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為全面貫徹落實2009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監管,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今年2月5日,衛生部在京召開了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高強同志、馬曉偉同志到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現刊發他們的講話,供各地深入學習貫徹。
高強同志在2009年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9年2月6日)
這次會議是衛生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即將全面啟動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昨天上午,曉偉同志做了重要講話,全面回顧總結了近年來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和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醫療服務監管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全面部署了2009年的醫療服務監管工作任務。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把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今天我來同大家專題座談,主要講講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對於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護人民健康、促進醫患和諧,推動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下面,我講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是衛生系統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大家知道,去年國務院進行了機構改革,衛生部的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概括起來主要是加大了三項工作職責:一是強化了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查處的職責,工作範圍更寬、任務更重、責任更大。二是強化了藥品安全的監管職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過去直屬國務院領導改由衛生部管理,密切了醫藥工作的整合,加大了衛生部門對醫藥安全管理的職責。三是強化了醫療服務質量監管職責,建立醫療質量評價體系和監督體系,組織開展醫療質量、安全監督和評價工作,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
工作職責的調整要求我們的思想觀念、工作思路以及能力、手段等都要隨之而變化,以適應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對於衛生部門來説,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和醫療服務質量,已經不是一件可抓可不抓、可管可不管的工作,而是要作為一項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頭等大事,切實抓緊、抓實、抓好。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特別強調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把這項工作放在解決好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首位。食品、藥品和醫療服務安全,都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出現重大問題,都將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極易引發社會群體性事件,危及社會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化醫療服務監管,不是一項一般性、業務性、技術性工作,而是一項事關衛生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務。
(一)質量是醫療服務的根本。
醫療服務的基本職責是保護健康,挽救生命。由於醫療服務的特殊性和醫學發展的局限性,任何時候都不能説醫療服務可以包治百病,消除一切疾患。但是,醫療服務質量是好是差,對於患者來説,卻是生死兩重天。醫療質量高,可以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來,起死回生;醫療質量低,也可能使患者遺恨終身,甚至危及生命。可以説,保證醫療質量是醫療服務永恒的主題,也是醫療服務的根本。
醫療服務質量的基本含義就是八個字:“安全、有效、方便、價廉”。安全、有效是醫療服務的本質要求,醫務人員對患者務必要精心治療、精心護理、規範操作、不出事故。這一點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因為醫療服務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風險很大。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劃清一個界限:對於一些確實難以攻克的頑症,即使完全按照醫療服務規範操作,也無力回天的,不能視為醫療事故,應該理直氣壯地保護醫務人員的合理權益,鼓勵他們去探索、去攻關;而對於一些玩忽職守、不負責任、違反規程、危害生命的,就應該認真調查,嚴肅處理,絕不袒護。方便、價廉是醫療服務的社會效果,要求醫療服務不僅質量高、效果好,還要維護公益性,使大多數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這兩項要求缺一不可,而安全、有效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做不到安全、有效,一切都無從談起。沒有令群眾滿意的服務質量,就談不上醫療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因此,服務質量是醫療工作的核心,是醫療工作的根本,也是醫療工作的基礎。在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形勢下,更要強調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強化醫療服務監管。
(二)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是醫務人員的天職。
醫生是一個高尚的、純潔的、令人尊重的職業,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目前有些媒體對醫生群體的歪曲和誤解是一個不正常現象。但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群眾對醫生的尊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親身體會、自然形成的。我們一些老醫學專家在幾十年的行醫過程中,練就了高超的技術,養成了高尚的醫德醫風,對病人無微不至、體貼關懷,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為患者服務中去,自然就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敬。也有一些醫生,技術不強,醫德醫風不高,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為群眾服務之中,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就難以取得群眾的諒解和寬容。因此,我們既要體諒醫務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也要加強對醫務工作人員的監管和教育。這項工作既是對患者的保護,也是對醫務人員的愛護。因為一個醫生一旦發生重大醫療事故,這種陰影可能伴隨他終身,影響他的一生。明天,衛生部將要召開表彰學習王忠誠院士的座談會,這位80多歲的老專家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世界上唯一完成開顱手術逾萬例的人,創造了很多奇跡,而且成功率極高,是全國醫生學習的楷模。他的高超技術和服務質量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為患者誠心、愛心和熱心的服務中逐漸磨煉出來的。這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個醫務人員都應該向王忠誠同志學習,把保證醫療服務質量作為人生最高的追求,作為神聖的職責,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努力去保障醫療質量。
