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12月7日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發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兩個《規劃綱要》),並和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一起回答了記者提問。
環保總局發佈《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
為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防範生物物種資源流失和喪失,持續利用生物物種資源,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4]25號)要求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精神,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16個成員單位歷經兩年時間,共同編制完成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2007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環保總局正式發佈。
《規劃綱要》符合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是我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領域首部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對於發展和開拓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規劃綱要》的實施,將推進我國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減少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喪失和流失,保證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永續生存和潛在利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使生物物種資源惠益子孫後代。同時也體現出我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態度。
《規劃綱要》最鮮明的特點是“全面詳實,重點突出”。“全面詳實”是指《規劃綱要》涵蓋了生物物種資源涉及的各個行業和領域,目標任務具體、可操作性強;“重點突出”是指《規劃綱要》明確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點領域和優先行動,強調重點保護物種資源的原生境不受破壞、防止物種資源的喪失,嚴格控制物種資源的出境、防止物種資源的流失。
《規劃綱要》提出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首先,《規劃綱要》確定了保護和利用物種資源的五大原則:國家主權原則、科學性原則、優先保護原則、保護與利用相協調原則和各方參與原則。五大原則的確立對於我國參與國際談判,爭取國家利益,更好地解決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二,《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後15年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總體目標,並劃分了3個五年規劃階段來實施。到2010年,基本遏制住目前生物物種資源急劇減少的趨勢;到2015年,基本控制生物物種資源的喪失與流失;到2020年,生物物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這些目標體現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第三,《規劃綱要》根據物種資源的範疇和保護需求,確定了12個重點領域的近期和中長期規劃任務。12個重點領域涵蓋了動物、植物、微生物領域,以及傳統知識和物種出入境管理等各個方面。12個重點領域的任務分解,對於下一步制定各領域規劃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第四,《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10項優先行動和55個優先項目。優先行動和優先項目的確定為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明確財政資金的投入指明了方向。
為保障貫徹落實,《規劃綱要》要求完善管理體系與協調機制、加強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完善經濟政策與市場監督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宣傳教育加強科學研究、提高人力資源能力保障水平、探索和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環保總局發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
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改善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和有效途徑,是有效管理限制開發主體功能區的重要手段,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有效生態保護形式。依據國務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關於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有關精神,日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發佈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我國生態功能區保護的首部規範性文件,對指導我國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綱要》指出,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防風固沙、維繫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內,有選擇地劃定一定面積予以重點保護和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區域重要生態功能,對於防止和減輕自然災害,協調流域及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和地方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國家和地方共同保護和管理的生態功能保護區。
《綱要》強調,《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要求編制的。胡錦濤總書記在2004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做好生態功能區劃和生態保護規劃,加大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提高保護質量”。國務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均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實施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功能的退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作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
《綱要》強調,生態功能保護區屬於限制開發區,應堅持保護優先、限制開發、點狀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財政、産業、投資、人口和績效考核等社會經濟政策,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督,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和恢復,引導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産業發展,限制損害主導生態功能的産業擴張,走生態經濟型的發展道路。
《綱要》要求,生態功能保護區要處理好與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産、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特別保護區間的關係。在空間範圍上,生態功能保護區不包含這些特別保護區域;在建設內容上,避免重復,互相補充;在管理機制上,各類特別保護區域的隸屬關係和管理方式不變。
《綱要》提出,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國家限制開發區為重點,合理佈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形成較完善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體系,建立較完備的生態功能保護區相關政策、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範體系,使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主要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和完善,限制開發區有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綱要》明確,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合理引導産業發展。依據資源稟賦的差異,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在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藥材基地,推動生物資源的開發;在畜牧業為主的區域,建立穩定、優質、高産的人工飼草基地,推行舍飼圈養;在重要防風固沙區,合理髮展沙産業;在蓄滯洪區,發展避洪經濟;在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發展海洋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海洋生態産業。同時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産業的發展。要依法淘汰嚴重污染環境、嚴重破壞區域生態、嚴重浪費資源能源的産業,要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企業。同時,積極推廣沼氣、風能、小水電、太陽能、地熱能及其他清潔能源,解決農村能源需求,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二是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遵循先急後緩、突出重點,保護優先、積極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結合已實施或規劃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加大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力度,目的是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恢復水土保持功能、增強防風固沙功能、提高調洪蓄洪能力,改善和提高區域環境質量。三是強化生態環境監管。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和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環境執法能力,避免邊建設、邊破壞;通過強化監測和科研,提高區內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主導生態功能的動態變化情況,為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區內廣大群眾對區域生態功能重要性的認識,自覺維護區域和流域生態安全。
