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這一與北京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頭等大事,北京市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共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首都食品安全的總體水平近年來顯著提高。截至今年上半年,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共監測抽查65大類食品的43791個樣本,總體合格率達95%。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今年初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北京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佔94%,對北京食品市場説“放心”的佔到90%。
年底全市社區100%設立食品安全監督員
農業部對北京市的動態監測顯示,北京市生豬産品“瘦肉精”檢出率連續三年實現“零檢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今年一季度僅為3%左右;北京市食用農産品安全狀況在全國37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試點城市中名列前茅……一連串過硬的數字指標表明,北京市從2003年開始構建的現代化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已初步形成,並正在為市民的食品安全消費保駕護航。
今年初,昌平區465名婦女主任從食品辦有關負責人手中接過聘書,組建了全市首批由婦女主任掛牌的食品安全監督員隊伍。今後,哪家院子出租辦起了黑作坊,哪家食物吃出了問題,她們都要管。日前,“食品安全視頻村村通系統”在密雲縣正式啟動。擔任食品安全信息員的本市首批大學生村官們,可以通過網上視頻遠程參加食品安全會,並將會議內容及時傳達給村民。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食品安全組織網絡不僅包括工商、質監、衛生、農業、商務等19個相關的政府部門、18個區縣政府,還包括全市308個鄉鎮、街道,包括分佈在全市各條街道、各個遠郊區縣村村落落的8165名食品安全監督員。截至目前,全市各鄉鎮、街道均建立了食品安全協調製度,500余個居(家)委會建立了食品安全聯絡制度,90%的社區和行政村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督員。到今年底,這一數字將提升至100%。
市食品安全辦負責人介紹,這僅是北京市著力構建的現代化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指數列入政府工作兩大考核指標
北京市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另外兩大支柱也已初步建成:監測體系由政府監測、委託檢驗、企業自檢相結合,自2003年以來,市財政每年撥付食品安全檢測專項經費不少於6000萬元,每年監測樣本10萬個;食品安全信用公示體系使失信企業和産品受到社會懲戒。2003年以來,北京市共對198個批次、3498種危害較大的不合格食品採取了全市下架措施。
市食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市對食品的化學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動植物疫病和以食物中毒為主的食源性疾患進行全面、系統、持續監測。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食品安全監測評價指數”。這一指數已納入兩大考核體系:北京市和各區縣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測算、各區縣功能定位考核指標體系測算。今後,不論是各級政府的工作成效,還是各區縣的功能定位,“食品安全指數”都將是重要的考核指標。
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控據了解,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中心,涵蓋果蔬、動物、預包裝食品、奧運食品四大子系統,全面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這一系統在全球處於先進水平。“中小餐館是歷來食品安全的監控難點”,有關部門專門針對這一難點開出了“藥方”。
今年,100%的鮮肉要實現定點進貨,100%的食品經營者要建立索證索票制度,把好餐館原材料進貨關。今後,所有餐館的經營人員必須將持有的“健康證”上墻公示,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目前,在北京市豐臺、東城、懷柔等區縣餐飲一條街、民俗旅遊村已試行餐具統一消毒、配送,部分餐館打通非承重墻,“明廚亮灶”,讓全社會的消費者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到今年底,全市A、B、C級餐飲單位數要佔全市餐飲單位總數95%以上,奧運場館周邊、繁華街區、旅遊景點等地區消除D級餐飲單位,嚴格規範餐館經營和餐具衛生。
從本月開始,全市將開展持續4個月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查13類高風險食品。今後,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將會人人喊打。北京市民有理由相信,一個日益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離我們越來越近。 (記者 竇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