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海關總署介紹2008年封關運作的保稅港區發展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2日   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保稅港區是目前我國政策最優、功能最全、層次最高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2008年這些已經封關運作的保稅港區發展怎麼樣?

    洋山保稅港區

    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共註冊企業28家,註冊資本11.9億美元。在保稅港區內,已引進馬士基、中運、中海、中儲、中特物流、DHL、德國全球貨運、川崎汽船、卡特彼勒、普洛斯、世天威、葉水福、迅通、怡亞通、馬來西亞綜合物流、飛利浦物流等國內外知名的物流營運商和配套製造商。2008年1至12月,洋山海關共監管區內保稅倉儲貨物1.51萬批次,保稅倉儲貨值達42.37億美元,分別增長2.2倍、2.5倍。

    洋山保稅港區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啟用,是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比照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對“自由貿易港區”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四位一體”的功能,即:作為港口的口岸運輸功能;作為保稅區的綜合貿易保稅功能;作為出口加工區的保稅加工功能;作為保稅物流園區的國際中轉、倉儲功能。洋山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的相關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可歸納為3句話: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為了將國家賦予洋山保稅港區的政策落到實處,洋山海關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對洋山保稅港區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入區退稅”的監管模式,貨物進區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切實做到手續最簡、通關最快,從而提高了洋山保稅港區的國際競爭力。

    海關改變傳統的以合同為單位的保稅備案制度,確立以企業為單位的“以報代備”的管理模式。通過上海特殊區域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企業為單元,建立了企業進出口商品通關預審數據庫,實現海關與企業電子聯網監管,區內企業進出口貨物的相關信息直接從ERP或WMS系統中導出報送海關,經海關審核後自動生成企業電子底帳。

    同時,海關改變傳統保稅核銷制度,確立“以查代銷”的保稅港區新型核查機制。對於保稅港區內企業的保稅加工與倉儲業務,海關不再定期辦理傳統的核銷手續,而是根據保稅港區海關監管應用系統通過卡口查驗、中期核查、風險管理對企業實行風險式管理,並適時開展有針對性重點核查,取代傳統的保稅核銷制度。

    海關還改變傳統保稅加工重紙質合同的靜態管理模式,確立以企業為對象的“動態管理”新型監管模式。通過網絡實現對企業保稅貨物進出區/境、加工、儲存情況的遠程的實時監控,由此大大拓展了海關監管的時間和空間,使企業的生産管理和關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由靜態向動態管理的轉變,使海關能及時掌握企業的生産經營的最新動態,改變了重單證輕實體的被動監管,實現向數據與實體並重的主動監管的轉變。

    在保稅港區,海關搭建科學先進的信息化平臺,簡化通關手續,提高海關監管效能。以電子口岸平臺為基礎,海關構建了保稅港區信息化監管平臺,相繼研發了符合保稅港區監管特色的保稅倉儲和保稅加工監管系統,實現報關大廳、海關監管卡口、區內企業三者間的數據聯網,實時核注,實現了“網上審批、分送集報”的新型監管模式,從而大大簡化了通關手續、提高了通關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東疆保稅港區

    2008年,含有口岸直通貨物管理、綜合管理、卡口管理、保稅物流管理、企業誠信管理等相關模塊的東疆保稅港區海關監管信息系統一期開發已圓滿完成並投入使用;建成並擴建了約20000平方米的聯合查驗中心;卡口設備與卡口管理系統相配合,校驗電子放行信息,實現了自動核放;車輛自動識別跟蹤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對貨物查驗、放行的全程監控,確保了港區內全天候、全區域監管無盲點。

