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為我們的軍工企業感到自豪!
--------訪系統工程一司司長羅格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以來,按照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以系統工程一司司長羅格為組長的工作組一行20多人,于5月27日奔赴四川災區,代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向受災企業及職工表示慰問,調研考察航天七院等軍工有關單位的受災情況,並對受災企業大力開展災後重建、儘快恢復科研生産等工作提出意見。
羅格司長剛剛從考察現場返回成都就馬不停蹄的接受了新聞宣傳中心赴災區採訪組的專訪,向我們介紹了此次工作組赴災區調研的有關情況。
災害發生時,越早了解情況,就越早掌握主動
5月12日15時30分,就在地震災害發生一個小時後,系統工程一司就已分工明確,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工作,他們通過各種渠道與集團公司、地方工辦取得聯絡,並派專人直接與災區企業取得聯絡,趕在所有通訊因地震中斷之前,第一時間了解企業受災情況,並及時向工業與信息化部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做出彙報。
5月27日,羅格司長剛剛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結束工作,就立刻飛往四川,與系統工程一司工作組匯合,奔赴災區進行實地考察。工作組將在調研考察期間,前往位於成都、都江堰、溫江、彭縣,彭山,綿陽等地的受災軍工企業展開工作。用羅格司長的話來説,突如其來的災害造成了我們很多企業人員傷亡,房屋倒塌,設備損壞,這固然會對軍工企業的科研生産産生一定的影響,但我們越早了解企業的受災情況,就越能在抗震救災,恢復科研生産中掌握主動。
我被這些企業面對災害時的表現深深的感動了
羅格司長談到此次調研過程,感慨良深,他向我們談了四點感受。
首先,軍工企業的幹部職工危急時刻體現出了一種臨危不懼、勇於獻身的精神。地震發生時,所有企業的幹部職工都能做到有序撤離,忙而不亂。某組裝車間的一名女職工,在躲避地震的瞬間,也不忘記緊緊抱著組裝過程中的産品;有的職工剛跑出兩步,立刻折返回生産線旁,關掉電閘,保護了設備的安全;在某研究所設計中心,有人主動攙扶著人群中的四名孕婦,保證她們能夠優先順利撤離,其中一名孕婦還于地震當天順利生産。羅司長説:正是在這種天災來臨的時候,才表現出了我們軍工人的素質。他們這種真實而感人的反應,就是我們軍工文化、軍工精神的一種厚重的沉澱。
其次,地震來臨的時候,受災地區各軍工單位的各級領導,都能夠站在第一線,果斷組織職工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發揮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羅司長認為,在災難面前,我們這些軍工企業的領導能夠表現得空前團結,實施強有力的指揮,反映出了軍工企業很高的管理水平。
再次,受災地區的軍工企業能夠在抗震自救的同時,積極向受災更重的地區和單位提供人員及通訊設備等方面的支援,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目前,航天七院的醫院已接受了200多名來自災區的傷員,並對其進行積極的救治。
最後,各受災企業始終能夠堅持兩手抓,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深入細緻的開展工作。一方面抓好抗震救災的有關工作,另一方面也已開始了恢復科研生産的準備工作。目前,受災企業職工精神狀態良好,企業的恢復生産工作井然有序。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恢復科研生産
羅格司長向我們介紹,在此次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受災企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而深刻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所有企業都將關心職工生命,妥善安置職工生活擺在優先位置,這也為穩定職工情緒,儘快開展災後重建及恢復科研生産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此次工作組深入災區考察調研,就是希望能夠為此後的災後重建摸好底,做好方案,制定措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羅格司長在此次調研中也向各受災企業提出了四點要求:第一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在抗震救災過程中關注職工的安全及生活,一切工作要以這一點為優先;第二,繼續堅持兩手抓的工作方針,一方面做好抗震救災工作,另一方面為做好恢復重建、儘快恢復科研生産做好準備;第三就是企業一定要把災後重建工作做細做實;第四就是要根據具體情況,繼續安排好全年的工作生産任務,儘量減少損失。
羅格司長最後説,在這個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給受災企業和職工鼓勁加油,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堅定信念,做好規劃,措施得當,一定能夠戰勝災害,奪取科研生産的更大勝利。
“在災害面前,他們仍然想的是國家”
----訪系統工程三司副司長王欣
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以來,根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以系統工程三司副司長王欣為組長的工作組,于5月27日趕赴災區,考察調研航空工業在此次地震災害中的受災情況。在結束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之後,王欣副司長接受了新聞宣傳中心赴四川災區採訪組的專訪,介紹了此次工作組調研的有關情況。
