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育與生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在ips細胞研究方向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利用iPS細胞通過四倍體囊胚注射得到存活並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從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了iPS細胞的全能性。2009年7月23日,《Nature》雜誌在線刊發了這一成果,並於7月22日專門組織了新聞發佈會,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體公佈我國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
iPS細胞全稱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由體細胞誘導而成的幹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發育多潛能性。有關ips細胞的研究是當今生命科學的前沿熱點,2007年、2008年連續被《Science》雜誌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iPS細胞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成為實施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的重要細胞來源。然而之前的研究發現,iPS細胞不能像胚胎幹細胞一樣通過4倍體囊胚注射發育成活體小鼠,iPS細胞不具備像胚胎幹細胞一樣的全能性。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科技部于2006年啟動實施了“發育與生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已先後批准了14個幹細胞研究重大項目,安排經費3.5億元。在其中三個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製備了37株iPS細胞,利用其中6株iPS細胞係注射了1500多個四倍體胚胎,最終有3株iPS細胞係獲得了共計27個活體小鼠。經多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證實這些小鼠確實係iPS細胞發育而成,有些小鼠現已發育成熟並且繁殖了後代,目前已經獲得了數百隻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獲得完全由iPS細胞製備的活體小鼠,有力地證明了iPS細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Nature》報道稱,中國科學家“為克隆成年哺乳動物開闢了一條全新道路”,並指出“該方法比傳統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並會引起人們將動物作為人類克隆工具的興趣”。這項工作為進一步研究iPS技術在幹細胞、發育生物學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平臺,將iPS細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也為中國在這一國際熱點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