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食品生産和消費大國,也是一個食品貿易大國。隨著食品貿易的增加,食品安全日益成為推動貿易的關鍵問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通過一整套從源頭抓食品質量的長效管理機制,促進了食品安全水平的整體提高。這次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對於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合作有很大作用,通過與世界各國的經驗交流,分析出食品安全所面臨的新問題,探索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談了他對本次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的感想。
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由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起、中國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主辦,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是一次確保食品安全的盛會,是最具影響力的專業高級別會議,對全球加強食品安全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李長江説,食品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目前,中國的食品生産和質量安全狀況良好,中國不僅擁有44.8萬家各類食品生産企業,而且每年生産加工的食品數量巨大。2006年,中國生産加工的小麥粉達到5200萬噸,食用植物油2000萬噸,出口食品達2400萬噸,貨值267億美元。中國食品生産加工在人民生活中體現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為中國重要的支柱産業。此外,中國目前有相當部分食品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肉製品、乳製品、飲料、啤酒等行業普遍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産設備和檢驗設備。而且食品質量安全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據今年上半年的統計,在中國消費量最大的食用油、油脂及製品、酒類等10大類産品中,絕大部分食品合格率均在90%以上,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9%以上,這表明,中國的食品質量是好的,安全水平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同時,李長江也指出,目前中國在加強食品生産加工監管、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仍然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
中國政府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原則,形成了“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格局。李長江強調,按照國務院的職能分工,國家質檢總局主要負責食品的生産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職能,並負責生産加工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管職責。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建立起一整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保障措施。通過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使食品生産、加工、消費、監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認證工作,形成門類齊全、結構相對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通過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保障了國內、國外對食品安全執法監管和服務的需求;通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形成比較嚴密、完整的食品監管體系;通過健全出口食品監管體系,對出口食品實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對出口食品的種養殖基地實行備案管理、疫情疫病監測和農獸藥殘留監控制度。對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實行衛生註冊、分類管理,對其中高風險的重點出口食品企業實行駐廠檢驗檢疫官制度。在産地和口岸,對出口食品實行法定檢驗檢疫、質量追溯與不合格召回制度、風險預警制度。同時對出口食品企業實行紅黑名單制度,網上公佈。真正確保了中國食品的質量安全。
“雖然我們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加強食品監管、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中國政府從今年8月底開始,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通過對重點産品、重點單位、重點區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從産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産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起從種養殖、生産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産品質量監管網絡。中國政府實行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有關工作,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推動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相信通過中國政府、企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讓中國和全世界的消費者更加放心!”李長江如是説。
據了解,專項整治設定8項任務、12個100%完成目標中,有6項任務和11個100%的目標與食品質量有關。目前,專項整治正在深入進行,有的任務和目標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
李長江最後表示,食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保障,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李長江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攜起手來,以交流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主,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控制農獸藥殘留為主,更加重視食品産地環境保護;以可追溯為主,建立暢通的食品信息通報制度;以科學、合理、促進貿易為主,妥善解決國際食品安全問題;以客觀、準確為主,及時向媒體提供信息。共同來確保食品安全,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滿意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