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周濟:搶抓機遇 真抓實幹 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9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周濟在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政策座談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教育的總體佈局是: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總理強調,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總理還宣佈,從今年新學年開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為此中央財政支出將由上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明年將安排200億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支出;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總理指出,這是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之後,中央為促進教育公平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教育部、財政部今天召開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政策座談會,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會議精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助學政策體系建設,落實好今年國家助學金的發放和管理工作;進而,進一步動員全戰線的同志們,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切實做好中職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推動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建立健全中等職業學校助學政策體系,是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為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5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5月16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會議,陳至立國務委員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就貫徹落實《意見》作出了全面部署。至立同志的重要講話,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支撐的客觀要求、履行政府公共財政職能的重要體現、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等方面,深刻闡述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重大意義。

    這次國務院《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特別突出了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資助,無論是受益學生的數量,還是中央財政專項經費的分配,中等職業學校都是大頭。在中央財政今年下半年擬安排的95億元中,給中等職業學校安排的經費將超過一半。地方財政將相應投入的約59億元中,用於中等職業教育的也超過一半。按照《意見》精神,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每生每年的標準為1500元,國家資助兩年,加起來就是3000元;而且對於中等職業教育而言,資助的對象不僅僅是狹義上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是所有全日制在校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帶有普惠性,也就是説,90%的中職學生,包括所有來自農村的中職學生和所有城市困難家庭的中職學生,都能獲得國家助學金;再加上第三年實行學生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除了解決生活費用以外,還會獲得一部分報酬。這是一個重大舉措,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就學、生活狀況,確保所有想上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包括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接受職業教育。這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加快發展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對於我國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近年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旨在通過改革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重大進展。主要有:一是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大家形成了共識。各級職業學校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和辦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調整專業結構。密切與企業、人才和勞務市場的合作,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廣“訂單”培養,學生的就業率很高。職業教育的局面豁然開朗,辦學的路子越走越寬,走出了一條充滿活力的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之路。二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國家啟動實施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劃”“高水平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和“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於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經費將超過100億元。各地也紛紛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切實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三是中等職業教育持續快速發展,招生規模迅速擴大。2005、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連續兩年每年擴招100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年招生規模達到741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1809萬人,均創歷史最高記錄。所有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職業教育呈現出勃勃生機和良好的發展態勢。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就總體而言,中等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最為薄弱的環節,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雖然連續兩年每年擴招100萬人,但是在條件很不具備的情況下推進的,基礎還很不穩固,工作還很不平衡,鞏固成果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另一方面,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發展和前進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更嚴重的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強烈需求。

    總之,我國職業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財力和精力,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要求我們必須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反復強調,要從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這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

    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為什麼?這裡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考慮。

    就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而言,現代化建設不僅需要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産一線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術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緊缺的問題,使我國真正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對這一點我本人有切身的體會。我在地方上工作的時候,做了很多招商引資的工作。在跟外商接觸的時候,我就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到中國來投資?他們説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勞動力素質好,勤勞勇敢守紀律,而且普遍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不過他們也提出,如果我們的工人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之後,還能接受一些職業教育,就更好了。我們的青少年如果只是讀完初中就去打工,很難適應企業和社會的要求。新的時期、新的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産業結構的調整轉變,需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就教育事業本身而言,“普九”之後,我們面臨著兩條路線、兩種選擇。一條路線、一種選擇是,不遺餘力地發展普通高中,讓學生都去上普通高中、考大學。但在現在這麼一個階段,考慮中國的基本國情,人人都上大學,既無可能,也不需要。另一條路線、一種選擇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鼓勵、引導更多的人通過接受職業教育走上工作崗位。對多數青年來説,通過接受良好的中等職業教育走上工作崗位,然後繼續學習、終身學習,是現實的也是正確的選擇。

    職業教育很重要,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但又存在很多困難,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下一步的關鍵在哪?還有什麼好的招數?靠什麼來實現新的突破?圍繞著這些問題,大家想了很多。可以這樣認為,當前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最關鍵、最突出的是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問題,是社會上仍然普遍存在的輕視職業教育的問題。説實在話,現在許多人對職業教育還是有偏見的。我們的國情、我們的文化傳統,使得許多人還是把讀普通高中、考大學作為正路;而上職業學校還是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得已的行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低人一等,是沒有水平和能力的表現。還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包括社會的人才觀念、用人用工制度、生産一線工人收入待遇偏低、就業缺乏保障等。德國的青年為什麼安於上中職、當工人?因為當工人地位不低,待遇不錯。 我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的中專、技校為什麼有吸引力?因為能解決戶口,有幹部身份,而現在這些沒有了。必須看到,這些問題在短期內很難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更加堅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導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當前有一個影響因素越來越突出,就是經濟因素。據統計,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9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其中貧困家庭學生約佔30%。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數量逐漸增多。有不少人,因為得不到有效資助,不能順利入學或完成學業。經濟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的重要因素。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將制約中等職業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甚至會影響到業已取得的成果。

    正是基於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職業教育重要性和存在困難問題的清醒認識,這次中央下了大決心,投入巨大的財力,用於建立健全中等職業學校助學政策體系,擴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資助力度,以求從制度上根本解決中等職業教育長遠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是一個強有力的導向。希望通過這樣的政策措施,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加入到接受職業教育的行列,有效引導農村地區、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接受中等職業教育;讓中等職業教育的大門向每一位願意來學習的青年敞開,不因為經濟困難而拒他們于校門之外,使他們同樣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解決他們在完成義務教育後的繼續學習問題,提高其就業和創業能力,促進就業這個民生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迅速改變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而不只是普通高中和大學這一條“獨木橋”,使我國教育的整體結構更加協調,得到持續健康發展。希望通過這樣的政策措施,縮小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所以我們説中等職業教育助學政策體系的建立,為整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我們必須從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必須從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解讀中職學校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九成學生受資助
· 教育部解讀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 陜西省出臺新政策 30%高校及中職學生將享受資助
· 湖北:讀中職仍可註冊入學 學費標準不高於06年
· 上海市設立“專業獎勵金”獎勵緊缺中職專業學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