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一號A、B星在軌交付儀式今日在京舉行。國防科工局、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13個部委的領導和有關單位代表近150人參加了交付儀式。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出席了交付儀式併發表了講話。
吳曉青指出,環境一號衛星工程是國家為增強環境監測和抗災減災能力專門設立的衛星工程,環境一號A、B星擁有光學、熱紅外、超光譜等多種遙感探測設備,非常有利於環保部門大範圍、快速、動態地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及評價,跟蹤部分類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環境一號衛星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國生態環境宏觀監測的能力,為天地一體化的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吳曉青説,環境一號A、B星交付後,環境保護部將全力推進衛星業務化應用和能力建設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緊密圍繞部重點工作和主要任務,抓好環境衛星應用工作,進一步加快推進環境衛星環境應用系統建設,不斷完善水環境、環境空氣、生態環境等業務化應用系統,為管理決策提供高效的技術支持;二是如期保質完成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大樓建設,儘快進駐,為環境衛星業務化運行提供工作場所保障,不斷夯實環境衛星能力建設;三是發佈環境衛星數據産品分發相關管理辦法,積極推廣衛星數據應用,加強衛星應用國際交流,培養環境遙感應用人才隊伍,充分發揮環境衛星的社會效益;四是在抓好環境一號A、B星應用工作的基礎上,及早準備,大力推進環境衛星後續星立項和建設,為衛星業務化應用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環保系統的環境遙感應用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以及在全國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太湖和巢湖等大型水體藍藻水華監測、秸稈焚燒、區域環境空氣污染監測、沙塵暴監測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已經為環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持。
據環境保護部衛星中心籌備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大樓已經封頂,由環境保護部負責的環境一號衛星環境應用系統工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水環境、環境空氣、生態環境業務化應用原型系統已經建立。
交付儀式上,吳曉青和民政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及中國發射測控系統部代表共同簽署了衛星在軌交付證書。環境保護部衛星中心籌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和國家減災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共同簽署了衛星在軌支持協議。(鄒靜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