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天基、空基和地基在內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從而最大程度發揮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效益,5月21日,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國內知名的氣象探測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就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如何發展以及如何推動我國綜合觀測系統建設更好地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等建言獻策。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宇如聰出席會議並講話。鄭國光強調,要依靠自主研發力量實現中國綜合氣象觀測現代化。
鄭國光指出,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是一個集技術、管理、研發、保障、策略等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當前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存在六大問題:需求高、基礎弱;支撐能力弱;投入大、效率低;攤子大、規劃弱;隊伍大、素質低;設想多、操作難。我國距離實現綜合觀測系統現代化目標還很遠。觀測現代化不能單靠購買進口設備,必須加強自主研發。鄭國光強調,在實現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科學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一要解決好繼承和發展、需求和能力、長期性和階段性,以及硬體和軟體的關係。二要建立專家諮詢機制以及氣象觀測系統研發中試機制。通過行業專項等形式加強氣象觀測系統研發力度,並將系統的研發和改進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三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通過編制培訓教材提高高校的培訓能力,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掌握現代的氣象探測設備,以滿足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科學發展對高素質探測人才的迫切需求。
宇如聰對進一步加強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會上,氣象探測中心宋連春研究員、北京大學張靄琛教授和航天科工集團時旸研究員分別作了《現代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業務佈局的思考》、《現代氣象觀測技術和方法》和《發揮航天優勢,努力提高我國氣象裝備保障水平》的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就未來中國綜合氣象觀測業務佈局、面向現代氣象預報服務的氣象觀測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氣象觀測保障業務如何適應現代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專家一致認為,綜合氣象觀測應緊緊圍繞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服務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觀測重點要逐漸從氣象要素觀測向災害監測方向轉變;要加快雲能天、電線結冰、積雪等觀測項目的自動化進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觀測方法和技術;要進一步加強探測人才隊伍的培養。部分專家還提出了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開展大型科學觀測試驗、加大高校探測設備的投入、恢復大氣探測和遙感學科建設等建議。
此次會議由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氣象探測中心和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來自中國氣象局有關職能司和直屬單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與氣象部門有著長期密切合作,併為氣象探測領域輸送大量人才的多所高校,總參大氣環境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等為氣象探測設備研發及在綜合氣象探測系統建設中做出較大貢獻的科研院所的眾多專家參加會議。(賴敏 吳越 通訊員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