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災情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衛生系統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贏得了災區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災情發生的當天,衛生部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調度全國的醫療防疫力量,併為災區提供所需的醫療防疫物資,全力協助四川省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同時在成都設立了衛生部抗震救災前方綜合協調組。截至目前,共向四川災區派出醫療、防疫、監督人員10000余名,緊急從全國各地抽調急救車、防疫車和衛生監督車將近2000輛。衛生部組織制定了《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方案》、《鼠疫等3種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理預案》、《抗震救災衛生監督工作指南》、《關於加強地震災區飲用水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等一系列工作預案和方案。目前,大規模緊急醫療救援工作基本結束,絕大多數傷員得到妥善救治;萬名傷員轉移工作已圓滿完成;重症傷員已妥善安排國內知名專家開展集中救治;衛生防疫和衛生監督各項工作全面展開,重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人員、消殺物資、疫情監測已實現全面覆蓋;各項防疫、監督工作制度、技術規範和具體措施已部署到位,軍地協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已形成,省部之間建立的良好合作機制在抗震救災中得到加強和完善,災區未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損失之大為歷史罕見,防疫工作點多面廣,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災區應急醫療救治工作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一些重症傷員的醫療康復工作仍將持續;災區衛生防疫工作仍然需要加強;當地醫療衛生機構短期內難以承擔災區群眾醫療衛生服務,亟待恢復重建。
衛生部將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災區衛生救援的各項工作。
(一)千方百計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充分估計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認真分析當前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薄弱環節,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堅持依法科學有效開展衛生防疫工作。一是在堅持衛生防疫工作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大對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力度;強化政府職責,積極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行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示範點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監測與報告的及時性、敏感性和準確性,切實做好對聚集性病例的核實與追蹤;三是對重點人群做好甲肝、乙腦等疾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預防重點傳染病發生流行;四是努力保障災區群眾的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衛生監督人員深入一線,實行分區劃片、定崗定員,巡迴指導、落實責任,重點對災民臨時集中安置點的集中供水供餐以及分散式供水的衛生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保障災區群眾的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有效預防食物中毒、介水腸道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發生。
(二)繼續做好災區群眾特別是重症傷員的醫療救治工作。一是在安置過渡階段,繼續發揮全國醫療衛生資源的力量,並根據現階段醫療救治工作的新形勢,調整醫療隊伍的專業結構。二是加強救治力量,整合多學科專家以提升救治工作水平。針對擠壓綜合徵、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混合感染和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損傷等重症傷員,採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集中接收重症傷員,集中國內有關專家力量,集中調配血液透析等設備,實施有力的集中救治措施,盡最大努力挽救傷員生命。三是通過援助支持和恢復功能,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組織各省醫療隊選擇白內障復明手術、婦科常見病診治等針對性強的醫療項目,開展專項醫療服務。四是加強災區群眾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保護災區群眾身心健康。
(三)科學規劃災區醫療衛生系統重建工作。一是優先安排災區過渡期臨時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儘快恢復災區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功能;安排衛生建築規劃專家,參與指導災區醫療衛生機構恢復重建工作。二是以縣醫院為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和醫療服務,以巡迴方式支持鄉鎮衛生院開展基本醫療服務,逐步形成地方醫務人員為主、外援醫務人員為輔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同時對縣級防疫工作負責人開展培訓,制定災區衛生防疫中長期工作規劃和部署。三是協商有關部門儘快規劃安排做好災區傷員的康復工作,安置需要長期住院護理的傷殘人員。四是調整現有醫療衛生救援隊伍佈局,制定醫療衛生“省包縣”對口支援分工方案,並做好醫療、防疫、衛生監督隊伍同中央制定的恢復重建“對口支援”計劃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