(三)醫療服務質量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現實問題。
當前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意見較多,既有看病難,也有看病貴。而人民群眾最看重的,還是醫療服務質量。群眾有病到醫院,最大的希望是看好病,其他方面要求都是第二位的。可以説,沒有質量保證,其他方面再好也不能令群眾滿意。從各地發生的醫療糾紛看,儘管成因複雜,但主要還是醫療服務質量不過硬,群眾不理解。如果患者經過有效的治療康復出院,即使花錢較多,群眾有意見,但一般不會形成醫患糾紛。如果出現醫療事故,即使花錢很少,群眾也不會原諒,還要索取賠償,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都難以推卸責任。因此,要維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減少醫療糾紛,促進醫患和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證醫療質量,不發生或少發生醫療事故。每一位醫務人員都要強化醫療服務質量意識,各級衛生部門都要強化醫療質量監管意識,把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作為醫療機構最重要、最關鍵的任務,把控制醫療事故作為最緊迫的工作。
(四)醫療服務質量是衡量醫改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
回顧這些年的衛生改革,我們一直在不斷地開拓創新,為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促進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但是,改革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絕不能為改革而忽視管理。通過改革可以完善管理,通過管理也可以推動改革。改革不僅要有效降低群眾的醫療衛生費用,擴大醫療保障的覆蓋面,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也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這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才能取得圓滿的效果。
應該看到,在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我們對醫療服務質量監管並沒有相應跟上,過去一些科學、嚴謹的醫療規程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一些項目準入、技術準入、人員準入沒有得到嚴格落實。這是一些醫療機構醫療事故頻發、醫療糾紛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地在制定醫改方案時,一定要切實加強醫院內部的管理和制度建設,下決心整頓醫療服務秩序,治理醫療服務監管軟弱渙散的狀態。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比改革體制機制更重要。在外部體制機制沒有改革之前,要改變醫療服務管理上的一些弊端確實存在很大困難;在外部條件改善的同時,如果不加強內部管理,不解決散、亂、差問題,改革也不能取得應有的成效。只有大家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醫改才能取得成功。試想,如果在改革之後雖然群眾醫藥負擔減輕了,但醫療服務質量降低了,看不好病了,他們會滿意嗎?因此,改革與管理必須緊密結合,同步進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靠什麼?靠思想教育,靠制度建設,更要靠監督管理。醫療機構必須要首先解決重發展、輕監管,重外延、輕內涵,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和問題。
(五)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監管是衛生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離不開醫務工作者的努力,離不開醫院自身的管理,離不開衛生部門的監管。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和衛生部門都擔負著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職責,必須明確職責,共同承擔。目前,社會民眾對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的反映比較強烈,有藥物不合理使用、特別是抗菌素濫用問題,有醫療技術準入不嚴格、高新技術盲目採用問題,有術前、術後操作程序不完整、病歷書寫不規範問題,也有小醫院治疑難病、新醫生動大手術等問題,醫療安全存在很大隱患。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會永遠“坐在火山口上”,寢食不安。做好這些工作,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難於上青天”。只要大家統一思想,明確目標,下定決心,艱苦努力,通過紮實的工作,一定能夠穩步推進、逐漸完善。
二、科學界定醫療服務監管職責,完善醫療服務監管制度
醫療服務質量涉及的工作很多,必須首先界定監管職責,明確哪些事情由誰來管,賦予什麼職能,承擔什麼責任。
(一)理順衛生部門內部不同職能的關係。
醫療服務質量監管,主要是政府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的職責。在衛生部門內部,涉及醫療服務監管有三個機構:一是醫政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定標準、定職能、定責任”,具體負責制定醫療服務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機構、人員和技術的準入管理等,確定各類不同醫療機構的標準、條件和從事醫療服務的範圍。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機構和鄉衛生院都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並制訂嚴格的準入標準。俗話説,“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不具備相應的資質和條件,就不能從事複雜的技術服務,否則,就必然會出現醫療事故。這就是先定規矩。不具備條件、沒經過批准擅自從事規定範圍以外的服務,就是違規,就要嚴肅查處。對醫生的準入也要定標準,不僅要有從事醫療服務的準入,還要有從事哪一種技術服務的準入,沒有準入不能上崗。培養一個好醫生,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只看文憑。技術職稱評定與學歷有關,但不是最重要的標準,關鍵還要考核臨床實踐。沒有多年的實際鍛鍊,成不了一個醫術高超的好醫生。要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首先要把好準入這個關口,這是對人民負責,是對醫院負責,也是對醫生負責。要保護年輕醫生,就必須有嚴格的準入和制度規範。
二是醫療服務監管機構,主要職責是對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實施監管,按照醫政機構制定的標準、程序和規範的要求,對醫療機構的醫療執業活動進行監管,凡不符合規範準入要求的機構、項目和人員都要堅決停下來。衛生部成立醫療服務監管司,不是對醫政工作的削弱,而是進一步加強。多年來,衛生部門制訂了一系列醫療技術規範,但不少醫療機構執行不嚴,衛生部門又監管不力,很多已流於形式。各級衛生部門都要改變原來重審批、輕監管的傾向,強化、細化醫療服務監管職能,狠抓醫療安全質量,使之成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下決心解決管理鬆弛、紀律弱化、責任不清等問題,以適應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適應群眾醫療需求日益提高的需要,適應醫療科學發展的需要。
三是衛生行政監督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採供血行為,取締沒有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和沒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員。
概括地講,衛生部門內部醫療質量監管職能的劃分,就是三句話:醫政機構負責定標準、定規矩、定條件;醫管機構負責對批准準入的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行為實施監管;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打擊非法行醫。三個機構分工明確,並行不悖,不存在矛盾和交叉。
