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上海經濟寫好4個關鍵詞:速度、結構、質量、效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5日   來源:解放日報

    在備受關注的市第九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歷經十餘年平穩健康發展的上海經濟繼續向好:

    今年首季,上海經濟實現又好又快開局,全市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2.6%;

    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榜,上海名列首位,“經濟發展”評價值居第一;

    上海市統計局産業報告稱,本市就業結構向國際大都市靠攏,第三産業從業人員不僅增量遠多於第二産業,而且絕對值已超過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從業人員之和。

    勾勒上海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軌跡的最亮點,是四個關鍵詞:速度、結構、質量、效益。近年來上海用心寫好這四個關鍵詞,努力保持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速度:保持平穩

    把握可持續發展基調,上海保持平穩的經濟增速,防止大起大落。

    從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五年數據看,全市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2.2%,保持適度水平。去年“十一五”開局之年,上海經濟連續第15年兩位數增長。

    城市經濟實力的提升有目共睹,經濟發展速度的平穩追求依然執著。如上海“十一五”年均經濟增長率預期9%以上,很多人認為是“明顯減速”,其實不然。從計劃目標比較看,“十五”增長預期目標是9%—11%,“十一五”是9%以上,兩者表述基本一致;從計劃目標實現情況看,“十五”實際增長超過計劃目標,“十一五”如果經濟發展平穩健康,也很有可能明顯高於9%。所以,上海確定9%以上的速度目標,既符合宏觀調控的要求,又反映出上海經濟發展已具有“超越速度”的開闊思路,更是為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留有更多空間。從去年及今年以來實際運行數據分析,上海“十一五”經濟增速的平穩格局基本不會改變。

    結構:趨於優化

    比速度和總量指標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結構優化,體現著上海按照國家戰略要求,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取得的初步成效。

    産業結構優化是基礎。在堅持“兩個優先”和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發展導向下,上海産業結構進一步升級,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經濟總量中比重不斷提高,而先進製造業則繼續成為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素質保證。今年1—4月,三産實現增加值同比超過二産,而且再創2001年以來同期新高。目前,三産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已超過51%,二三産業共同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格局進一步鞏固。

    需求結構優化是關鍵。作為重要的需求引擎,消費、投資、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些年來,上海堅持適度投資、刺激消費、穩定出口。去年,本市消費增幅創八年新高,引擎作用明顯增強。今年以來,消費增幅同比繼續攀升,投資增幅維持合理區間,外貿進出口基本平衡,上海經濟增長正逐步由粗放式的投資驅動轉向內涵型的消費驅動,需求的內在結構進一步優化。

    創新結構優化是動力。這些年來,上海以高技術産業為抓手,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創新能級,自主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全社會研究與經費(R&D)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産總值的比例,已從2001年1.7%提高到了去年2.5%。高技術産業近五年産值年均增長超過32%,已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質量:不斷提高

    兩條逆向而動的曲線,生動地反映出上海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這就是上海經濟的增長曲線與能耗曲線———經濟連續15年兩位數增長,萬元生産總值(萬元GDP)綜合能耗則持續下行。

    特別是2004年開始,萬元GDP能耗首次降至"1"噸標準煤以下,躍上綜合能耗水平的新臺階。目前,上海節能降耗水平全國領先。

    日前,上海正式發佈以節能降耗和能源安全保障為主線的《能源白皮書》,明確2010年之前初步形成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力度,顯示出注重經濟發展質量的堅定決心。可以預見,在越來越強調質量的發展理念之下,"十一五"期末萬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標有希望實現。

    效益:日益充實

    經濟發展的又好又快,最直觀體現是經濟效益與經濟增長的同步協調,是宏觀與微觀層面經濟運行效益的進一步提升。體現效益的最重要指標,微觀來講是企業利潤,宏觀而言就是財政收入。統計顯示,最近五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

    這樣的勢頭今年繼續延續。一季度,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和工業企業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5.7%和49.7%。而企業微觀效益的提升,又使得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穩步增加,兩者同比增速分別超過50%和接近28%。

    充實的效益,既是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結果,更是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堅實保障。僅去年,就有連續9項事關民生的社會保障政策出臺,600多萬市民直接受益;今年一季度,本市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又雙雙提高,經濟與社會發展更趨溫馨和諧。根據邊際效益理論,百姓保障水平的提升,不僅直接提高可支配收入,而且也會間接降低人們的風險預期,從而有效刺激消費市場的繁榮,助推經濟結構的完善,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相關鏈結
· 旅遊局:紅色旅遊成老區經濟新增長點 做好四要點
· 發展改革委公佈我國一季度輕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
· 張慶黎強調:做好金融工作服務西藏經濟社會發展
· 郭金龍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熱點專題 法律法規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