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新疆一輛旅客列車遭遇狂風和沙塵暴襲擊傾覆,造成5人死亡,牽動億萬國人的心。
盛夏,20億隻東方田鼠在洞庭湖發起輪番衝鋒,敲響了人與自然關係告急的警鐘。
秋季,一場森林大火肆虐希臘半壁疆土,整個希臘陷入空前國家災難,引發嚴重政治危機。
冬日,世界各地高致病禽流感疫情此起彼伏,曾經浪漫的候鳥遷徙開始讓人神經緊張。
回首剛剛過去的2007年,各種突發性自然災害正以前所未有的衝擊,打亂這個世界的正常腳步,威脅人們的平靜生活。
面對挑戰,中國政府和林業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啟動國家林業應急平臺建設,提升應急抗災能力,力圖將森林火災、沙塵暴、林業有害生物、野生動物重大疫情等林業災害嚴格控制在大自然生態平衡這個魔瓶裏,扼緊瓶蓋,防止它們從魔瓶裏飄出來造成危害。
應急預案降“火魔”
2007年,受持續高溫乾旱影響,希臘、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森林火災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鉅額財産損失和重大國際影響,影響到數百萬人正常的生産和生活,造成的生態災難更是無法估量。特別是希臘森林大火演變為國家災難,引發政治危機,震撼了世界,也為我國森林防火應急處置工作上了生動一課。
森林火災是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公共危機事件之一。面對危及國家生態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無情大火,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將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列入國家專項應急預案體系之中。
2007年是我國連續第十一個氣溫偏暖年,森林防火形勢極其嚴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和生態安全面臨巨大威脅。
一年之內,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對森林防火工作作出30多次指示、批示,回良玉副總理還親自出席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第二次全體會議,對森林防火提出明確要求。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加強應急反應工作,提升應急處置水平,在重點時段派出22個工作組,深入基層檢查工作落實,發生火災後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指導地方撲火。各地把強化應急準備作為應對森林防火嚴峻形勢的首要任務,全面提高了應急反應能力。
據初步統計,2007年我國共發生森林火災8502起,其中火警5691起,一般火災2809起,重大火災2起,受害森林面積24559公頃,人員傷亡87人,其中死亡57人,受傷30人,與前三年均值比分別下降23.1%、88.2%和48.4%。特別是由於各地採取超常規措施,嚴密防範和有效應對,我國自1987年以來春夏防首次取得了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
未雨綢繆縛“沙魔”
在人們的心目中,春天是一個富有詩意、充滿希望的美好季節。但是,伴隨著春天的不僅僅是爛漫,還有被人們視為“沙魔”的沙塵暴頻繁光顧,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嚴重危脅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生命財産安全。扼制沙塵暴危害,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已成為舉國關注的一件大事。
2007年3月~5月,我國共出現15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揚沙、浮塵過程6次,沙塵暴過程8次,強沙塵暴過程1次,共有15個省(區、市)的780多個縣(市)受到沙塵天氣影響,受影響土地面積320多萬平方公里,受影響人口3.2億。3月30日~3月31日,強沙塵暴過程先後影響南疆盆地、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涉及11個省(區)463個縣(市),是2007年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沙塵天氣。
為有效應對“沙魔”,降低其造成的災害損失,國家林業局制定了《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加強了應急能力建設,沙塵暴災害應急管理工作進入了制度化和規範化軌道。
早在2007年1月沙塵暴多發季節來臨之前,國家林業局就與中國氣象局聯合對春季沙塵暴趨勢作出預測,以指導防災減災工作。2月,國家林業局專門開會研究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隨後,又召開北方重點省區會議,對沙塵暴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加強了沙塵暴災害衛星遙感監測與地面監測體系建設,建立了沙塵暴災害信息定期報告制度,完善了沙塵暴信息手機短信系統平臺。各地還針對沙塵暴應急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了細緻的應對之策。在沙塵暴多發頻發季節,各級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領導機構全面進入臨戰狀態。
防範森林受“內傷”
林業生物災害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更是森林的“內傷”,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潛伏性、暴發性和毀滅性。我國現有林業有害生物8000余種,能造成嚴重危害的達292種,年發生面積約1.6億畝,直接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880多億元,相當於全國林業總産值的近十分之一。
由於氣候異常,災害性天氣頻發,加之國內外經濟和貿易活動日趨頻繁,物流劇增等因素影響,與2006年相比,2007年我國林業生物災害呈偏重發生,外來有害生物危害較重。本土有害生物突發事件增多,並在局部成災。馬尾松毛蟲在湖北大面積發生,個別地方還發生了群眾感染“松毛蟲病”事件,湖南省洞庭湖區暴發大規模的鼠災,湖區20%的1~3年生楊樹遭受危害。
為應對有害生物災害,國家林業局對入侵我國的32種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和發生面積超過100萬畝的37種本土有害生物進行了綜合風險評估,組織制定了《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規劃(2008~2015年)》,初步建成了我國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有關省市還針對黃山、張家界、廬山等重要生態區域及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紅火蟻、椰心葉甲、楊樹天牛、栗山天牛等高度危險性有害生物,制定了操作性更強的單項應急預案。京津冀遼魯美國白蛾聯防聯治全年完成防治面積2392.5萬畝(次),北京各奧運場館及周邊未發生美國白蛾災情,為明年綠色奧運順利舉辦打下良好基礎。海南省就椰心葉甲災害、吉林省針對日本松幹蚧疫情和栗山天牛災害、湖北省黃岡市就馬尾松毛蟲災害、湖南省郴州市就黃脊竹蝗災害、浙江省東陽市就雲南松毛蟲災害啟動了不同級別的應急預案,對防治有害生物、有效控制災害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守住“第一道防線”
從非典到禽流感,人們對果子狸、候鳥等野生動物變得有些愛恨難斷。
2007年,全球範圍內發生候鳥禽流感疫情的國家不斷增加,周邊國家疫情此起彼伏,國內重點監控區域候鳥異常死亡事件時有發生。由於我國各級林業部門監控措施落實到位,全年未發生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動物疫情,未發生野生動物傳染病向人、畜禽擴散蔓延的情況。
雖然我國未發生重大野生動物疫情,但防控形勢依舊十分嚴峻。林業部門監測報告的野生動物異常死亡事件較2006年增加很多,國內家養畜禽高致病性藍耳病、口蹄疫等疫情居高不下,特別是西藏那曲地區發生的小反芻獸疫疫情,對青藏高原的野生藏羚羊、岩羊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構成嚴重威脅。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被稱為禽流感“第一道防線”,為切斷禽流感的野外傳染源、保障生態系統安全,國家林業局加強了全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各地都制定了相應級別的突發重大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總站根據候鳥遷飛規律,逐步調整監測重點,在候鳥的主要越冬地、覓食地和集中活動區域的湖泊、水域、沼澤以及河口三角洲對越冬候鳥長期監測和巡護,逐步形成了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的長效機制。各地林業主管部門強化疫情監測防控措施,嚴密觀察野生動物種群異常情況,及時採樣送檢和實施早期防控措施,為維護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安全和保障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局發揮了前沿哨卡的作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曾給我們帶來空前的危機和切膚之痛。隨著林業應急體系逐步完善和應急能力不斷提升,我們處置危機的手法將會變得更加成熟、從容、自信,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將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