(二)切實加強醫院內部質量監管。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是政府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必須責無旁貸地發揮主導、組織、協調作用。但是,政府衛生部門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面對高度專業化的醫療服務和規模龐大的醫療機構,僅靠政府衛生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作用。所有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都要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樹立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思想,制度上要嚴格規範,技術上要精益求精,服務上要熱情週到,管理上要一絲不茍。保證醫療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是醫院院長,其次是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醫務處長和科主任,這些崗位的監管職責必須落實,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釀成大禍。特別是大醫院的院長,大多是專家出身,每個人都身懷絕技,這是幾十年磨煉出來的。現在大家走上了院長的崗位,承擔的職責更重了、工作範圍更寬了,面對的不是一個病人,而是成千上萬的病人,工作的重點不是發揮個人的作用,而是要發揮整個團隊、全體醫務人員的作用。院長的主要職責是管理,是管好醫院幾千名幹部職工,這項工作比單純的技術服務複雜得多。院長不能將太多的時間用於從事技術服務,對於個別的、疑難的、別人做不了的病例,院長們可以提供臨床技術指導,但不能由此分散了精力,影響整個醫院管理,特別是對醫療服務質量的管理。管好一家醫院,最關鍵的是把各項工作的目標、任務、要求和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人,指導全體醫務人員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醫院如果出現重大的醫療責任事故,儘管臨床醫生要負責任,主管副院長和院長也都要承擔責任。如果由於重大醫療事故對醫院幾十年積累的聲望和形象造成巨大損害,我們既愧對於前輩,也愧對於後生。因此,對於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院長、科主任、醫生都責無旁貸,大家都要有一副千里眼,善於觀察分析醫療安全方面存在的隱患,並採取積極措施,堵塞漏洞,消除後患;有一雙順風耳,能夠經常聽到來自各方面的反映,深入研究,查找問題,認真解決;有一張婆婆嘴,經常提醒大家注意醫療安全,落實崗位責任,使醫院的每個人都關心醫療服務質量,都關心群眾生命安全,都關心醫院的生存發展,都關心醫生的成長。要在醫院內部建立健全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形成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內部運行機制,加強考核和獎懲,把提高質量、確保安全、改善服務、提高效率作為醫院管理最重要的內容。對做得好的要表揚獎勵,做得不好的要嚴肅批評,不合格的就要調離崗位。
(三)建立醫療服務監管評價體系,發揮各方面監管力量。
醫療服務的對像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評價,群眾也最有發言權。因此,醫療服務監管不能封閉、孤立地進行,要增強公開性,提高透明度,注意發揮社會、群眾的作用,注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反映,及時披露醫院有關醫療服務質量信息,把醫療質量置於社會和群眾監督之下。同時,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質量監管中的作用,儘快研究建立醫療服務質量績效的考核評價體系。質量考核評價體系,不僅醫院內部要建立,衛生部門也要組織專家研究設計一套完整、準確、可行的評價辦法,制定科學、規範的評價指標,定期對醫院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考核,評價結果要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這些工作對於促進醫院自身發展,完善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
三、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醫療服務和監管隊伍
(一)努力建設一支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醫護隊伍。
保證醫療服務質量,需要購置必要的大量儀器設備,但最重要是人,是高素質的醫護隊伍。有些醫療機構只注意增添設備,卻忽視人才培養,這種重物輕人的傾向不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必須改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醫護人員隊伍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但總的看,醫護隊伍的數量和質量仍然遠遠不適應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不僅農村和社區衛生機構缺乏優秀、合格的醫生和護士,就是一些大醫院,真正能夠獨立承擔疑難、複雜疾病治療工作的高素質醫師也不太多。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醫師隊伍,是各級衛生部門和廣大醫療機構的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的一些大醫院歷史上都有住院醫師培訓制度,這是一項優良傳統,要繼續發揚。但也有一些醫院丟掉了,或者落實得不嚴格、不規範。希望所有醫療機構都要高度重視醫護技術隊伍的建設,營造學習技術、探索技術、鑽研技術、創新技術的良好風氣。對年輕醫生的培養,要嚴格、嚴謹、嚴厲,才能“嚴師出高徒”;要規矩、規定、規範,才能“規矩成方圓”;要熱心、耐心、細心,才能“心心相印,心誠則靈”;還要週到、週密、週全,才能遵循繼承、發展、創新的路子,幫助年輕醫生儘快成長。各級衛生部門都要重視、關心、支持醫護人員隊伍建設,研究制訂人才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加強醫療服務監管隊伍建設。
長期以來,衛生系統缺少專業的、專職的醫療服務監管機構和人員,醫療服務監管隊伍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能力、水平、條件,都難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加強醫療服務監管隊伍建設是各級衛生部門面臨的一項緊迫的任務。衛生部成立醫療服務監管司,是給各地帶了個頭,今後還會和大家一起努力推動這支隊伍建設。不僅要解決機構、編制問題,還要加強對監管人員綜合素質的培訓,注重監管能力的培養,掌握監管工作的要領和手段,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醫療服務監管工作要實行屬地化全行業管理,不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營利性醫院還是非營利性醫院、本級所屬醫院還是其他方面所屬的醫院,都要由所在地政府衛生部門負責監管,在醫療服務質量上要堅持一視同仁。不能只管公立醫院、忽視私立醫院,也不能只管私立醫院、袒護公立醫院,應該按照統一標準嚴格執行。
保障醫療服務質量是一個永恒主論題,也是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的一項基本任務。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強調提高服務質量,但作為一項系統性、規範性、全局性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不能滿足於一般號召,也不能停留在開會和發文件,要認真研究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明確職能和責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所有醫療機構、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要牢固樹立生命至上、質量第一的思想,把保證醫療質量和服務安全作為基本職責,作為改善服務的基本要求,抓緊、抓緊、再抓緊,落實、落實、再落實。