《綱要》要求,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部門協調。建立綜合決策機制,應積極與其他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各種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生態功能的行為。要科學規劃。制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實施規劃,並將實施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資體系。研究制定生態功能保護區投融資、稅收等優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生態重建與恢復等方面的科技攻關,減少資源消耗,控制環境污染,促進生態恢復。要增強公眾參與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動員公眾參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背景、意義和主要內容
日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發佈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編制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如下:
一、《綱要》編制的背景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要求編制的。
黨中央、國務院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工作十分重視。2000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實施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功能的退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作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將保持“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作為我國環境保護的目標之一。
二、《綱要》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重申,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全面小康社會。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匱乏,如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生態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改善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和有效途徑。《綱要》是我國生態功能區保護的首部規範性文件,對指導我國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標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惡劣的生態環境質量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發展,甚至導致區域、流域文明的毀滅。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穩定;沒有社會穩定,就沒有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也就談不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障國家生態環境良好,關鍵在於確保各種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的穩定和發揮,特別是維護和確保其主導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編制《綱要》,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是維護我國流域、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當務之急。良好生態環境的本質是生態功能的正常。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我國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沙化、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減少,自然保護區面積和數量持續增加,一些重要生態系統和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利用強度大,一些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防風固沙、維繫生物多樣性區域生態功能惡化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控制,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水平不高。由於水源涵養功能的退化,1990至1996年,黃河上遊産水量連續7年出現枯水期,年平均徑流量減少了22.7%,加劇了黃河下游水資源緊缺的形勢。由於草原防風固沙功能的退化,我國特大沙塵暴發生頻率逐年增大,波及的範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也愈來愈重。由於洪水調蓄功能退化,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遭受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2500多億元。通過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採取有力措施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搶救性保護,遏制和防止重點地區重要生態功能的繼續破壞和喪失亦是當務之急。
第三,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形式。生態功能區是我國良好生態環境的保障區,同時也是我國資源較豐富、經濟欠發達、人口集中分佈區。我國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人均資源匱乏,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如採取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方式進行封閉式保護,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各種資源全面禁止開發,勢必嚴重阻礙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建設。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允許進行不損害生態功能的開發活動,有利於在發展中改善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有利於這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形式。
第四,建設生態功能保護區,是落實國家限制開發主體功能區政策的具體舉措。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是國家規範國土開發秩序、合理佈局産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大區域調控措施。其中限制開發區是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不夠好並關係到全國或較大區域範圍生態安全的區域,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域。最近,曾培炎副總理特別強調,要在這些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通過限制開發或禁止開發,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生態功能保護區把生態保護、生態建設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實行限制開發,在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産業,防止各種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導致生態功能的退化,從而減輕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壓力,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生態平衡,是落實國家限制開發主體功能區政策的具體舉措。
三、《綱要》的主要內容
《綱要》針對生態功能區保護的特點,明確了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