王欣副司長告訴我們,工作組一行十余人,于5月27日從北京出發,在三天的時間裏,先後前往位於成都、新都、雅安、廣漢、江油等地的企業進行了調研。
624所是受災較為嚴重的企業,廠房、職工宿舍樓等建築損毀嚴重,70%-80%的職工家屬樓需要進行加固處理,部分設備和産品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絕大部分職工只能在戶外搭建帳篷生活。位於成都地區的部分廠所,以及位於廣漢的軍工企業,廠房設備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王欣副司長還介紹説,在此次地震災害中,除了企業建築的損毀外,在劇烈的晃動中,一些設備和器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設備的設計精度發生了偏差,一些産品在地震中報廢,損失較為嚴重。
地震發生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派遣工作組赴災區向受災企業及職工表示慰問,同時也對這些企業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的頑強樂觀精神表示敬意。工作組深入災區考察調研,也希望能夠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為受災企業多解決一些問題,協助他們儘快走出災害,儘早恢復科研生産。
令工作組大為感動的是,在災害突然降臨時,企業的各級領導幹部處亂不驚,反應迅速,果斷決策,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組織開展自救,力求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在關鍵時刻是過得硬的。受災企業職工都能勇敢面對,堅強堅毅,沒有被特大地震災害嚇倒,不沮喪不灰心,展現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對災後重建信心百倍。205廠在積極組織抗震自救的同時,還主動向災區伸出援手,派遣26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奔赴重災區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王欣副司長特別指出,在特大的災害面前,我們的幹部職工仍然想的是國家利益,想的是儘快恢復生産,努力完成科研生産任務,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軍工魂。
王欣副司長也對受災企業的災後重建、恢復生産等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首先就是要關心職工的生活,儘快將廠區內受損地區進行修整,穩定人心,並切實為職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其次就是要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受災情況,為災後重建提供依據;最後,災區的軍工企業均肩負著十分重要的科研生産任務,各受災企業要爭取儘快恢復科研生産,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今年的科研生産任務。
王欣副司長告訴我們,工作組返回北京以後,將儘快進行分析綜合,提出幫助企業恢復重建的意見和建議,為企業重建、恢復生産搞好服務。相信只要上下齊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戰勝災害,安排好職工生活,完成科研生産任務。
中國飛龍,勇敢衝鋒
——訪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總經理呂驚雷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哈爾濱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機可以稱得上是“救災明星機”,而由於該機強大的人員和貨物運載能力,更有人將其稱作“空中巨無霸”,然而,在種種讚揚背後,是飛龍公司對災區人民無限的深情,是軍工企業對社會的巨大責任感。在這次抗震救災中,飛龍公司共派出三種型號4架直升機參與救援任務,充分展示了軍工人的風采,在災區的上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飛龍公司直升機忙碌的身影。5月31日,記者在飛龍公司的機組駐地採訪了該公司呂驚雷總經理。
從火災前線轉戰震災前線
“飛龍公司是從防治火災的前線來到了抗震救災的前線”,呂驚雷總經理用這樣一句看似輕鬆的話,打開了話題,但是後面的事情將會使每個人都感覺沉甸甸的。在來到四川地震災區之前,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的飛機也是處於抗災一線的緊張工作中,不同的是他們當時處於抵抗和防禦火災的第一線。“5月14日晚上21點,飛龍專業航空公司接到民航管理局的通知,要求我們派出直升機機隊前往四川地震災區執行抗震救災工作。災情就是命令,接到民航管理局的通知之後,我們公司馬上連夜向哈飛集團彙報了情況,同時通知當時仍處在大興安嶺地區抗災一線的直升機機組做好準備,準備奔赴災區,接受更為重要的任務,也是接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5月15日中午,兩架直9型直升機接到公司命令後返回哈爾濱平房機場進行休整,為奔赴災區做準備,同時公司還派出一輛卡車運送一架“松鼠”直升機前往災區。當天晚上20點左右,米-26直升機也返回了哈爾濱平房機場,而返回之前,該機正在一線執行滅火任務,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後,國家林業部門沒有絲毫的猶豫,並表示“關鍵時刻,抗小災給抗大災讓路,支持並准許飛龍公司調米-26直升機前往四川災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