我在衛生部工作將近六年,很快就要離開了,心情很不平靜。這幾年與大家一起發展衛生事業,改革體制機制,維護人民健康,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後,我們面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既要維護公益性,又要調動積極性,既要改革外部體制機制,又要改善內部監督管理,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任重而道遠。希望各級衛生部門抓住關鍵環節,在改善衛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減輕群眾負擔、促進醫患和諧等重大問題上狠下功夫,取得突破。我也會一如既往地熱愛衛生事業,關心衛生事業,支持衛生事業。也希望大家對我今後的工作給予更多的幫助。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全面加強醫療服務監管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馬曉偉同志在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9年2月5日)
今年的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是衛生部成立醫療服務監管司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是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即將全面啟動和整體推進、特別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即將開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9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醫療服務監管和公立醫院改革的形勢和任務,總結近年來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職責,振奮精神,全面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衛生部黨組對本次會議高度重視,高強書記將出席本次會議,召開座談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下面我講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理解意義,認清形勢,增強醫療監管和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在去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根據全國醫改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需要,衛生部黨組經過反復研究決定,並徵得中央編辦同意,增設了醫療服務監管司。根據“三定” 方案,醫療服務監管司主要承擔兩方面的職能:一是加強監管,即承擔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工作,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評價和監督體系,組織開展醫療質量、安全、服務、財務監督和評價等工作;二是推進改革,即承擔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並建立健全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監督制度。改革開放以來,醫療管理的工作量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重大、難度越來越艱巨,政府和群眾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破解的難題越來越多,但是醫療管理機構和編制很少增加。這次增設醫療服務監管司,是很好的開始,這意味著醫療管理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將來我們還要把醫療服務監管和醫院管理工作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好。昨天,陳竺部長同我講,這輪公立醫院改革,一定要在管理體制上有變化、有突破,從中央到地方,無論在行政上還是在技術支撐上,都要有一套隊伍來進行監管。沒有一套行政和業務支撐的隊伍來監管,我們是做不好公立醫院改革和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的。儘管公立醫院改革涉及到規劃財務、人事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問題,但是衛生部負責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抓手司局是醫療服務監管司,這是中央“三定”方案明確規定的,也是衛生部黨組對醫療服務監管部門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之所以做這樣的組織安排,是因為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具有重大的意義,必須擺到衛生改革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一)深刻理解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體制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轉變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多渠道籌資、多種形式辦醫政策的實施,各種非公立的醫療機構,如個體、私營、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日益增多,同時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實行簡政放權讓利的政策,市場機制在醫療行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醫療事業的管理方式和對公立醫院的治理方式都要相應地轉變。加強政府監管作為一種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干預方式,就成為轉變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同時,政府也必須轉變對公立醫院的治理方式,要在擴大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的同時,創新公立醫院治理模式和問責機制,促使公立醫院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維護公共醫療公益性。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很快,醫務人員積極性得到很大調動,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醫療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公立醫療機構公益性質體現的還不夠充分,醫藥費用上漲太快,民營醫療機構行為不規範、市場秩序不夠穩定,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健康權益,亟需我們完善醫療行業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標準,加強醫療服務規劃、調控和監管,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説前一階段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解除約束,調動積極性,迸發生機活力,促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從而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等問題的話,那麼進入新階段後,重點就要轉移到規範監管上來,在調動積極性的同時,切實維護公益性質。要通過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引導和促使醫療機構規範執業行為,重視內涵建設,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遏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更好地實現、維護和增進群眾的健康權益。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改革,將於今年正式啟動,並要求在3年內取得明顯成果,使群眾得實惠、使醫務人員受鼓舞。長期以來,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兩大問題,一是投入機制,二是監管機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將在三年內增加投入8500億元,將在較大程度上解決投入機制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有效改革體制機制,創造出新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能否切實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醫院管理,直接決定醫改的實際效果,決定政府的投入能否最大限度發揮作用、轉變為老百姓的實惠,決定政府和人民對我們的工作滿意不滿意。