《綱要》明確指出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屬於限制開發區,要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要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保護優先,限制開發;避免重復,互為補充的原則,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引導産業發展。依據資源稟賦的差異,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在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藥材基地,推動生物資源的開發;在畜牧業為主的區域,建立穩定、優質、高産的人工飼草基地,推行舍飼圈養;在重要防風固沙區,合理髮展沙産業;在蓄滯洪區,發展避洪經濟;在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發展海洋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海洋生態産業。同時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産業的發展。要依法淘汰嚴重污染環境、嚴重破壞區域生態、嚴重浪費資源能源的産業,要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企業。同時,積極推廣沼氣、風能、小水電、太陽能、地熱能及其他清潔能源,解決農村能源需求,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
二是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遵循先急後緩、突出重點,保護優先、積極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結合已實施或規劃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加大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力度,目的是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恢復水土保持功能、增強防風固沙功能、提高調洪蓄洪能力,改善和提高區域環境質量。
三是強化生態環境監管。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和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環境執法能力,避免邊建設、邊破壞;通過強化監測和科研,提高區內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主導生態功能的動態變化情況,為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區內廣大群眾對區域生態功能重要性的認識,自覺維護區域和流域生態安全。
四、《綱要》確定的主要舉措
一是要加強部門協調。建立綜合決策機制,應積極與其他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各種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生態功能的行為。
二是要科學規劃。制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實施規劃,並將實施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三是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資體系。研究制定生態功能保護區投融資、稅收等優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四是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生態重建與恢復等方面的科技攻關,減少資源消耗,控制環境污染,促進生態恢復。
五是要增強公眾參與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動員公眾參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在《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
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今天,國家環保總局在這裡召開新聞發佈會,就近期發佈的《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進行通報。多年來,國務院各部門、各國際組織和新聞媒體對環境保護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我代表國家環保總局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兩個《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談幾點意見。
一、編制兩個《規劃綱要》是新時期生態保護髮展和開拓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的新要求,是賦予環保部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為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設生態文明要大力加強生態保護,編制實施《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努力改善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和有效途徑。
編制兩個《規劃綱要》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使我國一些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利用強度大,一些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防風固沙、維繫生物多樣性區域生態功能惡化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控制,導致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整體退化,生物物種資源喪失和流失情況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生態安全,制約了一些區域、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
編制兩個《規劃綱要》是落實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的具體行動。2000年國務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實施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功能的退化。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國家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利用規劃。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加快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兩個《規劃綱要》的編制實施,是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的:將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作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重要任務之一、保持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功能基本穩定、合理利用物種資源和嚴格防範物種資源流失要求的具體措施。
編制兩個《規劃綱要》是實現生態系統管理的客觀需要。生態系統管理強調從單要素管理向多要素、全系統綜合管理的轉變,要求強化對區域、流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保護,維護生態系統中物種資源多樣性和協同性。在兩個《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中,國務院各相關部門的積極參與、通力協作、信息共享,兩個規劃綱要的內容充分體現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和生態功能區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是運用生態系統管理的成功典範。
編制兩個《規劃綱要》是履行國際公約的積極舉措。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資源3個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就是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物種及遺傳資源,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近年來,有關生態系統管理、物種及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已是《生物多樣性公約》談判最為核心的問題。兩個《規劃綱要》的編制實施是我國更好地履行國際義務,實現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鄭重承諾和具體行動。
兩個《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對於指導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兩個《規劃綱要》從基本國情出發,提倡“科學規劃、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嚴格監管”的原則,抓住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重點,注意與相關部門規劃相銜接,符合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是我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生態功能區建設領域首部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對於發展和開拓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兩個《規劃綱要》的實施,將推進我國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得到有效保護,減少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喪失和流失,保證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永續生存和潛在利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使生態功能和生物物種資源惠益子孫後代。同時也體現出我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態度。
