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並且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加速推進湖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強化三個基礎,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著力在深化、加速、帶動上下功夫。
深化,就是要深化對走湖南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一是要深化對新型工業化是富民強省第一推動力的認識。要充分認識新型工業化的主導地位,加深對工業經濟主導地位的理解,按照“新型”要求把好工業發展的方向;要深化對湖南特色的認識,根據湖南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等比較優勢加速湖南的新型工業化;要深化加速進位意識,找準突破口,進行政策扶持,壯大全省工業經濟的總量規模,實現加速進位。二是要深化對我省省情和工業化所處階段的認識。我國現階段總體還處在第一次現代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加快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我省工業化滯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快完成工業化、城市化的任務更為緊迫。湖南是人口大省,擴大就業的任務重;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結構中重化工比重較大;農産品、礦産品等資源比較豐富,但精深加工程度不高;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基礎工作仍然是制約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支撐、帶動、保障能力不強。在現階段加速推進湖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既要把握工業化的前進方向,又要遵循産業結構演進基本規律,充分考慮湖南的省情特點和工業化階段性特徵,繼續堅持“三個立足”;既要有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又要緊密結合湖南實際,實事求是,科學紮實地推進全省新型工業化。三是要深化對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認識。就是要深化對“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認識。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實現我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關鍵是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即經濟體制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提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按照這個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方面,要強調生産力的發展,將工業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生産要素投入、追求産品數量擴張的增長方式,轉變為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長方式。當前特別要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下更大氣力推動節能減排和自主創新。另一方面,要重視生産關係的變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要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有利於保障和促進新型工業化的體制機制。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招商引資,廣泛吸納國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著力提高開放度。
加速,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工業跨越發展、科學發展。一是加快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新型工業化的“新型”,關鍵要靠科學發展來實現。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就是遵循科學規律、增進科學理念、提高科學本領、出臺科學舉措的過程。要主動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新型工業化,用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二是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節能環保,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切實避免傳統工業化道路下伴隨工業發展而産生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真正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模式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三是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培育壯大優勢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逐步淘汰落後産業,加強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四是加快培養鍛鍊一支熱愛工業、懂工業的幹部隊伍,提高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新型工業化的能力和水平。
帶動,就是要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産業化,帶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種帶動作用,突出體現在增強工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促進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要把農業産業化作為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工業化的思路抓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工業生産方式推進農業,促進農産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提高農業産業化經營水平。要通過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強城市産業支撐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促進新型城市化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通過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全省的後發趕超、科學跨越。
圍繞“深化、加速、帶動”推進新型工業化,要正確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係。一是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關係。把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放在新型工業化的突出位置,並高度重視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不斷提升傳統産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發展質量。二是內生型發展與外向拓展的關係。要從湖南是內陸省份、內生型發展特徵明顯的實際出發,把握省內的産業特點和企業成長特點,立足於省內資源,發展自主産業和特色産業,重視省內的産業配套,形成核心競爭力。同時,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提升本土經濟。三是産業發展與園區集聚的關係。充分發揮園區對産業集聚的重要承載功能,準確定位園區主導産業和發展方向,聚集重大項目,發展配套産業,形成各具特色的産業集群。四是優勢優先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係。運用非均衡發展規律,堅持優勢優先,加快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改革建設,使長株潭城市群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引領區。發揮長株潭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3+5”城市群産業輻射圈,建設大湘南承接産業轉移經濟圈,發展大湘西資源産業經濟圈,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區域産業發展格局。五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係。堅持兩條腿走路,在不斷鞏固壯大公有制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發展中小型、勞動密集型非公有制經濟,更多地吸納社會就業,增加社會財富。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省新型工業化的深化、加速、帶動,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1.著力促進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升級。一是要促進傳統優勢産業高端化。引導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行業根據産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的現狀,瞄準産業價值鏈高端,整合資源,引進技術、聯合攻關、擴張規模,做大做強,打造成湖南的超級産業,形成一批佔據産業發展前沿陣地、引領産業發展方向的高端技術和高端産品,搶佔産業競爭高地。二是要促進傳統産業“兩型”化。以長株潭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大力推動傳統産業的“兩型”改造,運用環保技術改造化工、建材等污染較重産業,運用節能技術改造鋼鐵、有色等高能耗産業。充分利用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技術支撐傳統産業發展,不斷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三廢”排放,加快實現傳統優勢産業“兩型”化。三是要促進傳統優勢産業高新化。廣泛採用國際國內高新技術成果改造傳統産業,提升産品和工藝水平,促進傳統産業向高新化發展。
