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執行,中國農業部負責實施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正式啟動。
該項目為期六年,目標是消除不同經濟狀況的示範點內對野生水稻、野生大豆及小麥近緣植物數量構成威脅的因素及其根源,將其野生近緣物種的保護與農業生産相結合,促進中國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啟動儀式上,該項目負責人、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巡視員白金明介紹説,中國政府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分重視,于1992年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採取了一系列履約行動。農業部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作物近緣野生植物的保護工作,特別是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先後制訂了《中國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野生植物保護章程》和《作物野生近緣植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對野生物種,特別是對主要作物的野生近緣物種的保護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針和具體行動措施。同時,先後在北京建立了兩座現代化基因庫,收藏了近40萬份樣本,在全國建成了86個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保護點。
白金明告訴記者,做好中國現有作物野生近緣種的保護,是中國政府實現科學發展的具體行動,也是中國政府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的貢獻。此次農業部啟動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將通過示範點的建設和活動,建立一種促進野生近緣物種保護適用的可持續機制,並在更大範圍推廣。該項目將實現5大成果,即在8個示範點所在縣建立野生近緣植物保護的可持續資金激勵機制或其他激勵機制的示範體系;建立政策、法律法規體系,支持野生近緣植物保護工作;中央及地方有足夠的能力保護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中央和省級農業部門能夠及時掌握和利用有關野生近緣植物境況的準確信息;使示範點的保護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白金明表示,農業部將從組織保障、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確保取得預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