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日前赴甘肅隴南地震災區慰問時指出,各級環保部門要振奮精神,再接再厲,時刻牢記環保人的神聖職責,盡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環境安全,為抗震救災的最後勝利做出更大貢獻。
5月29日至6月1日,潘岳代表環境保護部趕赴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武都區、文縣等地震災區,親切看望慰問在抗震救災一線工作的基層環保工作者,了解環保設施受損情況,檢查督促環境應急、群眾飲水安全及尾礦壩環境隱患排查等工作,並就環保部門如何在災後重建中發揮更大作用聽取意見。
據介紹,隴南是除四川主震區以外受震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次地震也是隴南130年來震級最高、破壞性最強的一次地震。根據初步統計,全市的受災群眾超過170萬人,其中武都和文縣的群眾傷亡最為嚴重;重災鄉鎮達到175個,有些村莊已經成為一片廢墟;9個縣區一度與外界的通訊、通電、通水全部中斷,近1500個水利工程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地震還引發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地表塌陷、裂縫等次生地質災害,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仍然面臨著嚴重威脅。
潘岳指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次汶川地震對環保系統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鍛鍊。面對突發事件,各級環保部門圍繞核與輻射安全和飲用水安全兩個重點,迅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應急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災區的環境安全。在日常工作中,環保工作者以與污染做鬥爭為己任,任勞任怨,不屈不撓。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當我們自己和親人生命財産安全面臨甚至正在遭受危害時,環保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以維護國家環境安全為天職,首先想到的是必須在第一時間迅速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準確掌握環境質量的數據,特別是群眾飲用水源的環境質量;必須在第一時間摸清各類污染治理設備損毀情況,摸底排查環境隱患,果斷採取防範措施;必須在第一時間公開環境信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為維護社會穩定盡責;必須在第一時間謀劃災後環境重建,制定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方案,開展生態環境調查,著手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為重建美好家園出力。事實證明,我們的環保隊伍確實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堅強隊伍。
潘岳表示,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防範受災地區次生環境災害的任務非常嚴峻。一是生態損失巨大。隴南地區植被覆蓋率高,生物資源豐富,此次地震植被破壞嚴重,對水源涵養能力及動物棲息地産生嚴重的影響。二是尾礦庫環境安全隱患依然突出。從已經完成的排查結果看,隴南市77座之多的尾礦庫已經部分遭受嚴重破壞,原本壩體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甚至發生局部坍塌、潰壩和尾砂溢出等多座尾礦庫,一旦遇到較大余震或者強降雨,誘發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尾礦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很容易污染土壤和水體,存在著極大的次生災害風險。三是飲水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首先,災區的化工等環境高危行業受損嚴重,如果污染物泄漏進入河流水庫,對水體將産生重大環境風險。其次,災區的牲畜、家禽屍體的處置和現場清理,對飲用水源等造成不利影響。再次,災後防疫過程中,大量消毒劑和滅菌劑的使用,生活垃圾和城鎮污水的排放,都會給地表水體帶來水質安全隱患。四是環境監測能力損失嚴重。整個災區有近30個環境監測站的業務和實驗用房被損毀,部分地區基本喪失監測能力。大氣和水質的自動監測系統大多已經不能正常運行;經初步統計,環境監測設備損失超過4000萬元。
潘岳要求,甘肅省環保局一定要全力支持環境應急與災後重建。一要將確保災區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環境隱患排查力度,做好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應急監測,及時發佈有關環境信息。二要加強尾礦庫、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嚴格落實環境管理目標責任制,對環境高危企業恢復生産進行重點排查,確保環保設施和應急處理設施正常運行。三要嚴密監控核設施安全狀況,繼續加強放射源收貯工作,做到不留死角,萬無一失,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四要積極參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的制定,推進規劃環評,為城鎮體系、重大産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的佈局提供科學依據,並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等進行相應的調整。五要支持並督促相關地方政府儘快修復因災受損的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以及相應的污染監控設施,儘早投入運行。六要加快恢復各地環境監管和監測能力,指導災區企業安全恢復生産。
潘岳最後説,黨中央、國務院對抗震救災中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關心,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社會各界也對環保部門寄予了厚望。環境保護部將盡全力在技術、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災區環境監測能力恢復和提高,並對災區重建等方面的環評審批給予支持。在前一階段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環保部門決不會有半點鬆懈和麻痹,要恪盡天職,不畏艱難,再接再厲,急災區群眾之所急,解災區群眾之所難,全力保障災區的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