二、兩個《規劃綱要》特色鮮明,內容豐富,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
《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是由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16個成員單位,歷經兩年時間共同編制完成的。2007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環保總局印發頒布。該《規劃綱要》最鮮明的特點是“全面詳實,重點突出”。“全面詳實”是指《規劃綱要》涵蓋了生物物種資源涉及的各個行業和領域,目標任務具體、可操作性強;“重點突出”是指《規劃綱要》明確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點領域和優先行動,強調重點保護物種資源的原生境不受破壞、防止物種資源的喪失,嚴格控制物種資源的出境、防止物種資源的流失。
《物種規劃綱要》提出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首先,《規劃綱要》確定了保護和利用物種資源的五大原則:國家主權原則、科學性原則、優先保護原則、保護與利用相協調原則和各方參與原則。五大原則的確立對於我國參與國際談判,爭取國家利益,更好地解決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具有重大的意義。第二,《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後15年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總體目標,並劃分了3個五年規劃階段來實施。到2010年,基本遏制住目前生物物種資源急劇減少的趨勢;到2015年,基本控制生物物種資源的喪失與流失;到2020年,生物物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這些目標體現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第三,《規劃綱要》根據物種資源的範疇和保護需求,確定了12個重點領域的近期和中長期規劃任務。12個重點領域涵蓋了動物、植物、微生物領域,以及傳統知識和物種出入境管理等各個方面。12個重點領域的任務分解,對於下一步制定各領域規劃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第四,《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利用的10項優先行動和55個優先項目。優先行動和優先項目的確定為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明確財政資金的投入指明了方向。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針對生態功能區保護的特點,明確了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生態功能保護區是指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防風固沙、維繫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態調節作用的區域內,劃定一定面積予以重點保護和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屬於限制開發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要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保護優先,限制開發;避免重復,互為補充的原則,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
《規劃綱要》明確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合理引導産業發展。依據資源稟賦的差異,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業;因地制宜,發展産業;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産業的發展;依法淘汰嚴重污染環境、嚴重破壞區域生態、嚴重浪費資源能源的産業,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企業;積極推廣沼氣、風能、小水電、太陽能、地熱能及其他清潔能源,解決農村能源需求,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二是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遵循先急後緩、突出重點,保護優先、積極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結合已實施或規劃實施的生態治理工程,加大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力度,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恢復水土保持功能、增強防風固沙功能、提高調洪蓄洪能力,改善和提高區域環境質量。三是強化生態環境監管。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和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環境執法能力;通過強化監測和科研,提高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水平;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公眾認識,自覺維護區域和流域生態安全。
三、採取有效措施,密切配合,紮實推進兩個《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
兩個《規劃綱要》為我們開展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明確了職責,提出了任務、要求,開闢了新的工作舞臺。必須抓住機遇,振奮精神,密切配合,齊心協力,確保兩個《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一是大張旗鼓地做好兩個《規劃綱要》的宣傳。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的作用,通過深入廣泛、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掌握兩個《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提高對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工作。
二是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推動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兩個《規劃綱要》內容豐富,實施過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和各地方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各部門在生物物種資源部際聯席會的領導下,要做好本領域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編制,進一步落實《規劃綱要》中的任務和內容,並認真組織實施。
各級地方政府要將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管理和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分級、分階段制定本行政區的保護和利用規劃,並將其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分年、分級抓好一批示範區、示範點,認真組織實施,要探索路子、積累經驗,提高工作水平,把兩個《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和內容真正落到實處。
三是切實落實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的重點領域和優先項目。各部門和地方近期的主要任務是以重點調查和普查相結合的方式,查清薄弱地區和重要類型生物物種資源本底;構建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生物物種資源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配合國際公約談判,研究建立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加強保護設施建設,特別是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建設。開發可持續利用生物物種資源的科學技術,加強人才培養,推進生物物種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優良基因的挖掘。努力實現2010年有效遏制目前生物物種資源急劇減少趨勢的即定目標。
四是全面開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各地要根據《規劃綱要》要求,做好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規劃的編制,並做好規劃的實施。要結合本地實際選擇一批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先行試點,要創新生態功能保護區管理體制和機制,要積極探索生態功能保護區有效保護的途徑。要研究制定有關政策,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管理的長效機制。要研究制定有關技術標準,規範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爭取早日建立甘南、東川和東江源第一批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保護生物物種資源和我國重點地區生態功能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行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這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篇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