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青海省長宋秀岩:加快建設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6日   來源:求是

加快建設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宋秀岩

    青海省柴達木盆地面積25.7萬平方公里,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39個,資源潛在價值15.5萬億元,佔青海省礦産資源潛在價值的90%以上,佔全國礦産資源潛在總值的16.4%。其中有石油、天然氣、鉀、鈉、鎂、鋰、鍶、硼等優勢礦産資源,特別是鉀鹽、鋰礦分別佔全國總量的81%和85%。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柴達木地區就拉開了資源開發的序幕,特別是“七五”至“十五”的20年,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具備了一定的開發規模。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落實,青海加快發展和保護生態的雙重任務日益繁重。我們經過認真調研,審時度勢,把握柴達木盆地發展的未來,提出了建設柴達木循環經濟區的設想,組織力量深入論證,及時制定具體方案,積極向國家申報。2005年10月27日,國家正式批准柴達木為全國第一批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産業園區和“十一五”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循環經濟試驗園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們對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的地位、作用以及推進的思路、措施有了新的認識。

    區域特徵獨特 地位作用突出

    與全國其他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相比,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一是自然條件特殊。柴達木盆地作為青藏高原唯一一個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地域廣闊,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特殊,盆地面積佔青海全省面積的28%。二是資源組合配套。試驗區內蘊藏了豐富的鹽湖資源和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各種資源,特別是這些資源間的關聯性強、融合度高,是國內少見的資源能源集中地區。三是發展潛力巨大。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作為青海乃至國家資源戰略儲備基地,正處在規劃、開發、建設的新起點,其長遠的發展潛力和前景不可限量,有形成強大綜合實力的內在基礎。因此,做好試驗區的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從本質上講,循環經濟就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為準則,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共贏的一種生態經濟,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一種發展模式。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既可以為高原地區發展循環經濟探索有效模式,又可以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又好又快發展探索有效模式。這是國家交給青海的歷史性任務,也是青海實現科學發展最重要的舉措。

    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作為發展相對滯後的省份,青海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更重、難度更大。從全國乃至全球産業分工的現狀看,柴達木資源開發目前尚處在初級階段,産品多為能源和原材料,産業多係採集和挖掘業,産業鏈條短,資源利用效率低,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投入來推動。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依託盆地內的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稟賦與特色産業的有機結合,促進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的互相轉換,最終達到資源的節約利用、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青海是一個生態地位非常重要而生態環境又十分脆弱的省份,目前尚處於工業化的初級階段。一方面要保護生態、改善環境,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實現兩者雙贏的結合點,就要在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在減少物質消耗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上下功夫,在減輕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上下功夫。大力發展以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必然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是在更高層次上推進青海發展的迫切需要。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工業化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産業結構比例由“一、二、三”發展到“二、三、一”,最終優化到“三、二、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青海的現實出發,發揮優勢,找準路徑,選擇一條比較好的發展模式和路子,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必須在更高的層次上來研究推動青海的資源開發問題,以新的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不走過去的老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有利於促進青海資源優勢同後發優勢的緊密結合,推動經濟在更高層次上又好又快發展。

    明確工作思路 科學編制規劃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是典型的以資源為依託的産業園區。我們開發建設的總體設想是,不斷推進資源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綜合開發,就是加快資源由單向開發向綜合開發利用轉型,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資源開發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有效配置,就是加強對資源的規範管理,引導資源向優勢産業和企業流動,在各種利用方式間和企業間科學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循環利用,就是推進各産業體系之間原料、産品、廢棄物的相互融合與利用,構建低投入、高産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循環經濟模式。通過這三個方面的措施,實現資源開發、産業發展、環境保護的有效銜接和相互協調,在不犧牲未來需要的前提下滿足當代的需求,最終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在具體工作中,要進一步深化對柴達木資源的潛在價值、市場需求、開發能力等方面的戰略性研究,圍繞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這一主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完善總體規劃的同時,編制好具體的、詳細的資源循環利用整體規劃,進而形成項目規劃。特別是要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突出資源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對資源的勘探、開採、加工、轉化利用以及相關産業的形成和要素支撐進行統籌規劃,深入研究資源的組合與配置、産業鏈的形成與銜接、産業集群的培育與擴展等重點問題,科學論證規劃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既規劃源頭項目,又規劃下游項目,既規劃産業鏈縱向延伸的項目,又規劃能夠促進資源、企業、産業之間橫向連接的項目,積極構建延伸油氣化工、鹽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及其相互結合的産業鏈,傾力打造“中國鹽湖城”和“中國鹼業基地”兩大特色品牌。