    東疆保稅港區2007年底封關運作,目前有註冊企業25家,註冊總資本2.93億元;海關一年來接受進出口申報6972票,監管進出區貨物2.24萬噸,貨值4.51億美元;徵收稅款2576.53萬元。從2008年1月5日開始,包括港口貨物直接進出口、進出口貨物查驗、卡口24小時物流通關、轉關轉棧、保稅貨物倉儲、加工、通關監管、船舶監管等政策規定範圍內的所有港區海關業務,均已全面展開。東疆保稅港區向著一個政策最配套、功能最全面、通關最便利的新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向著一個“東疆事、東疆辦”的投資環境最優越的特殊經濟區域,向著地區經濟新的增長熱點,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2008年是大窯灣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的第二個年頭,也是保稅港區業務拓展,茁壯成長的一年,大連海關主動服務,全力支持保稅港區的建設與發展。

    “港區一體化”是保稅港區最明顯的優勢特徵,通過將保稅區的優惠政策放大到港口作業區、保稅物流區和臨港工業區,為全面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創造了優越條件。通過吸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和臨港增值服務的高附加值業務向大連轉移,有利於提升大連港口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推動大連向國際資源配置型港口轉型,向建設國際樞紐港方向邁進。

    2008年8月2日,裝載著1000多噸凍馬哈魚的麥哲倫海峽馬爾代夫號在大窯灣保稅港區靠泊,這些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的凍品貨物在第一時間全部進入保稅港區毅都集發冷庫,將在這裡進行中轉併發往歐洲等地。這已是大連毅都集發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第六筆業務。2008年2月,這家公司成功操作了第一次國際冷藏中轉業務,大連海關及時為企業制定了科學便捷的貨物監管和放行措施,而這次業務的成功操作贏得了國內外客戶對大窯灣口岸監管環境、操作模式和工作效率的信任和認可,也引起了國際運營冷藏船的船東對大連保稅港區的關注。嘗到甜頭的毅都集發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毅都集發共操作十艘國際冷藏散貨船業務,入庫倉儲冷藏海産品共5萬噸。

    大連毅都集發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尤君説:“一直以來東北亞國際冷藏中轉業務都由韓國、日本港口主導,直到大窯灣保稅港區的出現,政策優勢讓我們看到了大連在冷藏物流業務上的巨大市場。”

    目前,包括保稅倉儲、國際中轉、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加工貿易在內的多種功能性業務模式已在大窯灣保稅港區全面開展。

    “集中申報通關”制度是海關為支持高資信企業發展在保稅港區實行的出口便捷通關模式,企業的出口貨物無需報關就可以直接進入保稅港區,在一個月內向海關進行集中電子申報。受這一優惠措施的吸引,佳能(大連)有限公司的物流業務移至保稅港區經營。據了解,貨物轉至保稅港區存儲後,佳能公司只需要一次報關就可以隨時選擇出境出區時間,簡化了以往需要從保稅區二次向大窯灣海關辦理轉關的繁瑣手續,同時,海關的“集中申報通關”制度和24小時通關服務保證了貨物及時入區,實現了企業倉儲的零庫存。

    由於佳能大連工廠的生産線實行全天生産,直至臨晨三點仍有貨物需要及時入庫,為支持企業發展,大連海關在保稅港區卡口、查驗、放行等崗位堅持夜間通關服務,保證貨物及時入區。目前,該公司每天平均有40個40英尺集裝箱、貨值200萬美元的出口貨物直接從生産線運至保稅港區。佳能(大連)有限公司負責人説,海關的便捷通關模式,大大方便了企業貨物出境,平均每票貨物出境時間比以前減少三天,同時降低了企業成本,每月節省物流費用近50萬元。

    據了解,2008年年底,英特爾公司也將把産前配送分撥中心放在保稅港區經營,為支持企業發展,大連海關認真研討,針對企業的特殊需要制定了便捷通關方案,保證其進口配件在兩小時內就能從倉庫運至英特爾工廠。

