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青海省環境保護局公佈2006年青海省環境狀況公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5日   來源:青海日報

2006年青海省環境狀況公報
青海省環境保護局
2007年6月5日

    綜 述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召開了首次全省環境保護大會,出臺了《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重點,強化管理,繼續加大重點區域、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在全省生産總值較上年增長12.2%,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的形勢下,全省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幹流出境斷面、青海湖流域及格爾木內流河地表水環境仍保持優良水質。西寧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明顯好于上年,環境空氣質量、交通噪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西寧市區和湟水源區輻射環境質量依然保持天然本底水平。全年無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水環境

    [狀況]

    長江流域 2006年,長江幹流沱沱河、通天河大橋、直門達3個斷面,水質均為Ⅲ類以上。其中出省界直門達斷面除總氮外,其餘監測指標均為Ⅰ類,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Ⅰ類水質目標要求。省境內長江幹流水質為良好。

    瀾滄江流域2006年,瀾滄江幹流扎曲2個斷面,水質除總氮外,其餘監測指標均為Ⅰ類水質。省境內瀾滄江幹流水質為良好。

    黃河流域2006年,黃河干流6個監測斷面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出省界官亭斷面水質為Ⅱ類。省境內黃河干流水質總體為優。

    湟水幹流及主要支流水質狀況好于2005年。湟水幹流總體為中度污染。出省界民和橋斷面為劣Ⅴ類水質,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一級支流北川河為輕度污染,沙塘川河為輕度污染,南川河為重度污染。17個監測斷面達標率比2005年提高23.5個百分點,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呈有機污染型。

    青海湖流域 2006年,八條主要入湖河流,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Ⅱ類水域標準,水質狀況優良。湖區除總氮、溶解氧外,其餘指標均達到Ⅱ-Ш類水域標準,水質狀況良好。

    格爾木內流河2006年,格爾木內流河水質狀況好于2005年。5個斷面達到Ⅱ類水質標準。

    地下水環境質量

    2006年,西寧市南川、西納川、西川及平安等地設5個地下水監測點,除西納川丹麻寺五水源1號井和南川一水源4號井2個測點地下水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外,其餘3個測點水質均有不同程度超標,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硬度和硫酸鹽指標。

    格爾木市8個地下水監測點監測結果表明,地下水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西寧市六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6%,水質明顯好于上年。

    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6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19407萬噸,比上年增長0.24%。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7168萬噸,佔廢水總量的36.9%。生活污水排放量12239萬噸,佔廢水總量的63.1%。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74801噸,比上年增長4.5%,單位GDP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為11.67千克/萬元。其中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5319噸,佔排放總量的47.22%;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9482噸,佔排放總量的52.78%;廢水中氨氮排放量6944噸,比上年增長1.3%。單位GDP氨氮排放強度為1.08千克/萬元。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1425噸,佔排放總量的20.52%;生活氨氮排放量5519噸,佔排放總量的79.48%。

    湟水是我省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流域,2006年排入該流域污水總量約14110萬噸,佔全省總量的72.7%。其中工業廢水量4906萬噸,佔流域總量的34.77%;生活污水量9204萬噸,佔流域總量的65.23%。COD排放總量52314噸,佔全省總量的69.9%。其中工業COD排放量24971噸,佔流域總量的47.73%;生活COD排放量27343噸,佔流域總量的52.27%。氨氮排放量5152噸,佔全省總量的74.2%。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1049噸,佔流域總量的20.36%;生活氨氮排放量4103噸,佔流域總量的79.64%。排入該流域的工業廢水達標率為69%,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

    [措施與行動]

    ★加強水污染防治。2006年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資額11826萬元,新增廢水治理能力900噸/日。目前全省重點工業企業共有144套廢水治理設施,去除COD等污染物1863噸,投入設施運行費用5041萬元。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48.65%,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2006年9月,省環保局受省政府委託與各州地市政府簽訂了“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列入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中考核的38家水重點污染源治理企業中,有7家企業實施了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其它企業正在調研論證治理方案。

    ★加強環境執法。繼續開展了集中整治威脅飲用水源安全和春灌期間防止水污染事故專項檢查。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352人(次)對130余家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通過對沿湟重點企業實施駐廠監控、限産等措施,杜絕了水污染事件的發生,確保了春灌期間農業用水安全。

    ★為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續開發利用,啟動了全省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結合總量控制目標,切實推進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2006年,在湟水流域率先實施了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年內已向15家工業企業發放了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西寧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生活污水約7.18萬噸,達到設計處理能力的84.5%,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全年處理生活污水量2600萬噸,去除COD7826噸。使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21.24%,比上年提高0.42個百分點。2006年日處理2.25萬噸的西寧市城南新區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

    大氣環境

    [狀況]

    城市環境空氣

    2006年,西寧市、格爾木市和大通縣環境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分別為4.01、4.01和7.19。西寧市、格爾木市為中度污染,大通縣為嚴重污染;總懸浮顆粒物仍是影響我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

