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建設三晉新農村:點燃廣大農民共建家園的熱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16日   來源:山西日報

    經濟欠發達的山西夏縣,面對新農村建設這一“考題”,勇敢“應考”,取得明顯成效——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七月初,記者走訪了夏縣的農村。

    一條條水泥馬路串村聯戶,一排排樹木環繞農舍,盡顯鄉村環境新貌;嶄新的農民集居區演繹著農民變居民的生動進程;健身場上的歡聲笑語折射出工業反哺農業的成果……

    夏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縣份,財政收入只有6000多萬,群眾收入偏低,工業力量薄弱。如今,全縣95%的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去年省定的1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0個重點治理村和今年新確定的19個重點推進村,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面對諸多困難,如何解答新農村建設這一“考題”,怎樣才能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夏縣縣委、縣政府聚精會神,做好做實群眾工作,充分體現農民意願,辦農民想辦的事,點燃了廣大農民共建家園的熱情。

    難題破解——從等待觀望到“主動參與”

    如何激發新農村的主力軍——廣大農民和農村幹部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一直是縣委、縣政府研究的重點問題。他們意識到,如果只輸血而不增強農村的造血功能,新農村建設就還是“冷鍋冷灶”。

    破解的辦法是:推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論是産業發展、村莊規劃、還是工程招標、質量監督,都放手讓群眾參與,自主決定。

    廟前鎮西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忠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説,過去西村一直是貧困村,原因就是等、靠、要思想嚴重。新農村建設開展後,村民們幹勁足了,心氣也有了。結合山區的實際,全村積極發展棗藥間作、荒山造林以及養殖業等,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

    眼看著別的村通過“四改五化”後,道路平了,廁所凈了,村莊整治得越來越美了,裴介鎮墻下村幹部耳熱心動了,主動帶頭墊資修路,大大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齊心協力一次性將18公里長的3街2路12巷全部硬化綠化,村民備受鼓舞。

    問題活解——從單拳變成組合拳

    由於信息閉塞,經濟狀況較差,夏縣部分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相對保守,創新意識不強,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也較弱。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必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創新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讓戰鬥堡壘在建設新農村中堅強起來。為此,夏縣推出兩個新招。

    第一招:鼓勵機關幹部回村任職。本著本人自願、群眾擁護、組織批准的原則,對這些幹部在保留工資待遇的前提下,給予每人每月30元的下基層工作補助,對成績優秀的還可提拔擔任所在鄉鎮的黨委副書記。目前,全縣回村任職的機關幹部達到22名,其中,科級幹部7名。

    埝掌鎮埝掌村在過去多年裏,村裏工作一直癱瘓。對此,縣委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及時選派埝掌村在縣水利局工作的王克義回村任職,擔任黨支部書記,很快便理順了班子,穩定了局勢。在王克義的帶領下,全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500畝,興辦企業4個,轉移勞動力400余人,一舉改變了落後混亂面貌。

    第二招:實施“三培雙帶”。所謂“三培雙帶”工程,即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致富能手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幹部,增強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和意識。目前,全縣有2300多名黨員成為致富能手,將300余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並有85名致富能手中的先進分子擔任了村幹部。

    何巨才是水頭鎮後堡村的普通村民,善於果樹栽培和管理,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經悉心培養,加入了黨組織。成為黨員後,他幫助群眾掌握果木處理技術,培育果樹新品種,使村裏果樹種植發展到800畝,人均增收700元。

    老題新解——從傳統到特色

    “農村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這是個老課題。夏縣縣委、縣政府在穩定糧田面積的基礎上,立足縣情,圍繞市場,不斷扶植壯大主導産業,著力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

    在平川地帶大力發展特種果品和優質菜。通過信息引導、提供良種、技術培訓、資金扶持等方法,使果菜專業村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全縣,目前已達到151個,總面積34.8萬畝,年産值13.8億元。

    在山區和丘陵地帶發展林草和畜牧養殖。夏縣山區和丘陵佔總面積的80%以上。依據這個實情,山區鄉鎮大搞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和防護林建設,山下農村則沿路、河、渠、埝大栽速生林,全力打造生態大縣、林業強縣。目前,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51.6%。同時,利用林坡培植養殖專業村戶,全縣萬隻以上規模養雞戶已達210個,千頭以上養豬場3個,百頭以上規模養牛戶26戶,形成了山下豬雞、山上牛羊的四大畜禽養殖基地。

    北介鎮雙廟村是夏縣“一村一品”的典型村。近幾年,以科技為支撐,大力發展以紅棗為主的富民産業,全村1300畝耕地,棗樹面積就達1100畝,畝均收入2000多元。目前,正在建設一座紅棗保鮮氣調庫,進一步提高紅棗附加值。

    一題多解——從臟亂差到潔凈美

    在西村,68歲的張年溝老人對記者説,過去,房前屋後,堆滿橫七豎八的農具柴草,垃圾遍地;家裏電燈電話,家外坑坑洼洼,臟亂差簡直不堪回首。對於村容村貌的變化,張年溝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他説,以前的老村莊,就像街頭的流浪漢,蓬頭垢面。村莊經過整治後就像流浪漢搖身一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小夥子。

    從前年起,西村發動群眾實現了通自來水、通油路、通有線電視的“三通”目標,同時,硬化大小街巷24條,栽植各類花木26萬株,安裝路燈80盞;為改變村民生活單調的狀況,村裏又建起文體廣場、黨員活動室、科技文化活動室和老年俱樂部等,且配備了各種設施。

    在夏縣,有一大批像西村這樣的村落。近年來,夏縣圍繞“建設山川秀美的文化生態旅遊縣”的總體目標,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文明村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發動群眾義務投工投勞,在全縣農村鋪開了水、電、路、校、醫、電話、電視、文體設施和園林村建設等十大工程,並結合 “村通”工程全力實現農村的“四改”(改廚、改廁、改水、改圈)和“五化”(硬化、凈化、亮化、綠化及體育文化),農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在此基礎上,各村均建立了衛生管理、文化體育用具管理等長效機制。

    據統計,目前,全縣98%的農村實現了大小街巷全硬化,全縣80%以上的村都建立了填埋式垃圾場,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全縣已經建起85個高標準的園林村,70%村莊達到了生態園林村標準;建成文體活動廣場95個,農村有線電視入村率達到95%等。惠民舉措,讓更多農民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和發展成果。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其情濃濃,其樂融融,這就是今日夏縣新農村建設給我們的答案。(趙建軍)

 
 
 相關鏈結
· 四川成都市溫江區民營企業與百村牽手共建新農村
· 地方領導綜報:韓正察看滬新農村建設|李建國講話
· 新疆:推進新農村建設 堅持規劃先行改善人居環境
· 建設部通知:防範以新農村建設名義的詐騙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