    優化産業佈局 推進産業聚集

    一個産業的確立和擴張,必須有一批企業作支撐。因此,圍繞優勢産業和骨幹企業,發展和拉伸企業的産業鏈條尤顯重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是一個以自治州為整體區域的産業園區。在這樣一個地域廣闊的區域內發展循環經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優化産業佈局、推進産業聚集。一方面,應防止行政區劃之間、區域之間、礦區之間、園區之間、企業之間的相互分割、各自為陣;另一方面,要杜絕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式的分散開發、小型開發、無序開發、低水平重復開發。為此,我們將著眼于資源的稟賦狀況、産業鏈條的銜接、基礎條件的具備、産業集群的形成,加速優化産業佈局和要素配置,構建起點面結合、産業集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循環工業園區,推進專業集成、投資集中、資源集約、效益聚集。具體到操作層面,就是堅持走礦區礦山+骨幹企業+重點城鎮+工業園區+特色産業的路子,引導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向資源稟賦優良的地區佈局,向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佈局,既注重通過園區的建設和各類設施的配套來吸引和聚集企業,又注重通過重點骨幹企業的佈局來吸引生産要素,實現骨幹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優勢産業以鏈條形式延伸,從而形成上下游企業有機銜接、循環佈局,不同行業橫向連接、有效組合,資源能源相互轉換、梯級利用,特色優勢凸顯、産業高度聚集的發展格局。

    加強基礎建設 完善配套功能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地廣人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功能配套尚不完善。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把改善這一地區的發展環境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通過政府規劃、財政扶持、企業參與、多元籌資的方式,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綜合運輸系統、能源保障系統、公用設施集中服務系統,實現基礎設施與工業佈局相配套、與優勢資源開發利用相協調,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大力完善基礎設施。重點規劃和建設一批骨幹鐵路、地方支線鐵路和公路項目,加快推進電網資源向新型礦區延伸,全力抓好水資源的保護、治理、調配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設、改造和配套。二是注重資源開發的後續保障。針對柴達木盆地地質勘查工作滯後、地質依據不足、後備資源保障程度低的問題,通過爭取國家支持、推動商業性勘探等多種方式,加大對重點地區、重要成礦帶和稀缺資源的勘探力度,增加資源探明儲量,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三是加強公共服務建設。加強重點城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根據地域人口流動情況、城鎮化進程及産業聚集狀況,打破縣級單位之間的行政區域限制,整合優化現有的教育、衛生等資源,從全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統籌配置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四是營造良好投資環境。著眼于讓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成為青海最佳投資創業基地的目標,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産業配套、勞動用工等産業服務,積極構建銀企聯絡平臺,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切實為園區企業提供“保姆式”的服務,千方百計營造讓各類投資者動心的政策環境、放心的法制環境、順心的體制環境和舒心的工作生活環境。

    大力招才引智 加快技術攻關

    從某種意義上講,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育。緊緊圍繞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整合各種科研力量,支持企業同國內外有實力的科研院所聯合協作,全力組織科技攻關,儘快攻克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達到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水平、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項目和産品,是必須擺在突出位置的工作。著力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增加科技和人才投入,加快科研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有效的約束和獎勵機制引導科研人才同工業園區、主要礦區和大型企業對接,進行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大力招才引智,依靠社會力量攻克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為搭建吸引社會才智的平臺,我們成立了柴達木循環經濟研究院,旨在充分發揮研究院的載體作用,面向全國全世界吸引人才、匯聚人才。同時,創新招才引智的理念,樹立招商引資實際也是招才引智的意識,提高招商引資的門檻,大力引進一批工藝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先進的國內外一流企業,在引進資本、資金的同時,帶動技術和人才流入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創新體制機制 增強開發動力

    在柴達木盆地發展循環經濟,是在落後地區探索最先進的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全新的探索,只能在探索中不斷推進,在推進中不斷探索。在思想層面上,不論是柴達木盆地的工業發展,還是整個經濟建設,都要注重體現“循環”的特點、打響“循環”的品牌,始終用循環的理念、循環的模式、循環的措施來推動,真正使柴達木盆地走出一條區別於以往的、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工業化路子。在政策層面上,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國家的政策,認真借鑒全國各地關於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政策;要結合柴達木的實際研究制定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在工作層面上,要注重用改革的思路、市場的辦法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凡是不需要政府投資解決或政府投資難以解決、無力解決的領域,都積極通過政府規劃、財政扶持、項目業主參與、多元化籌資的方式來推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新型融資方式、加大資本市場籌融資力度等有利於推進改革創新的保障建設上。(作者: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

 
 
 相關鏈結
· 青海召開第二次旅遊發展大會 強衛、宋秀岩講話
· 宋秀岩慰問省軍區部隊官兵和離休同志共話魚水情
· 宋秀岩在青海油田格爾木石化基地調研並聽取彙報
· 宋秀岩主持召開青海省人民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
· 宋秀岩:以“青洽會”為媒向世人展示青海新形象
· 宋秀岩強調全面落實節能減排措施推進可持續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