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經濟平穩發展對三農貢獻突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04日   來源:農業部

    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經濟平穩發展,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對“三農”的貢獻作用更加突出,總量規模、結構調整、素質提升和經濟效益都在穩步推進,總體上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運行質量總體良好。

    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預計完成增加值68000億元,同比增長14.06%,完成工業增加值47800億元,佔鄉鎮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0.35%,同比增長14.17%;完成工業總産值220000億元,銷售産值208000億元,産銷率達94.70%,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産銷銜接良好;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0000億元,同比增長14.08%;利潤總額17000億元,增長14.56%;上交稅金7200億元,增長14.73%;從各月經濟運行的軌跡看,一個顯著特點是發展平穩,月度間沒有明顯起伏,並且反映經濟效益的利潤、稅金等指標的增長幅度始終快於生産性指標。

    (二)規模工業對鄉鎮企業的支撐帶動作用顯著。規模以上工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33700億元,同比增長16.72%,比規模以下工業增幅快6.73個百分點,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0.62%。規模工業實現總産值146000億元,銷售産值140500億元,産銷率達96.24%;實現利潤7450億元,同比增長15.69%;上交稅金3200億元,同比增長16.70%;出口交貨值23830億元,同比增長20.12%,佔全部鄉鎮企業出口的78.90%。

    (三)農産品加工業繼續穩定發展。農産品加工業作為鄉鎮企業重要的優勢特色産業,雖然受出口減少和國內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的影響,下半年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全年總體仍然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全年全國鄉鎮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完成增加值10600億元,同比增長16.42 %;其中食品工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飲料製造業)增加值3300億元,同比增長16.49%,農産品加工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31.48 %。數據表明,農産品加工業已成為鄉鎮工業的主要行業和重要增長點。

    (四)外貿出口保持穩定增長。自2006年以來鄉鎮企業出口雖然面臨貿易摩擦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鄉鎮企業的外貿環境劇烈變化,出口形勢較為嚴峻,部分省市出口增幅較低,少數省甚至出現負增長,但出口大省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的出口一直保持較快而又穩定的增長,帶動了全國鄉鎮企業出口的較快增長。目前全國鄉鎮企業的出口企業有近16萬家,比上年增加5000多家,完成出口交貨值30200億元,同比增長18.88 %,增幅比上年下降近兩個百分點。

    (五)第三産業發展加快,鄉鎮企業産業結構更趨合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服務業等第三産業成為各地黨委政府引導發展的重點和投資發展的熱點。鄉鎮企業投資第三産業特別是農村旅遊服務業的力度加大,以觀光、旅遊、度假和農村流通業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村服務業方興未艾,發展迅速,城市居民利用週末和“黃金周”到郊區及周邊地區農村“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享田園樂”成為許多市民喜愛的一種休閒度假方式。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農村,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的超市和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農村商業空前繁榮。北京市通州區已有農村超市(便利店)413家,普及率達92%,安置了上千名農民就業。預計,全國鄉鎮企業中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5000億元,同比增長14.09%,比鄉鎮工業增幅高出0.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佔鄉鎮企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1.97%上升到22.19 %,提高0.22個百分點。

    (六)吸納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穩定增加,勞動者報酬和農民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根據前9個月月報數據預測,全年鄉鎮企業新增就業400-410萬人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凈增個體工商戶65萬個,吸收就業110多萬人;新建投産企業20多萬個,大約能安排300萬人就業。到年底,全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總數預計突破1.5億人。全年全國鄉鎮企業累計支付勞動者報酬預計達13700億元,同比增長11.35%。農村居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收入(包括個體二、三産業)1420元,同比增長11.5%,增加180元,根據前三季度農民收入構成比例測算,2007年從鄉鎮企業獲得的收入佔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34.8%,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七)順應“兩個趨向”,反哺農業和支援新農村建設成為鄉鎮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由於我國決心使建設用地不能突破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使得耕地較少的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用地受到限制。江蘇、浙江、北京、山東、福建、廣東等省市一些有實力的鄉鎮企業開始投資高效農業,不少地方每畝土地(水面)年産值突破100萬元已不算新鮮事。在産糧大省吉林和畜牧大省內蒙古,通過大力發展農畜産品加工業,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農牧業的發展。在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很多縣市的鄉鎮企業都設立了公益事業基金,成千上萬的企業踴躍慷慨解囊,在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支農補農和支援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預計全年全國鄉鎮企業用於上述幾方面的支農補農資金可突破200億元,鄉鎮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