不僅如此,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對於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對於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和作用發揮、對於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對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髮展醫療事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也是推動全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促進改革和監管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的必然要求。改革和監管是緊密聯絡的。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監管的壓力就會很大;反過來,監管工作不到位,也會制約改革的深化擴展。總體而言,前一階段我們改革的措施比較多,監管工作顯得相對不足,不能適應改革發展形勢的要求。由於缺乏監管工作堅強有力的護航,由於擔心改革出現混亂失控局面,我們在推進改革時難免投鼠忌器、縮手縮腳,改革事業難以闊步前進、深入腹地。所以,深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迫切需要我們建立起統一、權威、高效的醫療服務監管體制,做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健康發展。高強同志多次強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調動積極性,維護公益性;維護公益性必須要求調動積極性,調動積極性不能違背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主要依靠深化改革,加強醫療監管是維護公益性的重要手段。改革和監管,決不能影響衛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公立醫院的發展,更不能損害群眾的健康權益。監管和改革是一輛車上的兩個輪子,這兩個輪子都要好,改革和監管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實現醫院和醫務工作者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相協調,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我們把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和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職能都放到醫療服務監管司,就是為了促進兩者更好地互動和配合。希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特別是醫療服務監管部門,要有一個開闊的視野,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積極努力探索監管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二)充分認識我國醫療服務監管和公立醫院改革面臨的形勢。
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和公立醫院改革一直是衛生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的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醫療服務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體系初步建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處方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醫療服務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相繼出臺,組織制定了《臨床診療指南》和《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初步形成了我國的醫療法律法規和規範體系,為規範醫療服務行為、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奠定了較紮實的基礎。衛生部2006年11月批准組建了醫療服務、醫療機構管理、醫院感染控制等醫療領域的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衛生標準制定範圍從以公共衛生為主覆蓋到整個醫療衛生領域,標誌著醫療服務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是醫療服務監管執行機制逐步健全。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衛生行政部門中已形成了三方面的醫療服務監管力量。一是醫政部門,主要職責是制定法律法規、規範標準以及實施機構、人員和技術的準入管理;二是剛剛成立的醫療服務監管部門,主要職責是醫療機構準入之後的醫療執業活動和運行管理的規範和監管;三是衛生行政監督部門,主要職責是整頓醫療市場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採供血行為。這樣的監管格局是與當前醫療事業發展形勢相適應的,有助於壯大力量,分工合作,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將來根據形勢的需要,可能還有進一步的發展。此外,根據醫療服務專業性強的特點,上海、浙江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依託本地區有技術優勢的醫院,設立了省市專科質控中心,在評估、指導和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醫療服務監督的技術支持力量,為在全國建立健全醫療質控評價體系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是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醫療服務監管活動。近幾年來,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衛生行政部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醫療服務監管活動,這其中,有中央部署、在全國普遍深入開展的糾正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活動、醫院管理年活動、治理醫藥購銷中的商業賄賂等專項整治或監管行動;有立足於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醫師定期考核、以人體器官移植為代表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等日常監管行動;有北京、上海等地衛生行政部門探索開展的醫療機構校驗和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等等;江西、江蘇、天津等地建立了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推行了醫療責任保險制度,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通過這些專項整治行動和日常監管活動,非法行醫等違法現象明顯減少,醫療服務市場秩序逐步改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執業行為不斷規範,醫療質量有所提高,醫療安全有所改善,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數在一些地區呈現出下降趨勢。
