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
2008年5月20日
當前,正值“三夏”農忙時節。為指導四川災區生産恢復,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提出以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強化秧田管理
目前,秧苗葉齡已經達到7葉左右,而且還有一定計劃栽插面積在6月份才能移栽,特別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的尾水地區。因此,要在育壯秧、護好苗的基礎上,普遍在苗床噴施一次150PPM(旱育秧)或300PPM(濕潤育秧)多效唑,既控制秧苗高度,又增強秧齡彈性,防止老苗。
二、做好適齡秧苗搶時移栽
為切實做到“搶時”,在移栽時可以選擇採用免耕栽培技術。免耕省去了耕作過程,更重要的是節約了勞動力投入和泡田整地用水,可以保證大面積水稻抗災適時移栽。其主要技術要點包括:一是選擇好田塊。除排灌不方便的高臺位田塊和漏水漏肥的漏沙田外,川西平原的主要稻田均可採用。二是清理前作殘茬。將多餘的秸稈移出田面,以利水稻移栽和水稻生長。如雜草較多,則應噴施除草劑。三是泡田軟化表土。將水引入田間,浸泡2-3天以上,使土壤表層軟化,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如果田面不平,可適當平整。四是施肥。按照當地的常規施肥水平即可,一般畝施純氮9-10公斤,底肥只施用50%,注意磷鉀配合。五是拋秧。將盤育秧苗按照畝拋1.8萬苗均勻入田。待水源狀況好轉,再全田關水。及時早追分蘗肥,比例佔總氮量的30%左右。其他管理技術與常規栽培相同。六是免耕移栽。在本田施肥後,立即採用簡易機具撬窩,人工將帶泥秧苗栽入窩內。由於窩內有水層,秧苗即可生長。另外,考慮秧齡已較長,移栽後分蘗能力已轉弱,因此移栽時應增加移栽密度,確保畝插1.6萬窩左右。若秧苗高度超過50cm,可割去部分葉尖。
三、加強肥、水、藥管理
在6月5日後才移栽的水稻應提倡“底肥一道清”,且氮肥用量應低於常規用量。在孕穗階段,要切實根據植保部門的預報,抓好病蟲綜合防治,重點是防好螟蟲。
四、抓緊修復水利設施
地震對災區水利設施的破壞極大,如引水渡橋垮塌,渠係掩埋、斷裂和變形等,甚至可能引發水庫潰壩。目前川南、川中的水稻已經移栽入田,正是需水分蘗的階段,而這些地區的災害相對較輕,應立即組織人力進行修復,保證稻田灌溉。川西平原在夏糧收穫後馬上就要進入泡田移栽階段,全部用水來自都江堰灌溉工程,如果一個地方的渠係損毀或不暢,將影響下游的大片稻田,因此必須立即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