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整平,大畦改小畦,畦背墊高,防止漫灌、跑水,就能把用水量降下來!”元氏縣北褚村農民程春明今年種了3畝多小麥,如今豐收在望。讓他高興的還有一筆節水賬:用水量比自己的用水定額整整少了40立方米。
從不用白不用的“大鍋水”到節獎超罰的“商品水”,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發生在程春明身上的變化只是我省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解決河北省水資源危機的根本措施,省委、省政府把2006年確立為節水型社會建設年,強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截至目前,全省共啟動2個國家級、3個省級、22個市級、10個擴權縣(市)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使全省開展試點建設的縣、市、區達到50個,佔全省總數的30%以上。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自主節水激勵機制和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手段,致使用戶自主自願節水積極性不高,節水工程運行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嚴重。為此,我省突出實施節水機制創新,在全國獨創“用水雙控、計量到戶、節獎超罰、協會自治、市場激勵、群眾參與”的自主節水模式。這一全新的模式使水像土地一樣分到了戶,使用水指標落實到每一個用戶,實現了節水與用戶利益挂鉤,激發了用戶主動節水的積極性。
為實現用水總量與定額管理雙控制,河北省編制了“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明確了全省各市供、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各試點將本區總用水指標逐級分配到各縣鄉、行業、村戶,作為區域宏觀用水控制指標,並頒發取水許可證。同時,修訂了《河北省用水定額》,對全省93個行業219種工業産品,18個部門50類生活用水單位,7個農業灌溉分區12種農作物和10種蔬菜的用水定額進行了重新修正,分解落實了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指標,強化了工業用水定額管理。以取水許可和用水定額為基礎,基層用水協會組織將分配到本級的用水量指標分配到每個用水戶,並將水權分配方案上墻公佈,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向各用戶發放《水權證》和《用水登記手冊》,定期記錄用水情況,實行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目前,全省共有595個試點村(鎮)開展了水量分配,頒發了《水權證》。
實現用水雙控,不僅使用戶做到了量水而行,自發調整産業結構,而且為有效控制地下水超採、建立市場激勵機制創造了條件。目前,全省共安裝水計量設施49萬多套,建立用水者協會2600多個。試點區工業企業水重復利用率提高了5至7個百分點,萬元增加值取水量降低8%至10%,實現工業節水10%至15%;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了3至5個百分點,實現農業節水20%至30%;試點區生活節水器具普及率提高15個百分點,實現農村生活節水40%至50%。(記者郝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