四是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上海、無錫、濰坊等地在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方面進行了探索。寧夏對全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所有藥品施行“統一招標、統一定價、統一配送”,確保了藥品質量,降低了藥品價格和採購成本,降低患者醫藥負擔。寧波建立使用質優廉價藥物的經費補助制度,促進公立醫療機構使用這類藥物,減輕群眾負擔。北京以基層為重點,大力推行專科醫師培訓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醫療領域還存在諸多突出的問題,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和公立醫院體制機制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基礎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一些醫療機構忽視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傳幫帶等好制度、好傳統沒有得到很好堅持,部分醫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沒有按照規章制度、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開展醫療活動,存在較大隱患,導致嚴重藥物不良事件、醫院感染事故、麻醉和圍手術期患者死亡等醫療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998年深圳市婦兒醫院嚴重醫院感染事故的慘痛教訓言猶在耳,2008年又發生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病房院內感染,造成9名新生兒死亡的嚴重事故,充分暴露出部分醫療機構基礎醫療質量安全方面仍存在嚴重問題。中國醫院協會2008年對北京地區16家三甲醫院《患者安全目標》執行情況和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達標情況的調研表明,9個最基本的患者安全目標有1/3未達標,心肌梗塞等6個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總體合格率僅為72%。上述16家醫院代表了我國醫療技術和管理的較高水平,這些醫院的基礎醫療質量尚不能令人滿意,全國範圍內基礎醫療質量存在的問題更不容樂觀。
二是醫療服務行為規範和醫德誠信需進一步強化。一些醫療機構盲目購買大型儀器設備、開展新技術、使用新藥械,大大增加了醫療服務成本;一些受經濟利益驅動,開大處方、貴重藥、亂檢查、亂收費情況嚴重,增加了患者的負擔;一些醫療機構,特別是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利用醫療廣告進行虛假宣傳、以醫行騙、甚至存在醫療欺詐等行為。
三是醫療服務監管體制不健全,監管能力比較薄弱。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執業規則體系還很不完善、系統和細緻,醫療服務監管的思想理念、機構隊伍、監管能力和制度措施都遠不能適應衛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同時,對醫療領域和醫療服務監管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還研究得不夠透徹、深入,把握得還不夠準,警惕性還不夠高,還缺乏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措施。
二、明確思路,完善體制,全面加強醫療服務監管
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的目標在於通過加強監管,促進醫療機構強化管理,確保醫療安全,提升醫療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控制醫藥費用,改善服務體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服務需求。醫療服務監管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的首位,遵循醫療事業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要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通過監管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一)要完善醫療服務監管規則體系。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從本質上講是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必須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因此要抓緊制訂完善醫療服務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規範標準。醫政和醫療服務監管部門要密切合作,遵循醫學發展的規律,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針對我國醫療服務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建立比較系統、完備的醫療服務監管法規和標準體系,儘快制定監管的規則規程,充分利用各種監管手段和方法,為提高醫療服務監管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加快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建立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制度。
信息工作是醫療服務監管的基礎性工作,醫院信息工作也是現代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衛生系統信息的重要源頭。及時、全面、準確地做好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使用,對於醫療機構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對於衛生行政部門正確決策、合理監管,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信息化建設方面,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建立醫療服務監管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信息報送網絡,全面收集醫療服務相關信息,為醫療服務監管提供信息支持平臺;二是要逐步完善信息統計內容,通過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對醫療服務進行監測與評價,建立醫療服務信息月報和發佈制度;三是規範醫院信息化建設,研究制定醫療機構內部信息管理的規定和標準,提高醫療機構信息工作水平;四是要建立醫療風險信息預警體系,建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強制報告系統和輕微醫療差錯自願報告系統,通過對醫療風險相關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發現醫療服務系統中的不合理因素並及時進行預警和修正,減少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五是要建立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警戒制度,醫療機構應該將不良事件同時報告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及時發佈警戒信息,採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其對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三)研究建立科學的醫院管理評價體系。
開展醫院評價工作是促進醫院建立內部質量監控體系,提高醫院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的有效措施,既符合我國醫院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也順應了國際上醫學發展的潮流。衛生部下一步將加強對全國醫院評審評價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將“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改結合,重在內涵”作為指導方針,逐步建立我國醫院管理的長效機制。在這個過程中,要研究是否建立全國統一的評價制度;在建立全面的評價制度之前,也可以探索對某些部門(如護理)和重大病種(如腫瘤、心血管病等)先進行評價。開展醫院管理評價,近期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三級醫院復核評審工作。要把開展醫院評價工作與三級醫院的復核評審工作結合起來。對於已經開展醫院評審工作的省份,要求近期應把醫院評審工作重點放在對現有三級醫院進行復核評審上。
