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提升百姓幸福指數——貴州關注民生促進和諧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5日   來源:貴州日報

    “五一”黃金週期間,50歲的貴州鎮遠縣下崗職工月坤光奔走在縣城大街上,指點外來車輛停放,引領農民挑菜進市場,提醒遊客走斑馬線,忙得不可開交。他笑著告訴記者:“政府照顧我當社區協管員,月工資550元,加上妻子的收入,3口之家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了”。

    月坤光一家是鎮遠縣委、縣政府近年來關注民生,著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個縮影。

    改革考評體系增加民生投入

    2006年初,鎮遠縣委縣政府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尤其要確保困難家庭實現“五有”,即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錢看病。縣裏調整工作思路,改革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加大民生投入。財政預算實行了工資、運轉、社保“三保並舉”方針,當年全縣民生經費投入比2005年增加1.2倍,2007年又比上年增加2.1倍。今年初下達的鄉鎮、部門考核指標中,首次將民生列為高分考核,鄉鎮總體工作的100分中,社會事業發展和環保佔了23分。同時明確,每名縣級領導今年要幫扶一個困難家庭脫貧、幫助一戶住房困難的殘疾人家庭建房。目前,在縣財政投入5萬元、省殘聯資助15萬元支持下,40戶殘疾人住房已全部興建。

    建立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2006年,全縣納入城市低保1936戶4156人,發放保障金384萬元。今年起人均保障金又由140元增至160元,發放1944戶4175人城市低保金39萬多元,對5459名農村定補、救助對象發放9萬餘元。對失地農民實行“變通式彌補”,在給予徵地補償後,將其轉為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可領保障金直至終老,僅工業園區就有1300名失地農民享受到這一特殊政策。縣裏還對805戶2126人發放生活救助25萬多元。

    消除“零就業”力爭“雙就業”

    伴著五月的陽光,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這條180米長的河壩街,古時曾是鎮遠最繁華的商業街,後來半道中落。年初,縣領導來到這裡傾聽民聲,決定幫助河壩街建成夜宵一條街。縣裏和民間共籌資400多萬元動工,110家“幹居民”獲得了就業機會及門面出租收入。

    縣委、縣政府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幫助城鎮困難家庭消除“零就業”,力爭“雙就業”。為解決工業園區失地農民就業,縣長李吉科五赴園區協調各方,使100多名農村勞力進廠做工,每人月工資900多元,60多家農戶搞起了餐飲和運輸業。2006年,全縣幫助城鎮困難家庭新增就業崗位830個,實現再就業314人。勞保局、農辦等部門配合各鄉鎮,開展服務技能和農業適用技術培訓,還與江浙等地企業實行訂單式勞務合作,組織勞務輸出2195人,今年來又輸出400多人,還組織3批失地農民外出參加電工等技能培訓。目前,全縣1843名下崗職工中,已有80%實現了再就業。

    大力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前年,氵舞陽鎮菜園村廖定祥與鄉親到一處工地做工,被老闆拖欠工資21萬元。鎮勞保所為此十余次上門找老闆,終於在去年5月幫31名農民工討回了全部血汗錢。2006年,該縣共辦理欠薪案件13起,為268位民工追回工錢200余萬元。

    營造宜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縣城衛城社區有條大水溝,過去垃圾成堆,惡臭難聞,附近住戶長年不敢開窗。去夏,縣四大班子領導到此現場辦公後,投入30萬元整治,清淤除污,疏通水溝,蓋上水泥板做成人行道。居民們終於可以將緊閉多年的窗戶打開了。

    一年來,鎮遠借助“整臟治亂”專項行動,致力為百姓創造舒適的人居環境。縣財政投入170萬元改造縣城人行道1.7萬平方米;投入30萬元整治炮火廠等7條大水溝,疏通了排水系統,古城汛期不再一片汪洋;投入21萬元為石板溝大街安裝200多盞幻光燈,亮化美化了街道;改造公廁8所、新建4所,將垃圾清運服務延伸到城郊的鐵溪景區,並配備了專職環衛工人。全縣還投入環保資金2000多萬元,幫助企業實現清潔生産,處理城市污水,使縣城和工業園區重現白雲藍天,河流逐漸變清。

    過去,氵舞陽、青溪、羊坪等鎮“馬路市場”現象較為嚴重,縣城周大街、金堡路口、羊坪車站等地街道交通擁堵,群眾怨聲載道。縣鎮兩級政府和公路管理部門攜手修路,重新劃定停車位、斑馬線和攤點位,增設標誌,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居民文明意識,使縣城和主要鄉鎮交通秩序逐漸向好,群眾行路難的狀況日益改觀。

    幹部日記換內容草鞋村變皮鞋村

    “十里橋人行道改鄉村公路,涉及30戶108人,還需鋪沙,需3000元160個工日;鎮福利院擴建,可容50人,需投25萬元;桃坡村黃進偉,4人,特困,1子1女,有輟學跡向……”這是青溪鎮黨委書記陳一凡今年工作日記本上的部分內容。密密麻麻的文字,飽含了一位黨政幹部關注群眾切身利益的拳拳之心。

    今年以來,鎮遠縣大力轉變幹部作風,強調“幹部沉下去,民生好起來”,要求將民生問題作為重要內容記入工作日記。新年期間,縣委書記蔣映生訪貧問苦,來到縣城下崗工人楊明祥家。老楊腰傷多年難幹重活,全家收入僅靠他每月126元的低保費。蔣映生當即掏出500元遞給老楊,並將楊明祥家列為自己的幫扶對象。隨後,縣委要求民政、勞保等部門,對全縣無房戶、特困戶、“零就業”戶全面摸底,目前已擬定了逐步解決方案,對240家城鄉無房戶,將由政府出資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無償或低償提供無房戶居住,今年擬建4000平方米,力爭三年左右徹底解決。

    各級各部門幹部紛紛走出機關,進村進廠進社區,了解百姓所思所盼,記“民情日記”、“民生日記”為民辦實事。青溪鎮大塘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許多人大冷天還穿草鞋,人稱“草鞋村”。近年得到縣鎮村幹部大力扶助,九成村民掌握了1—2門技能和農村技術,跑運輸,搞建材,進廠做工,種植特色果菜,全村很快脫貧致富,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2680元,成了縣裏有名的“皮鞋村”。(何昌華 袁尚凱 李鎮江 陳大鵬)

 
 
 相關鏈結
· 長假與民生:中國長假關注民生細節體現和諧理念
· 吉林省長韓長賦接受集體採訪:關注民生 和諧發展
· 兩會新華時評:政府工作報告 關注民生改善民生
· 袁純清:堅持科學發展觀 關注民生狠抓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