2.著力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産業。一是加快發展新興産業。要重點扶持,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産業。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産業中處於産業鏈高端的國內外龍頭企業,鼓勵、引導省內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企業聯大聯強,實現高新技術産業規模快速擴張。二是促進産學研結合。創新産學研結合機制和模式,突破産學研結合投融資瓶頸,完善産學研結合服務機制,引導企業與各類專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圍繞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瓶頸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産品化、産業化。支持引導科技人員帶著新技術成果創辦企業,使之成為加快高新技術産業化的中堅力量。三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要大力支持企業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研發平臺,引導、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和高校建設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發揮好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園區的集聚作用和承載功能,使之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新孵化基地,促進加快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3.著力振興裝備製造業。一是要做強做大骨幹企業。依託正在建設的一批重大裝備製造業項目,推進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加強整合,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把工程機械率先打造成我省的超級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整合提升現有配套園區的功能。引導長豐、中聯、三一、湘電、福田、山河等骨幹企業的配套園區擴大規模,提升能力,形成社會化配套。三是組織好關鍵零部件攻關。加快在工程機械液壓元器件技術、新型柴油機及零部件技術、汽車自動變速器技術和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元器件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緩解産業發展的零部件瓶頸制約。四是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端産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製造業、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軌道交通製造業、帶動聯動效應巨大的汽車製造業、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業。
4.著力用信息化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從宏觀上有針對性地對信息化發展戰略與工業化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和修正,使之協調一致,形成信息化發展模式與工業化發展模式高度匹配,信息化規劃與工業化發展規劃密切配合的科學體系。並積極推進信息資源與原材料、能源等工業資源的融合,推進虛擬經濟與工業實體經濟的融合,推進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融合。二是大力發展信息産業。依託我省資源、技術和設備優勢,發展太陽能光伏産業、軟體産業、消費類整機産品和新型顯示器等信息産業集群,壯大信息産業實力。三是加快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産業的步伐。積極推動裝備製造、鋼鐵有色、石油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傳統産業的信息化應用,加速用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5.著力推進産業集中和企業集群。一是突出抓重大項目。圍繞傳統産業提升、高新技術培育、裝備製造業振興和“兩型社會”建設,組織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及産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大項目、好項目。二是打造一批重點園區。按照“産業集聚、企業集群、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目標,引導大企業、大項目及其配套産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優化園區企業之間的協作配套體系,創建分工高專業化、技術高新化和生産生態化為特徵的産業集群發展新模式。三是培育現代産業集群。以開發區、園區為載體,以高新技術産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和傳統優勢産業為重點,著力培育一批産業特色突出、專業分工合理、協作配套完善、創新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集群,形成一批大企業、大集團。集中力量培育50個産業集群,形成一批超級産業。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産業配套和産業對接,打造有競爭力的産業鏈。
6.著力加強“三個基礎”。我在2006年5月的新型工業化座談會上講到,在工業化進程中,不論是在産業集聚時期還是分散發展時期,交通、能源、通訊、港口等公共設施和社會設施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是工業化的一部分,更是與現代工業密不可分。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全省上下對加強“三個基礎”的理解越來越深刻、認識越來越統一。這次承接産業轉移,許多同志都談到,“三個基礎”是招商引資的重要經濟環境。現在,對我省新型工業化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之一,仍然是“三個基礎”,務必下更大的氣力抓。一是要加強以綜合運輸體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速公路、鐵路、幹線公路、航空、港口等建設,加快形成便捷、機動的交通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要加強以現代能源産業為重點的基礎産業建設。著眼從長遠上增強能源保障能力,加強省內重點産煤基地建設,抓好骨幹礦井的技術改造,建立煤炭戰略儲備制度。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力爭儘快啟動核電項目建設,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降低電力對煤炭、交通的依附性。加強能源輸送網絡建設,提高電力、油、氣輸送能力。支持鼓勵省內企業到省外、國外投資辦礦辦廠,實行戰略投資,建立省外能源供應基地。三是要加強基礎工作。基礎工作實際包括兩個層面,總體上講,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社會事業建設、制度建設等都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另一方面,每項工作本身又都有基礎工作。比如,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等,都有一個基礎工作問題。基礎工作不紮實,前期準備不充分,是影響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的重要因素。各行各業、各部門單位都要牢固樹立抓基礎、強基礎的觀念,扎紮實實把基礎工作抓好。四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堅持生産性服務業與消費類服務業雙輪驅動,著力提高物流配送、現代金融、工業設計、信息諮詢、品牌策劃、産權交易、檢測認證等面向生産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面向群眾生活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社區服務業以及休閒、娛樂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遊、創意、動漫産業,優化服務消費結構,擴大短缺服務産品供給,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7.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面臨很大困難,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他們會有長遠的競爭力。各地要抓緊研究具體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幫他們解決困難。從長遠來講,要大力鼓勵全民創業,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加快發展。一是要壯大總量規模。要把全民創業作為一項長期的重點工作,加強創業引導,加大政策扶持,支持骨幹非公有制企業超常規發展,支持初創和微小企業發展壯大。二是要提升發展水平。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退出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更多地進入有利於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領域。積極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計劃,支持具備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申報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培育壯大一批非公有制經濟名牌産品和馳名商標。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完善産權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三是要完善服務體系。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鼓勵各類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服務機構發展,構建服務平臺,健全服務功能,形成服務網絡。依託高新區、經開區、工業園區建設創業基地,加快科技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配套産業園等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步伐,使其成為企業催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