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五次全國氣象服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主持會議。副局長矯梅燕作題為《堅持需求牽引,推進改革創新,努力開創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報告。中央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孫先健出席會議。
會議還特別邀請了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和農業部等部門的嘉賓。
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3號文件精神,全面總結我國氣象服務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當前公共氣象服務面臨的新形勢,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建立健全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努力開創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鄭國光在講話中強調,一要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堅持氣象為人民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根本宗旨。
二要切實加強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握公共氣象服務改革發展的新要求;要明確發展方向,認真履行公共氣象服務職能;要轉變發展觀念,著力解決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創新發展方式,調動各種資源發展公共氣象服務;要完善體制機制,保障公共氣象服務又好又快發展。
三要重視和把握關於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四個關鍵問題,即關於公共氣象服務對氣象業務的引領問題;關於公共氣象服務對氣象事業發展的引領問題;關於加強對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領導問題;關於公共氣象服務發展中的解放思想問題。
矯梅燕在工作報告中,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氣象服務的成就和經驗,分析了公共氣象服務在新形勢下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明確了公共氣象服務的發展定位及發展目標,提出了全面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明確了建立健全有利於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
報告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氣象部門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氣象災害防禦能力不斷增強,決策氣象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氣象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氣象服務信息覆蓋面逐步擴大,氣象服務效益顯著提高。同時,我國氣象服務工作的生動實踐,深化了我們對公共氣象服務的認識和理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當前,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需求,公共氣象服務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針對當前氣象事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快速而重大的變化,加快推進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對公共氣象服務發展定位等重大問題的認識,保證公共氣象服務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矯梅燕説,公共氣象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基礎性公共服務範疇,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是黨和政府對氣象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公共氣象服務的主要任務。
公共氣象服務要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服務理念,以增強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務能力為核心,以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促進綜合氣象觀測、氣象預報預測與公共氣象服務協調發展,促進公共氣象服務科學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通過五年的建設和發展,氣象部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明顯加強,基本實現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現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和服務機構實體化,建成比較完善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進一步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效益顯著提高,公共氣象服務信息覆蓋率達到95%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基本適應。
矯梅燕提出,要從四個方面全面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強化公共服務職能,不斷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二是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努力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水平;三是強化以人為本意識,大力加強公眾氣象服務能力;四是強化社會效益意識,努力拓展專業專項氣象服務領域。最後,從實現服務業務現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服務機構實體化等方面要求建立健全有利於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記者 苗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