    二、支撐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分析2007年鄉鎮企業較快平穩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一系列戰略任務的實施,為鄉鎮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近兩年,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擴大就業和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大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實施中部崛起、加快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城市帶發展以及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等重大戰略措施,有力地促進了鄉鎮企業持續平穩增長。浙江省實施了“萬家培育千家成長”的小企業培育計劃和小企業成長計劃;山東省實施了圍繞促進中小企業成長“一條主線”,實施小企業培育、中小企業成長、特色産業提升“三項計劃”的發展戰略;江蘇、山東、廣東、河南、湖北、河北、遼寧、吉林等省組織開展了以促進企業成長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江蘇、浙江、湖北、吉林等省推進財政“省管縣”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發展鄉鎮企業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固定資産投資和出口的穩定增長積蓄了鄉鎮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鄉鎮企業立足自身,通過多種渠道積極融資,已使2005年、2006年固定資産投資突破2萬億元,兩年間新增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有50多萬個,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産為鄉鎮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強了發展後勁。16萬家出口企業的出口額已佔工業總産值的10%以上,出口額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成為拉動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産業集群的不斷壯大提升了鄉鎮企業發展的産業水平。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競爭優勢的專業園區和産業集群的形成,提升了鄉鎮企業的競爭力。目前,全國鄉鎮企業各類園區和産業聚集區有5660個,入園企業近百萬家,園區實現增加值已佔鄉鎮企業增加值的近四分之一。經濟園區化,園區産業化,産業集群化成為經濟發展趨勢,産業集群在鄉鎮企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據統計,江蘇共有各類園區和産業聚集區800多個,入園企業近10萬家,全年實現增加值佔全省42%以上。浙江有年産值超億元的産業集群601個,其中10億元以上的285個,100億元以上的37個,這些産業集群涵蓋28個工業行業,實現産值佔全省鄉鎮企業産值的45%以上。河北省有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特色産業集群185個,産業集群實現的增加值、實繳稅金佔全省鄉鎮企業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山東沿海以水産品加工、蔬菜和水果等農産品加工為主的農産品加工産業集群已具有相當規模,成為我國對日、韓等國農産品出口的基地。江蘇省蘇南地區、浙江沿海地區和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的鄉鎮企業基本上實現了園區化、集群化。産業集群化已成為鄉鎮企業整合利用資源,調整優化結構,提升産業層次,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産業聚集的過程中,加快了小城鎮的建設步伐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也促進了第三産業的發展。

    (四)企業職工素質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為鄉鎮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近兩年,全國鄉鎮企業系統實施藍色證書培訓工程並將職工素質的提高與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有機結合,收到了良好效果。2007年,全國各省區市通過各種途徑用於鄉鎮企業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投入突破20億元,有30萬鄉鎮企業員工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藍色證書”,6萬鄉鎮企業員工獲得了國家承認的職業技能證書,共306萬鄉鎮企業員工接受了藍色證書、銀河工程、陽光工程的培訓。浙江省自2004年開始組織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以來,各地採取多條腿走路,菜單式選課的培訓方式,三年來已有近250萬名務工農民接受了崗位技能培訓。職工素質的提升推動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全國目前有近26000個鄉鎮企業研發、檢測和質量保障機構(多為企業自辦),新産品不斷涌現,眾多知名品牌産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浙江省鄉鎮企業今年新增95個中國名牌産品,名牌産品總數達290個,居全國前列;中國馳名商標已達186個,其中萬向錢潮QC牌萬向節還獲得浙江省首個“世界名牌産品”稱號,成為中國6個世界名牌産品之一。科技創新正使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很多鄉鎮企業産品已實現由倣造、製造到創造的跨越式轉變。

    (五)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完善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2006年農業部出臺《關於加快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後,各地結合鄉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普遍開展了以融資擔保、人才培訓、創業輔導、科技對接、行業協會、信息網絡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果。目前全國有23個省市成立了信用擔保協會,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超過3000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全國各省區市以“藍色證書工程”為突破口,建立了106個鄉鎮企業培訓中心,50%以上的鄉鎮企業職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訓。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湖北、河南等省都建立了100個以上的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同時,鄉鎮企業行業協會、信息網絡等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為促進鄉鎮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鏈結
· 農業部:我國鄉鎮企業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
· 2008年中國鄉鎮企業利潤預計增長14%
· 農業部發佈1—11月份全國鄉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