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上海金融優勢為文化産業項目對接資本市場創建平臺
國內首家文化産權交易所在滬揭牌
一個文化創意,如何轉化為商品?一家文化企業,如何獲得市場估值?一種文化産業,如何實現與資本對接?15日,由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上海精文投資公司聯合投資創立的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在外高橋保稅區正式揭牌。這是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由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國內首家成立的文化産權交易所。該交易所將以各類文化産權交易為核心,發揮上海金融優勢,整合全國文化要素,力爭成為全國性、綜合性的文化産業交易平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國家也已將文化産業列入了“十一五”規劃綱要,並出臺了鼓勵非公企業進入文化産業的政策。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消,但文化産業具有逆勢上揚、反週期調節的特性。種種跡象表明,文化産業很有可能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文化産業大發展,必然帶來文化産權交易的繁榮和興旺。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促使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促使更多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實現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資,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發展。逐步形成以國有文化企業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參與,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産業發展新格局。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態勢,也必然帶來文化産權交易市場的活躍。
文化産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催生文化産權市場,文化産權交易所應運而生。文化産權交易所的出現,又將進一步促進文化産業的發展和繁榮。譬如,中小創業型文化企業、成長性文化項目以及創意成果轉化,都有大批項目需要交易。隨著文化産業的迅猛發展,各類衍生的、創新的文化産權,譬如演藝節目的版權、名人的經紀權、各類冠名權等,都在不斷發展,不斷創新。而風險資本、創業資本和社會資金則需要進入與退出文化市場的渠道。它們都迫切需要一個與文化産業相匹配,適應文化特性的交易平臺。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的成立,可以很好地促進種種投融資需求的實現,在文化産業與資本市場之間構築起一座橋梁,促成文化産業與各類資本有效對接,成為文化産業振興發展的新動力。
上海在全國首推文化産權交易所,構建文化金融服務新平臺,具有較大優勢。上海産權交易市場2003年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産權等一系列新觀點,去年已成交各類文化産權20多億元,先後創設了國家動漫遊戲産權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權産權交易中心,為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的成立和運營作了有益嘗試。更重要的是,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的發展背後,有著一個相對強大的金融市場支撐。作為國內金融中心城市,目前,上海已擁有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同時也已成為中外資金融機構最集聚、金融産品最為豐富、金融創新最為集中的地方。在上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日益豐富的金融創新,都將為其服務文化産業提供更多的支持。
據介紹,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業務範圍是: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開展各類版權、文化專有權益、公共文化服務政府採購等,以及其他文化産權的交易;為文化産業投資提供諮詢、策劃等服務。今後,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將通過市場推動文化與資本、內資與外資、虛擬文化與實體産業、版權與資産的對接,促進各類文化産權跨行業、跨區域、跨國界、跨所有制、跨時界的流動,努力使之成為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權市場。
15日上午,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一經揭牌並開始試運營,首批300多個文化産權項目正式掛牌。與此同時,中國唱片總公司、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10家公司現場簽約,成為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的首批會員。(記者 蔣婭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