二是要繼續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探索建立醫院管理評價制度。今明兩年,我們將在全國繼續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總體原則是鞏固成果、深化管理、持續改進、提高水平、不斷創新;目標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醫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建立醫院管理評價制度和醫院管理長效機制;重點仍然是抓醫療質量管理、保障病人安全。各地要按照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2008年版)》、《2008-2009年“以病人為中心”醫療安全百日專項檢查活動方案》及醫院管理年活動有關要求,加強醫療機構醫療安全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並結合地方實際,制訂管理辦法和適用於本地區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醫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醫院管理評價長效機制。衛生部將研究制訂《醫院評價管理辦法》,對全國的醫院管理評價工作進行規範和指導。醫院管理評價要堅持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體,待時機成熟後逐漸向學協會等第三方評價過渡。要正確處理好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重視評估過程與重視評估結果、綜合評估與專項評估、相對集中評估與建立長效機制等幾個方面的關係。
三是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不斷完善評價體系,改進評價方法。在構建醫院管理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和盡可能積極有效地把國際先進標準與中國特色的國情更好地結合起來。比如,美國的JCI(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的認證標準中的不少內容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其核心是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強調管理者、醫生、醫技和護理人員全員參與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法國衛生部下屬的醫療評估局每4年對公立和私立醫院進行一次認證,評估結果在醫院信息網上發佈,並提供給專業媒體報道和分析,法國每年都有一兩家醫院遭到懲治性關閉。即使評估結果合格,但排在同類醫院的最後,也將面臨被合併的可能。應該組織力量,專門研究評價指標科學化這個問題,在充分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分類指導工作方案。
四是要重視評價整改,更好地實現持續改進的目的。必須防止在評價中“重結果輕過程、重迎評輕整改”的現象,把整改作為評估工作的重要一環,認真抓好。扎紮實實地推動各項建設和改革,使醫院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應把醫院整改情況作為再次評價的重要考察內容之一。
五是要加強專家培訓,建設高水平的專家隊伍。高水平的專家隊伍是保證評價質量的關鍵。要制定《醫院管理評價專家庫管理辦法》,嚴格資格條件,分期、分批建成評價專家庫,統一規範化管理,通過多種形式定期開展專家培訓工作,提高專家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建立一支高效、精幹、廉潔、相對穩定的評價專家隊伍。這個專家庫要開放給地方廣為使用,當然地方也可以根據需要建立自己的專家庫。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醫院評審專家管理辦法》,建立了由250多名專家組成的湖北省醫院管理評審專家庫,使醫院評審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值得學習推廣。
(四)建立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
切實加強醫療服務監管,爭取對重大醫療質量安全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理、早防控,已是刻不容緩。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必須抓緊建立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開展醫療質量安全信息的匯總分析,醫療質量安全改進方案制訂和質量考核評價等工作。這不僅是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國大部分地方提高醫療質量的成功經驗。在各地醫療質控評價工作取得經驗的基礎上,衛生部將建立衛生部醫療質控評價中心,並在全國範圍內依託具有學科專長和較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大型醫療機構成立國家級的各專科質控評價中心,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市三級醫療質量安全控制評價體系。衛生部醫療質控評價中心根據衛生部的委託,主要承擔各國家級專科質控評價中心的組織、管理、協調等工作;國家級各專科質控評價中心以推動專科醫療質量提高為核心,制定醫療質量改進方案,開展醫療質量考核評價,不斷促進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五)推動“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制度。
城市醫院支援農村是促進城鄉衛生事業統籌發展的重要機制,也是國有醫院特別是城市大型醫院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是多年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經驗的總結和發展,實施四年來,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受援醫院的歡迎,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有一些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特別是在效果評價上各地很不平衡。這項工作總方向是對的,資金也基本得到落實,關鍵是如何組織好。今年,衛生部要組織進行全面評估,召開全國會議,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查找不足,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各地應按照要求,認真開展回頭看,解放思想,改進工作,結合縣醫院建設項目,千方百計把優秀衛生人才吸引到縣醫院工作,切實把好的政策落到實處,把人民群眾歡迎的好事辦好。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衛生部將派出工作指導組到這些省去蹲點,幫助把這項工作做好。同時,要研究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制度。衛生部正在組織制定《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管理辦法》,各地也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為這項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六)加強人體器官移植的監督管理工作。
我國的器官移植已逐步邁上了法制化、規範化發展的良性軌道,取得了國內社會的認可,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讚揚和積極評價。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和《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近期將做好以下兩項工作:第一,要對2007年第一批通過人體器官移植登記的164所醫院進行項目復核,復核工作要嚴格按照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的要求進行,從事器官移植的醫院數量不再增加,未通過復核的醫療機構和醫師不得再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工作;第二,研究制定《人體器官移植監管辦法》、《活體器官移植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人體器官移植管理體系,加強人體器官移植日常監管工作。
(七)加強醫院運行監管。
醫療質量安全是醫療服務監管的永恒主題和核心內容,醫院運行監管則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要提出來的新職能、新任務、新要求。這兩個方面是醫療服務監管的兩大支柱,兩者是相互分工、密切聯絡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醫療安全質量監管,不能完全就質量説質量,醫療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既有管理的問題,也有責任心的問題,根本上還有一個利益機制的問題,因此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監管,還需要運行監管的有力配合。