    與2005年相比,西寧市環境空氣質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格爾木市環境空氣污染程度略有上升;兩城市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和點日均值均達到二級標準,主要污染因子為總懸浮顆粒物。大通縣環境空氣質量劣于2005年,二氧化硫污染負荷明顯加大,年均值和點日均值均超標,日均值最大超標1.48倍。

    2006年西寧市、格爾木市、德令哈市和大通縣降水pH濃度範圍分別在5.83~8.66、6.56~8.72、7.23~8.94和6.50~7.55之間,各城鎮均未出現酸性降水。

    廢氣及污染物排放情況

    2006年,全省廢氣排放總量2099億標立方米。廢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9850噸,比上年增長5.0%。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為20.26千克/萬元。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121204噸,佔排放總量的93.34%;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8646噸,佔排放總量的6.66%。

    廢氣中煙塵排放總量72154噸,比上年降低6.5%。單位GDP煙塵排放強度為11.26千克/萬元。其中工業煙塵排放量52398噸,佔煙塵排放總量的72.6%;生活煙塵排放量19756噸,佔煙塵排放總量的27.4%。工業粉塵排放量89052噸,比上年降低4.2%,單位GDP工業粉塵排放強度為13.89千克/萬元。

    [措施與行動]

    ★加強廢氣點源治理。2006年共完成廢氣污染治理項目投資額2.02億元,新增廢氣處理能力269萬標立米/時。全省重點工業企業在用的313台工業鍋爐和562座工業爐窯共安裝了573套廢氣治理設施,投入設施運行費1.65億元。這些治理設施共去除煙塵73.8萬噸、粉塵45.4萬噸,為保護環境發揮了應有效益。

    ★2006年9月,省環保局受省政府委託與各州地市政府簽訂了“十一五”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削減)目標責任書。列入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考核的19家大氣重點污染源治理企業,有7家企業實施了污染治理工程,其它企業正在調研論證治理方案。

    ★2006年,全省共向41家工業企業發放了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開展全省重點行業環境安全大檢查工作。結合環境安全檢查和化工石化行業環境風險排查,對西寧、海東、海西地區42家重點企業進行了檢查,督促企業按照環境風險評價提出的要求做好排污口規範化整治,設置統一標誌牌,建立和完善環境突發污染事件應急預案,以消除污染隱患,防止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嚴格環保準入,加強監督管理。2006年對21家鐵合金企業和4家電解鋁企業按照准入條件進行了環保核查,為我省鐵合金和電解鋁企業順利獲得行業準入提供了支持。

    工業固體廢物

    [狀況]

    2006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882萬噸,比上年增長35.9%。全省危險廢物産生量75.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貯存率為70.6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29.4%,比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産生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行業為化工、有色金屬採選業、非金屬礦採選業、火力發電和黑色金屬冶煉,其産生量佔全省重點調查單位總量的90.05%。

    [措施與行動]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治理。2006年完成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投資額1461.9萬元。西寧市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3.7%。

    ★青海省危險廢物和西寧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設項目通過國家批准,已完成各項前期工作。六個自治州、海東地區和格爾木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已有新的進展。此外,原海北州鉻鹽廠堆存鉻渣治理項目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准,申請到位鉻渣處置項目專項資金650萬元。

    ★加強了危險廢物的監督管理。對青海省化工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和蘭州茂源醫用垃圾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核發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全年共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956.56噸。湟中鑫飛化工有限公司遺留中間産品及危險廢液已得到安全處置。

    聲環境

    [狀況]

    城市噪聲 2006年,西寧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2.2dB(A),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西寧市城市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9.8dB(A),城市交通聲環境質量較好,與2005年度持平。

    2006年,西寧市I類區域(居民、文教區)環境噪聲晝間超標2.7分貝,夜間達標,晝夜噪聲質量均好于2005年;II類區域(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超標1.3分貝,夜間達標,晝間噪聲質量劣于2005年;III類區域(工業區)晝間、夜間均達標,與2005年相比無明顯變化;IV類區域(道路交通幹線兩側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夜間均超標,分別超標2.7分貝和12.2分貝,與2005年相比晝間噪聲質量略有好轉,夜間無明顯變化。

    [措施與行動]

    ★嚴格加強對建築施工、社會生活、交通運輸噪聲的綜合管理,積極開展高考期間控制噪聲污染專項行動。輻射環境

    [狀況]

    2006年,西寧市區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和湟水源區水體中放射性核素鈾均為正常本底水平。放射性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安全正常,周圍環境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水平。

    [措施與行動]

    ★對全省90家涉及放射性工作單位和各級環保部門開展了貫徹執行國務院《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的宣傳貫徹活動,為全省環保部門全面依法開始履行輻射安全監管職能奠定了良好基礎。

    ★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為省內15家單位核發了輻射環境安全許可證。對10家申請購置放射源使用單位的安全和防護條件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辦理了21枚放射源的購買轉讓審批手續;對5家省外輻射單位的11枚放射源轉移進入我省使用,辦理了放射源轉移備案登記手續。加強了以放射源探傷為主的重點放射源使用單位的輻射安全與防護現場監督執法檢查。

