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汶川地震災區似大地水準面確定項目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專家鑒定。該項目為災後重建提供了精確的測繪高程基準,似大地水準面模型與全球定位技術相結合,可快速獲取地面點的高程,從而改變了以往費用高、難度大、週期長的傳統水準測量作業模式,為災後重建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汶川大地震中,災區測繪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原有國家平面及高程系統、城市坐標系統已完全不能滿足搶險救災及災後重建測繪保障的要求。為確保災後重建測繪保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國家測繪局編制了汶川地震災區災後重建測繪保障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2008年年底前對災區及周邊地區地形變化進行監測分析,建立災區應急測繪基準體系。汶川地震災區似大地水準面確定就是實施方案中的一個重要項目,由武漢大學和四川測繪局共同完成。
該項目成果為汶川震區災後重建提供了精確的測繪高程基準,在特大山區實現了利用先進的全球定位技術取代傳統水準測量,直接測定地面點海拔高程的目標,是大地水準面結合全球定位技術獲取困難地區精確高程的一項重大技術進展。通過3個區域40公里二等水準測量和9個B級GPS點的相對似大地水準面檢核,該似大地水準面精度平均為±1.8厘米,是目前我國特大山區、重力數據稀疏地區精度最高的似大地水準面,其精度在國際同類項目中也處於先進水平。項目成果在災後重建規劃、水利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綜合利用GPS、水準、重力和數字地面模型等數據,建立了汶川震區高精度似大地水準面,方法科學,技術先進,數據處理嚴密,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災區重建的迫切需要。
另悉,國家測繪局近日還組織有關院士、專家對四川測繪局編制的《汶川地震災區應急測繪基準建設技術設計方案》進行評審。根據該方案,將在地震災區範圍內建設24個連續運行基準站,其中四川省境內建設20個基準站,陜西省境內建設4個基準站,建立起覆蓋災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為災區城鎮規劃建設及交通、能源、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重建提供急需的空間定位基準,為在災區測繪各種比例尺地形圖提供精確定位服務。目前,24個基準站的選建工作正在實施,待儀器設備到位後,即可投入試運行。專家一致同意該方案通過評審。
為確保災區應急測繪基準建設順利進行,四川省政府近日向發生地震的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發出特急電報,要求協助做好災後應急測繪基準建設有關工作。四川省境內選建了20個GPS連續運行基準站,這些臨時GPS連續運行基準站大都設在當地氣象局、政府、企業等堅固房屋的樓頂。 電報要求災區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在GPS基準站選建、數據通信、運行維護、裝備供給等方面給予建設單位大力支持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