加強醫院運行監管,比傳統醫政管理在職能上有擴充,涉及到規劃財務、人事等方面的內容。職能擴展到什麼程度,以及規劃財務、人事等部門如何合理分工、密切配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我認為,往後退沒有出路,停步不前也沒有出路,將來有可能走向專門管理機構的路子。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衛生部等部門已經看到,在一些建立公立醫院專門管理機構的地方,專業化、精細化、規範化管理等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取得較突出的成績,總的來看,管比不管還是要強。所以,如果想管好公立醫院,還得有壯士斷腕的精神,在領導和管理體制上做文章,對監管體制進行必要的調整。
加強醫院運行監管,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要立足當前,密切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針對群眾反應突出的運行管理問題,加強醫院運行監管。醫療服務監管部門要和規劃財務部門密切配合,以大型醫院巡查為載體,開展公立醫院服務項目和收費管理檢查。通過運行監管,總結推廣醫院運行管理的先進做法和經驗,提高醫院的運行績效。針對醫院運行的突出問題,要儘快組織開展醫院運行專項監管工作,包括對醫療機構設備、設施安全使用和後勤服務保障情況的監管和醫療機構執行財經紀律情況的監管。要著眼長遠,研究制定醫院運行監管的制度框架,明確醫院運行監管的目標、主要內容和環節、監管體系、監管工具和手段以及監管途徑等,制定醫院運行監管的中長期工作規劃,逐步建立全國統一、權威、有效的醫院運行監管體制。
總的來説,我們對醫院運行監管還缺乏經驗。因此要十分重視地方已有的實踐,加以認真總結提高,用以指導全國。國際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經驗,我們要十分重視學習借鑒。希望大家在開展工作之前,先靜下心來,沉住氣,一定要先檢索些資料,讀些書,進行認真的學習、思考、討論和研究,也可以辦些學習班、研討班,先自己搞明白,大家有了共同的語言,在理論和思想上先武裝起來,形成科學、細緻、清晰的思路,然後再逐步開展起來。
(八)建立健全醫患糾紛調處和患者權益救濟機制。
醫療服務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出現醫患糾紛難以避免。各地要建立健全患者投訴處理機制,使患者投訴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理,合理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合法的權益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
目前的醫患糾紛處理機制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浙江寧波等地方成功引入人民調解機制處理醫療糾紛,具有第三方主持、調解方中立、案件處理快捷、不收取費用等優勢,在醫患之間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緩衝地帶,為雙方提供了一個充分溝通、協商的平臺,對於醫患糾紛的合理、合法、公平、快速調解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要系統總結各地醫療糾紛處理工作的有益經驗,探索醫患糾紛的第三方調處機制,建立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員隊伍,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同時,要積極推進醫療責任保險,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九)高度重視醫療服務監管能力建設。
各地衛生行政部門要設立負責醫療服務監管的專門機構,配備精幹的工作人員,理順工作關係,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崗位責任,切實加強對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工作。敢抓敢試,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醫療服務監管的模式和路子;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機構監管隊伍,加強對監管隊伍的培訓;要加強醫療服務監管的理論研究,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要轉變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吃透地方情況,總結地方經驗,深入挖掘總結推廣各地在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要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努力地探索監管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水平和能力。
三、試點引路,積極探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與發展
公立醫院是我國衛生服務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目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反映最強烈的方面。公立醫院改革是否到位,影響到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持續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發揮、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和作用發揮。可以説,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老百姓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的目標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國務院把公立醫院改革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改革之一,而且隨著改革的深入,公立醫院改革的地位會日漸凸顯。
由於公立醫院改革涉及到重大利益調整,情況複雜,難度很大,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艱巨任務。因此,公立醫院改革的近期目標主要是,選擇若干城市進行試點,通過3年的試點,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為全面改革公立醫院奠定基礎。
從長遠來看,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和發展,宏觀上要解決佈局和結構的調整優化問題,建立公益目標明確、功能完善、結構優化、佈局合理、規模適當的公立醫院體系;在微觀上要建立科學規範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補償機制和監管機制,促使公立醫院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控制醫藥費用,提高服務效率,改善服務體驗,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解決好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問題,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服務需求,維護和增進群眾健康。公立醫院改革的總體思路可以概括為“統籌規劃城鄉,優化資源結構,調控發展模式,規範內部管理”。統籌規劃城鄉,就是要著眼于城鄉協調發展,加強縣醫院的建設,充分發揮縣醫院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龍頭地位;優化資源結構,就是對公立醫院的數量、規模、結構和佈局加強宏觀調控,建立起公益目標明確、功能完善、結構優化、佈局合理、規模適當、層次合理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調控發展模式,就是把醫院從數量規模的外延發展模式,轉變到以質量效益的內涵發展模式;規範內部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內部規章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基本醫療服務,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2009年是全面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第一年,是充滿挑戰和希望的一年。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機遇,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團結奮鬥,紮實工作,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