    大連保稅區物流發展局徐曉軍副局長説,“大窯灣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和海關監管模式搭建了便捷的國際物流操作平臺,現代物流的發展效應直接帶動了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實現了企業的零庫存管理,對於‘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企業完善操作流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保稅港區功能的有效發揮離不開科學高效的海關監管模式,為了全面提升保稅港區物流速度,大連海關不斷提高保稅港區的軟硬體監管水平,目前,保稅港區卡口的電子車牌識別率達99.9%以上,實現卡口對貨物放行、布控指令自動化,僅幾秒鐘就能自動完成車輛入港指示;海關先後對物流平臺程序進行了11次升級,增加並開發了“港港調撥”、“進口拆提”、“內外貿同船”、“進口空箱快速通關”等業務管理系統,針對保稅倉儲業務開發了大窯灣保稅港區物流管理系統,實現對區內倉儲企業的信息化動態管理。

    大窯灣保稅港區海關籌備處副主任張軍説,“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加強區內企業信息化建設和與其他口岸的數據共享,海關實現了對保稅港區的信息化監管,為提升港區物流效率提供了保證。”同時,海關對進境入區貨物實行先提貨後報備、對出口入區貨物實行分送集報,簡化了手續,縮短了通關時間,有效提高了一線通關效率,據統計,保稅港區平均每票進出區貨物通關及入庫時間僅為2小時。

    優越的通關環境吸引了包括伊藤忠、京大物流、東方海外、台灣世邦、東芝物流、近鐵物流、莫萊克斯、怡亞通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進駐保稅港區開展業務。

    京大物流(大連保稅港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照和告訴記者,在大窯灣保稅港區封關運作之初,海關積極指導企業規範操作流程,並推進企業與海關的數據直連,減少企業通關環節,降低貿易成本,開展新的業務類型。正是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和海關的高效監管模式讓企業贏得了客戶和效益。谷照和興奮地説:“2008年,京大物流平均每月業務量為1563票,雖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但達到了6%的增長速度,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

    2008年,大窯灣保稅港區受理進出口報關單31.7萬票;進出口貨物694萬噸,貨值達到165.8億美元;保稅倉儲業務實現進出區貨物421.5萬噸,貨值約27.7億美元;區內入駐企業達81家,開展保稅倉儲業務的備案企業共28家。大窯灣保稅港區正發揮著提高港口競爭力、促進物流和加工貿易升級等積極作用,成為東北地區開放發展的前沿高地。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

    2008年11月28日,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從德國進口的長網造紙機用零件等29個集裝箱的貨物順利通過洋浦保稅港區海關卡口運往廠區。洋浦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後的首批進口貨物順利通關。

    9點15分,報關單電子數據進入海關通關作業系統。

    9點35分,海關通關作業系統發出貨物放行指令。

    9點50分,進口貨物開始從船上卸貨。

    10點30分,第一批貨物通過保稅港區海關卡口。

    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報關員黃曉鋒高興地説:“這次通關過程讓我真正感受到洋浦保稅港區的先進、高效和便捷,大大減少了企業的通關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洋浦保稅港區海關王新關長介紹説,這批大宗進口貨物如按一般通關監管模式從申報到貨物實際離港通常需一天以上的時間,但通過保稅港區監管模式從進口申報到貨物放行運出保稅港區僅需1個小時左右。這充分體現了海關對保稅港區管理手段的創新,真正實現了“手續最簡化、進出最快捷、管理最高效、服務最便利”的管理目標。

    洋浦保稅港區海關自2008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共放行貨物158票,貨運量101萬噸,貨值5.2億美元,集裝箱541個標箱,稅款入庫4.5億元。其中,保稅港區業務現場貨物14票,貨運量5.58萬噸,貨值3557萬美元,集裝箱363個標箱,稅款入庫18.8萬元。 

 
 
 相關鏈結
· 我國首個內陸保稅港區12月18日在重慶掛牌成立
· 重慶寸灘保稅港區正式掛牌
· 我國內陸首個保稅港區重慶寸灘保稅港區正式掛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