    ★組織開展全省射線裝置申報登記工作,並對85家射線裝置單位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參與完成了國內首條750kv超高壓輸變電示範工程電磁輻射環保驗收工作。

    ★加強了對退役核設施放射性污染物填埋坑和省放射性廢物庫的安全監護工作,確保了放射性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安全。安全收貯了38枚報廢放射源,確保了輻射環境安全。

    生態環境

    [狀況]

    青海省地處高原,地形複雜,植被類型多樣,以草甸植被為主,其次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森林植被很少,森林覆蓋率僅為4.4%。受特殊自然條件限制,省內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類型構成均呈現出特有的複雜性和脆弱性。對氣候變化和人為干擾的抗逆性、承受能力相對較差。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不穩定性突出。由於近幾年降水量的增加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退耕還林(草)、退牧還草、人工造林、天然林保護和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實施,我省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1處,保護區面積達到21.7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0.12%。

    [措施與行動]

    ★組織實施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生態監測項目,建立了包括14個生態系統綜合監測站點和496個生態監測基礎站點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監測站點體系,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然保護區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組織完成了全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的專項調查。指導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完成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管能力建設項目的實施。

    ★組織開展了川西獐牙菜、沙棘、暗紫貝母、唐古特大黃、狹葉紅景天、五脈綠絨蒿、短管兔兒草、羌活等八種全省重點中藏藥材保護與利用情況的調查。組織開展了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前期工作。

    環境保護專欄

    [環境法制建設]

    2006年,加強了地方環境立法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地方環保法規體系。青海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由西寧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西寧市服務行業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為加強西寧地區服務行業環境保護與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

    全省共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8起,處罰金額26萬元。全省受理群眾來信、來訪1725件,處理群眾來信、來訪1723件。處理率達到99.9%。辦理人大建議33件、政協提案36件。

    [建設項目管理]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按照“主動服務、提前介入、源頭參與、全程監督”的指導原則,強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重新修訂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手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工作指南》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指南》。圍繞全省重點項目做好跟蹤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工業園區及重點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全省共辦理670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行政審批和286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全省新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達到100%。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2006年,西寧市以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為重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建成煙塵控制區總面積72.3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總面積63.2平方公里。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達67.5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上年25.6%提高到34.5%。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

    2006年,全省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為4.098億元,比上年降低34.2%。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全省同期生産總值的0.64%。其中老污染源治理投資額7773.2萬元,比上年增長66.4%,佔投資總額的18.97%。“三同時”項目環保投資額1.42億元,佔投資總額的34.65%。城市(包括西寧、格爾木和德令哈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本年完成投資額1.897億元,比上年下降24.12%,佔投資總額的46.3%。

    〔排污費徵收〕

    2006年,全省共向2206戶排污單位徵收排污費1800萬元,較上年降低3.1%。

    [環境科研與信息]

    環境科研取得新成果。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完成的《青海省生態功能區劃研究》科研課題,經專家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完成的《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獲得國家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環境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建設得到加強。編制的《青海省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

    [清潔生産審核]

    2006年,對格爾木煉油廠、西部礦業有限公司和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進行了清潔生産審核。

    [環保産業]

    2006年,全省從事環境保護産業單位共9家,從業人員124人,實現産值5709萬元,主要涉及環境産品生産、環境諮詢服務、大氣污染治理、環境工程設計、環保設施運營等領域。

    [環境宣傳教育]

    2006年,全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按照“圍繞環保抓宣傳、抓好宣傳促環保”的思路,通過抓環境新聞宣傳、開展宣傳活動、環保公眾參與、環保科普教育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宣傳氛圍,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環境意識。按照“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環境日宣傳主題,聯合省委宣傳部、省人大農牧環保委、省政協環資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文明辦組織開展了省垣單位“6.5”世界環境日環保宣傳暨綠色創建表彰與“三江源地區藏族群眾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普及項目”啟動儀式及“青藥杯”環保攝影展活動,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津成作了《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的新青海》的主題講話,《青海日報》專題刊發了馬建堂副省長《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的新青海》的署名文章,呼籲社會公眾共同保護環境。組織實施“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青海省“三江源”地區藏族群眾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普及項目,與青海人民廣播電臺藏語頻率“空中科普”欄目聯合舉辦“三江源”生態保護知識普及專題節目,將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科普知識挂圖和《三江源環保50問》發放到基層。創建國家級“綠色學校”1所、省級“綠色學校”43所,省級“綠色社區”3家。年內組織撰寫發表各類環境新聞稿件140余篇。

 
 
 相關鏈結
· 青海對17所醫院醫療質量督查 基礎醫護質量提高
·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強衛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青海推出藏醫藥文化旅遊 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
· 青海省退耕工程成為促進農牧民增收一條主要渠道
· 青海省第一起“黑客”攻擊政府網站案件成功告破
· 青海各地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兒童健康成長氛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