旅遊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總體來看,黃金周旅遊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出遊人數規模龐大,增長穩定
2001年至2006年,每年三個黃金周旅遊接待人數從1.83億人次增加到3.57億人次,相當於四個居民中有一個在黃金週期間選擇出遊。可以看出,黃金周旅遊日益成為大眾化的消費行為。6年間,黃金周出遊人數規模擴大了將近一倍,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4.3%。而2004年“五一”黃金周出遊突破一億人次,更使黃金周旅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此後的“五一”、“十一”出遊規模都始終保持在一億人次以上的高位運行。在19個黃金周中,共計接待遊客16.3億人次。假日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黃金周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旅遊收入快速增長,效益突出
19個黃金周總計實現旅遊收入6704億元,黃金周旅遊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方面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1年三個黃金周旅遊總收入736億元,2006年三個黃金周旅遊總收入1512億元。6年時間旅遊總收入增長超過一倍,平均增長速度略高於出遊人數,達到15.5%。從人均出遊花費看,春節最高,花費456元;“十一”次之,花費399元;“五一”略低於“十一”,花費387元。6年間,人均花費水平大體維持在400元左右。可以看出居民出遊消費更趨理性,旅遊收入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出遊人數的增加。
3、旅遊的結構特徵明顯
從出遊時間看,無論是旅遊接待人數還是旅遊收入,“五一”黃金周都排在第一,平均出遊達到1.06億人次,平均旅遊收入達到412億元;由於暑期旅遊釋放了部分旅遊需求,“十一”黃金周名列第二,平均出遊為0.91億人次,平均旅遊收入為364億元;而春節黃金周出遊目的以探親訪友為主,觀光度假的人數較少,平均出遊人數和平均旅遊收入在三個黃金周中排名最後,分別為0.66億人次和299億元。
從出遊比例看,2001-2006年,黃金周過夜遊和一日遊人數為4.3億人次和12.0億人次,分別佔旅遊接待總人次數的26.4%和73.6%;過夜遊人數平均增長10.2%;一日遊人數平均增長16.0%。據此可以發現,以城市周邊短途旅遊為主的一日遊是黃金周旅遊的主體,佔到總出遊人次的3/4左右。
4、對交通、餐飲、商業的拉動作用顯著
黃金週游客的長距離流動雖然給交通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也為交通行業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提高了交通企業的效益。2001年三個黃金周民航客運收入36億元,鐵路客運收入28.4億元;2006年三個黃金周民航客運收入72億元,鐵路客運收入43.8億元。6年時間民航客運收入翻了一番,平均增速達到14.9%;鐵路客運收入平均增長速度也達到9.1%。在19個黃金周中,總計實現民航客運收入332億元,實現鐵路客運收入233億元。
黃金週期間,遊客的大規模出行,也極大地刺激了餐飲業和商業的發展。從2001年以來,黃金週期間各城市監測的100多家餐飲企業營業收入保持了平均15%以上的增長速度,監測的100多家商業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在20%左右。黃金周不僅是旅遊業的黃金周,同樣也成為了餐飲業和商業的黃金周。
5、對旅遊業以及第三産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體來看,除遭遇“非典”的2003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外,黃金周旅遊收入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從2002年到2006年,其增長率始終在國內旅遊收入和第三産業年增長率的上位運行。這表明黃金周旅遊有力地推動了國內旅遊以及第三産業的發展。在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居民更多地選擇黃金周旅遊,也表明黃金周旅遊對城鄉居民的巨大吸引力和對刺激消費的重要作用。
6、推動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隨著黃金周旅遊持續深入的發展,鄉村旅遊已逐漸成為城市居民黃金周出遊的主要形式之一。鄉村旅遊的宣傳促銷力度不斷加大;農村旅遊活動更加豐富;農村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農民在黃金週期間的增收效果顯著。在一些鄉村旅遊較發達地區,很多農民家庭僅七天的旅遊純收入就超過萬元,幾乎相當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一年的純收入。2006年“十一”黃金周,北京11個區縣的民俗接待旅遊人數就達到141.06萬人,民俗旅遊收入1.3億元;成都監測的58個重點景區景點中,排在前兩位的都是以“農家樂”為主題的景區。這兩個景區七天總計接待遊客高達57萬人,遠遠超過許多知名景區。正如許多農民所説,“節日農村遊,遊客得享受,農民得增收”。
7、黃金周旅遊增長潛力巨大
黃金周誕生的七年也是人均GDP從1000美元邁進2000美元的七年。伴隨人均GDP的不斷增加,居民的消費結構開始出現變化,對服務業的需求也大幅增長。旅遊作為一種愉悅身心、增長見識的消費,將成為不斷富裕起來的城鄉居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在目前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尚存在一定困難的背景下,黃金周將成為居民旅遊,特別是中長線旅遊的最佳時段。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均GDP將接近3000美元,2020年甚至有望達到5000美元,這無疑為黃金周旅遊的持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此外,隨著旅遊産品的日益豐富,居民在黃金週期間的出遊有了更多選擇,這不僅有利於擴大旅遊規模,也有利於減輕知名景區的接待壓力與生態環境壓力。而以自駕車旅遊為代表的新型旅遊方式的不斷興起,使得出遊活動更加方便、快捷。2005年全國私人載客汽車擁有量達到1384萬輛,幾乎是2000年數量的4倍。以成都為例,2006年“十一”黃金週期間的自駕車旅遊者就接近百萬人次。總之,無論是過去的數據還是未來的預測,都表明黃金周旅遊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只要積極引導、措施得力,黃金周旅遊還可以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