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殘疾人事業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環境更加優化。各級黨委、政府把關心殘疾人、為殘疾人辦實事作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措施,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省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將殘疾人工作納入部門職責,積極支持、緊密配合。全省各級殘聯組織適應新形勢,不斷開拓創新,殘疾人事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生産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各級政府將殘疾人扶貧解困納入政府扶貧的大盤子,進一步加大政策、資金等扶貧力度。5年來,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扶持近16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了溫飽。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各級共投入資金1.4億元,為7000多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改善住房條件, 共有1萬多名殘疾人受益;使用國家康復扶貧貸款1.83億元,扶持了42個項目,直接安置2560名殘疾人就業;以多種方式創建殘疾人扶貧基地78個,直接扶持和輻射帶動1191名殘疾人脫貧;17萬名城鎮殘疾人享受了低保,其中對6萬多名重度殘疾人實行了分類施保;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廣大農村殘疾人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將殘疾人就業工作納入大局,構建市場經濟體制下促進殘疾人就業的長效機制。5年來,為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7.3萬人(次),共有5.5萬名殘疾人以各種形式實現就業。
全省特教學校達到41所,包括普校附設特教班和隨班就讀在內的殘疾在校生達到4881人,初步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銜接的特教格局。實行貧困殘疾兒童少年就學“兩免一補”政策和資助殘疾人到高等院校深造措施,共資助4898名貧困殘疾兒童少年和考取大中專院校的殘疾學生完成學業。
不斷拓展康復服務項目,廣泛開展社區康復活動。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建立社區康復站610個,全社會衛生保健和康復意識明顯增強。全省共落實康復經費6707萬元,使近80萬名殘疾人得到康復訓練和服務,其中17萬貧困殘疾人得到了康復醫療救助。
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更加和諧。各級黨政領導聯絡幫扶殘疾人困難戶、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軍民共建, 以及科技、文化、法律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助殘活動深入開展,幫助殘疾人解決生活、就醫、就學、就業等許多實際困難,涌現了一大批扶殘助殘先進典型。全省助殘志願者隊伍已達到8.5萬人,全社會扶殘助殘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積極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出臺了相應的規定,大中城市道路、公共建築物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發展,信息交流無障礙逐步推廣,為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享受公共服務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間。
各級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充分發揮作用,利用公共媒體積極宣傳殘疾人事業,營造了文明進步的輿論環境。殘疾人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積極開展,並逐步融入社會公共文化生活。
全省各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殘疾人優惠政策,司法部門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逐步完善了各級殘疾人法律援助體系,創建了109個國家和省級殘疾人維權示範崗,有效地化解了各種矛盾,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
積極開展殘疾人事業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國(境)外殘疾人組織和慈善組織的相互了解。5年來,全省共接受國內外企業、團體、機關、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界捐贈的款物達1731.2萬元。
自身素質明顯提高。廣大殘疾人熱愛祖國,自強不息,樂觀進取,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參與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為吉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各行各業的英模群體中,都有殘疾人的傑出代表,像王樹明、籍亞琴、于海波等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産黨員、自強模範,成為社會各界學習的楷模。
5年來,吉林省殘疾人共獲得國際比賽獎牌10塊,國內比賽獎牌183塊。全省有26名殘疾人的優秀代表走上了各級殘聯的領導崗位,殘疾人在殘疾人組織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體作用得到加強。
殘疾人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各地不斷加大基層殘疾人組織規範化建設力度,全省城鄉基層已配備8184名殘疾人專職委員,基層殘疾人組織規範化建設達標率達到50%。有4個城區被命名為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通過換屆,各級殘聯領導班子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組織體系得到完善。各級殘聯加強幹部作風建設,殘疾人工作者樹立愛崗敬業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強化代表意識和責任意識,服務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殘疾人專門協會更加活躍,“代表、服務、維權”的職能得到強化。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進展,建成率達到50%左右。(記者王曉英 侯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