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重慶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4日   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多項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重慶市農民收入出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可喜局面,但與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與全國農民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該市農民的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促進農民增收的難度仍然很大。

    改革開放30年來,重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26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3509元,增長28倍多。其中,2003年至2007年間的收入增長尤其迅速,年均增幅達到了10.8%。重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主要得益於五項重大改革。一是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改革,徹底打破了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鍋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産積極性。二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土地第二輪承包,使農民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讓他們吃上了“定心丸”。三是中央農村稅費減免和惠農政策的實行,確立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統籌城鄉發展等一系列工作方針,從根本上減輕了農民負擔。2005年,該市較全國提前一年取消農業稅,結束了農民千百年來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再次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農民投資和經營領域的放活,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基本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格局。去年,該市鄉鎮企業實現總産值1050億元,吸納了農村勞動力225萬人。同時,該市累計有748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約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的55%。四是農産品流通體制的改革,推動了農業走向市場,促進農村經濟逐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目前,該市已建起8073家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服務社,這些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覆蓋了全市大部分鄉鎮和行政村,讓上百萬農戶的生産與市場有機鏈結,刺激了農産品生産,推進了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 五是以城鄉統籌為目標的綜合配套改革,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該市在繼全面推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後,普遍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和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近80%的農村人口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45萬人參加了養老保險,71萬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

    儘管重慶市農民增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與全國農民收入水平相比,該市農民收入仍然偏低。2007年,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140元,比該市高出631元。與另外三個直轄市相比,差距則更大。2007年,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9559元、10000元和8752元,是該市的2.7倍、2.85倍和2.5倍。同時,該市城鄉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拉大。從2003年到2007年,該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3.65:1拉大到3.9:1,高於全國3.3:1的平均水平。如果考慮城鄉社會福利、公共服務等因素,實際差距更大。

    為此,重慶市結合農村實際,針對制約農民增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從四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加快農村水利建設步伐、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切實提高耕地綜合生産能力。尤其要大力提升農機化水平。二是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産業。目前,該市已初步形成了三峽庫區的柑橘、渝遂高速公路沿線的蔬菜等一批優勢産業帶,應下力氣進一步培育壯大這些産業。三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創業能力。四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與此同時,該市積極引導土地流轉,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動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人口有序轉移,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不斷增強小城鎮對農村産業的帶動能力、轉移就業支撐能力和人口遷移承載能力。此外,重慶市還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儘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後面貌,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補貼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繼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滿足農産品收購資金需求,支持農副産品加工企業發展;積極引導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從事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發動廣大農民增加農業農村投入。  

 
 
 相關鏈結
· 重慶開闢創業"綠色通道"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 重慶開展農民工子女就學“關心關愛”大型諮詢活動
· 重慶加強農村市場奶製品供應 確保農民群眾健康
· 重慶為農民工量身定做的養老和醫療保險政策推行
· 重慶糧食有望獲得大豐收 農民人均收入提高50元
· 重慶參合農民醫療費報銷金額將提高15%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