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江蘇省十大社會救助體系撐起困難群眾的“藍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6日   來源:新華日報

    從12月5日下午召開的江蘇省政府首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江蘇以助困、助學、助老、助醫、助殘為重點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已經形成並有效運轉,讓困難群眾的“民生指數”逐年提高。目前,全省每年救助覆蓋面達300多萬人次,佔全省人口的4%左右,社會救助水平總體已接近國際公認標準。

    “補缺型”救助逐步引向建立“適度普惠”型福利社會
    城市低保已達國際公認一美元保障線

    2007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建立城鄉低保標準增長機制,創造“三大改變”:即低保標準直接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挂鉤並同步增長,改變了由領導和部門商定的傳統決策方式;財政預算安排按實際需求給予保障,改變了量入為出的分配方式;補助資金直接由財政打卡到戶,改變了由基層民政幹部上門發放的形式。

    目前,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43.95萬人,佔非農業人口的1.5%,月保障標準241元,按現行匯率計算已達到每人每天1美元的國際公認標準;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12.15萬人,佔農業人口的2.4%,月保障標準126元。江蘇省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一美元計劃”,這是繼建立低保標準增長機制後,江蘇又一領先全國的政策亮點。

    今年以來,全省共安排城鄉低保金8.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今年省財政為幫助經濟薄弱地區落實低保制度,安排專項補助資金將達3.7億元。

    醫療救助惠及百萬人

    2005年,江蘇在全國較早推行新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依託,大病救助為補充;城市——試點就醫優惠減免和大病分類救助相結合。今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醫療救助對象參加“三險”的參保費用主要由財政負擔,診療費用經醫療保險補償後,需個人自付且超過“起付線”的大額費用,政府按規定給予補助。

    目前,全省95個含農村人口的縣(市、區)全部實施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今年,全省農村醫療救助達101.8萬人次,安排救助金9424.6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0%和46%。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縣(市、區)2006年達到76個,今年內將實現全覆蓋。今年以來,全省城鎮醫療救助達13.96萬人次,安排救助金7702.4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84%和281%。

    全省縣城以上城鎮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江蘇省政府今年將“全省縣城以上城鎮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550萬平方米”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並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經濟薄弱地區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13個省轄市和52個縣(市)已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申請家庭30177戶,28967戶已獲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全省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力度逐年加大,2005、2006年,新開工面積1187.28萬平方米,竣工727.30萬平方米,解決了77054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今年1-9月,新開工面積647.21萬平方米,竣工250.38萬平方米,年初省政府確定的任務已提前完成。

    努力讓所有孩子共享“教育公平”

    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免收學雜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享受“一免一補”(即免課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今年省政府免費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80萬套。省政府還設立普通高中助學金,資助面達高中生數量的10%,人均每年1000元。全省所有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110萬名學生享受政府助學金,每人每年1500元。高等教育階段,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完善了“綠色通道”制度和政府獎、助學金制度,確保每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

    法律援助惠及面進一步擴大。截至11月底,全省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1259件,援助困難群眾22120名,分別比去年全年增加了71.1%和14.7%。

    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法律援助得到加強。法律援助機構對於農民工要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及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一律免予進行經濟狀況審查。截至11月底,全省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384件,援助農民工5828名。

    讓殘疾人共享“發展紅利”

    江蘇省現有殘疾人479.3萬。今年,全省已對低保對象中的近6萬名重度殘疾人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發放低保金。從明年1月1日起,江蘇省對所有無固定收入的重殘人員按低保標準給予生活救助,全省將有12萬多名持證重度殘疾人因此受惠。這一政策,再次成為江蘇省在全國的政策亮點。

    目前,全省有100多萬名殘疾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6.7萬名特困殘疾人被納入城鄉醫療和生活救助體系,城鎮殘疾人就業率達85%。今年省財政安排專款4000萬元,用於0-6歲殘疾兒童進行免費康復訓練。

    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全省五保戶平均集中供養標準每年達2876元,分散供養標準每年達2310元,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5-2007年,省財政安排4.38億元專項資金,新建、改擴建經濟薄弱地區農村敬老院1252個,新增床位8.8萬張,2007年底集中供養率將達到60%。

    災害響應能力提高,確保災民24小時獲基本生活救助

    全省建立完善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救助機制,自然災害發生後的應急響應能力明顯提升。2003-2006年,共安排救災資金8.75億元,累計救助受災群眾2080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34.2萬人次,恢復重建民房33萬間。能確保災民24小時內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潔凈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

    臨時生活救助制度,解決低保政策“炕邊冷”現象

    今年,省政府出臺了《城鄉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辦法》,將救助體系覆蓋範圍從絕對貧困群體拓展到相對貧困群體,有效緩解了低保政策的“炕邊冷”現象。辦法規定,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當地低保標準但低於標準2倍的人群、因大重病遭遇突發災害等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因不可抗因素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及其他當地政府認定的應予救助對象,實施臨時生活救助。

    慈善救助百萬困難群眾

    慈善機構建設明顯加快。到目前為止,省及13個省轄市已全部成立慈善機構,106個縣(市、區)中有87個已成立慈善機構,不少地方的慈善機構已延伸到鄉鎮。今年全省慈善救助支出已達3億多元,100多萬困難群眾得到救助。(通訊員 沈振興 記者 唐 悅)

 
 
 相關鏈結
· 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 寧夏建立貧困醫療救助體系完善農村醫療保障
· 重慶將加快建設新型災害救助體系以減少災害損失
· 河南將建立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
· 安徽將法律援助納入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