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陜西省9800多個農村經濟組織活躍基層助農民增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3日   來源:陜西日報

    2月2日,記者從陜西省民政部門獲悉,陜西省有9800多個農村專業經濟組織活躍在農村基層,他們通過提供技術、信息、銷售等專業服務,幫助農民增收,成為促進陜西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

    陜西省農村專業經濟組織是伴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不斷涌現的。黨的十七大提出“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産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後,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在三秦大地迅速發展。目前由農民自願組織形成的這9800多個專業經濟組織,成員已達150多萬人。僅安康市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就達500多個。這些專業經濟組織把分散的農民經營組織起來,通過為成員提供技術、信息和銷售服務,引領農民發展産業化經營。紫陽縣紅椿鎮紀家溝村2004年有茶園面積1500畝,一個小型加工廠,年加工茶葉僅1.2萬公斤,全村茶農年收入90萬元。當年7月村上組織成立了茶葉專業協會,引導農民開展産業化生産。目前該茶葉協會已吸收會員198名,扶持種茶大戶144戶,經營豐産密植茶園基地3650畝,精品園200畝,去年僅生産高檔品牌茶葉6000公斤,幫農民增收250萬元。2006年10月,作為全國三大芹菜種植基地之一的西安市閻良區,2.1萬畝芹菜大面積豐收,然而農民收穫的卻不是喜悅而是憂愁。當年,該區武屯鎮成立了蔬菜産銷協會,團結和組織入會農戶從新品種引進、適時種植和培育、技術指導及推介銷售等環節入手為農戶服務,解決了菜農賣菜難問題。該鎮豐村菜農杜將軍去年種了10畝芹菜,全部售完後收入達5.5萬元。他説:“有了協會,我們再也不用為銷售發愁了。”目前武屯鎮蔬菜産銷協會已擁有無公害蔬菜示範園3000畝,會員人數從350人增至1270人,帶動農戶2850戶,會員人均收入從三年前的2300元增加到5300元。

    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活躍在陜西省農村基層的專業經濟組織大體有以下四種類型:一是企業主導型。即以龍頭企業或基地為核心,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為機制,發展農戶為會員,開發當地主導産業,樹立品牌。如城固縣柑橘産業協會、橫山縣綠原養豬協會、延川縣棗業協會,還有寶雞市辣椒協會等都是由當地龍頭企業或集團公司發起,協會為會員提供技術信息、購銷服務、組建示範園區、生産基地等,並與會員簽訂訂單合同,以高出市場價格收購後統一外銷,直接讓利給會員。這種類型既確保了企業産、供、銷的需求,又可使會員增收,産業增效,達到企業和協會雙贏的目的。二是能人帶動型。即以鄉村能人為核心,通過當地能人的示範作用,發揮“能人效應”,有效帶領農民辦實體,搞加工,闖市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類協會通常以當地具有特色知名度高的農産品為品牌組織生産經營,是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主要組織形式。石泉縣城關鎮堡子村草莓協會把本村農戶聯絡起來,以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村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品種、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成為走規模化生産經營之路的專業經濟協會。三是集體組織依託型。即依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村、組為單位,吸收本村及周圍農村從事同一專業生産的農民建立協會。這種類型的協會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資源和人、財、物力,發展專業化生産,實行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與農民聯合起來發展當地主導産業和拳頭産品。岐山縣祝家莊鎮駙馬莊村養殖業協會以規模化養豬作為本村的主導産業,吸收本村或相鄰村鎮的養豬農戶為會員,組織解決一家一戶在養豬生産中的問題,統一提供科技信息及産、供、銷服務等,促進了農戶的規模化養殖,使村養豬産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四是政府引導型。即圍繞當地的主導産業,由縣鄉政府或農技推廣站等部門以區域經濟優勢或專業技術優勢,組織和倡導成立的專業經濟協會。靖邊縣席麻灣馬鈴薯專業協會通過創無公害品牌闖市場,目前該協會已創辦了全省首家萬畝無公害馬鈴薯生産基地,並創辦了席麻灣無公害馬鈴薯網站,開展網上售薯業務,既拓寬了銷售市場,又提高了産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記者 卓九成 楊月清)

 
 
 相關鏈結
· 重慶將實施一系列措施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步伐
· 胡錦濤強調:全力保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 農業部:全力以赴做好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