第二天下午14點,兩架直9直升機經過簡單的地面維護之後,從哈爾濱平房機場起飛前往四川地震災區。“飛龍公司直升機隊前往四川災區抗震救災,不但是飛龍公司的光榮,也是哈飛集團的光榮,更是軍工企業的光榮。”所以哈飛集團對此非常重視,集團黨委書記親自主抓這件事,“在兩架直9起飛的那一刻,集團所有領導都來到機場為機組人員送行。”當天晚上,哈飛集團召開了緊急會議,成立了後勤支援小組,並表示無條件地全力做好抗震救災機隊的後勤保障、器材的保障等各項工作,哈飛集團表示,“如果需要零部件,就是從其它飛機上拆,從生産線上調,也要保證抗震救災的需要。”
5月16日早上,米-26直升機也從太平機場起飛前往災區,開始了抗震救災的新使命。哈飛集團所有領導同樣前往機場送行,並表示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滿足機組的一切需要,為機組解決一切問題。
“巨無霸”一飛驚人
5月17日和18日,飛龍公司派出的4架直升機陸續到達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並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迅速投入工作。在初到災區之後的抗震救災過程中,直9和米-26都主要擔負向一些受災點運送水和食品的任務,並在返回時運送撤離人員。
在5月20日的一次救援任務中,有200多名災民和救援人員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而被困,當時天已經很晚,形勢非常危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派出其他直升機前往救援,一個架次最多僅能運送10多個人,這就要需要多架飛機執行任務,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必然會增大救援的難度和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米-26直升機讓人們真正見識到了它的強大,指揮中心派出該機前往救援,首次飛行就成功運送125人從綿竹的清平鄉至廣漢,第二個架次又成功運送110人至廣漢,兩個架次完成了其他直升機需要十幾個架次才能完成的任務,米-26直升機一飛驚人。
也正是因為其出色的機艙和吊挂運載能力,災區抗震指揮部決定讓米-26擔負更為重要的任務——向唐家山堰塞湖大壩運送大型施工設備和運載車輛。這是一項更為光榮的任務,當然也更為艱險。
因為地震形成的多個堰塞湖,是抗震救災過程中首要防治的次生災害之一。在這些堰塞湖中,綿陽的唐家山堰塞湖是其中威脅最大的一個,也是最主要的防治對象。“5月23日,米-26直升機組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前往唐家山勘查堰塞湖的具體情況,為下一步的救援尋找著陸點,但是由於氣象條件惡劣,能見度太低而被迫中途返回。”
5月26日,米-26直升機正式開始向唐家山堰塞湖大壩運送大型施工設備,截至當天下午18時左右,共運送了15台大型挖掘機和推土機,大大加快了堰塞湖大壩導流渠的施工進度。5月28日,米-26直升機再次出動執行設備運載任務,當天共向大壩運送了11台大型推土機,1台卡車,1個集裝箱和2個大型油罐,保證了整個工程的不間斷進行。5月30日,唐家山堰塞湖大壩導流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基本保證了綿陽地區的安全,讓綿陽人民免受二次災難之苦。
這是一個英雄的團隊
飛龍公司派往災區執行任務的機隊共有4架飛機,機組和後勤人員總計28名。談到這些,呂驚雷對飛龍公司的機組人員發出了由衷地讚嘆:“機隊到達之後沒有來得及修整,就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災中,所有的人員都表現得非常優秀,都表現出了很強的大局觀,都表示願意儘自己的力量為災區做點事,28名人員從達到四川地震災區至今已經10多天,所有隊員始終堅守崗位。”在綿陽地區執行任務期間,由於帳篷非常缺乏,機隊28名人員才分到了3頂帳篷,根本不能滿足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機組人員在連續飛行了多個小時,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就裹著一條毛巾被露天休息,第二天還要一大早就開始執行任務。
在米-26機組的16名成員中,有4名俄羅斯人表現得尤為搶眼。他們之前原本計劃于5月20日就要返回俄羅斯國內,其中3人已經完成所有工作,回國後將不再返回中國。但是在得知四川發生了地震災害之後,俄羅斯方面迅速與飛龍公司取得聯絡,並決定這4名機組人員繼續留在中國,參加抗震救災任務。馬克西姆是米-26直升機的機長,此前參加過多個國家的抗震救災工作,具有豐富的救災經驗和卓越的飛行技術。在這次抗震救災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每天都要飛行6-7個小時,大大超過了平時的飛行強度,而在向堰塞湖大壩吊運設備的過程中,為了避開高壓線,飛機必須吊著重重的設備飛得很高,這也增大了飛行的危險性,但是飛龍公司的機組人員還是成功安全地完成了調運任務。(由於地形複雜,電力部門施工難度大,所以在米-26飛行多個架次之後,該處高壓電線才被剪除)
採訪中,我們見到了剛剛返回駐地的機組人員,透過他們疲憊的臉龐,仍然能看出那種軍工人的堅強。呂驚雷總經理告訴我們,今天是難得的休息時間,他們也難得有機會好好吃上一頓飯,明天一早他們又將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新聞宣傳中心赴四川災區採訪組)
背景資料:成立於1985的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機隊規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業,該公司共擁有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近60架,業務範圍涵蓋航空護林、航空遙感、航空救護、客貨運輸、農化作業等多個領域,為國家的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抗震救災方面,該公司一直都是衝鋒在前,隨時聽候和響應國家的召喚,展示出了一個軍工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