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商務部就《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一週年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31日   來源:商務部網站

加強屠宰行業管理 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肉”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就新修訂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一週年答記者

    2009年8月1日,新修訂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一週年。近日,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介紹生豬屠宰管理和“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新成效。

    記者:《條例》實施一年來,各級生豬屠宰管理部門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與舊條例相比,新《條例》完善了定點管理制度,充實了明確監督管理責任、加強肉品質量管理、規範屠宰加工活動、加大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等內容,對於改善民生、強化行業管理、推進行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一年來,各級生豬屠宰管理部門和廣大職工圍繞貫徹落實《條例》規定,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深入宣傳貫徹《條例》。2008年,商務部先後組織召開了全國貫徹《條例》電視電話會議、全國生豬屠宰管理工作會議,部署貫徹落實《條例》,全面加強生豬屠宰管理。同時,出臺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切實貫徹實施《條例》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各級政府結合本地情況,制定了宣傳方案,通過各種形式對執法人員和屠宰企業人員進行專題培訓,確保相關人員及時了解和掌握《條例》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二是大力開展專項整治。依照《條例》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今年上半年,商務部聯合公安、農業、衛生、工商、質檢、食藥監等部門,以打擊私屠濫宰、冒用或者使用偽造定點屠宰牌證、屠宰病死豬、出售病害肉、冷藏運輸病害肉等為重點,組織了全國性打擊私屠濫宰和病死豬病害豬肉非法交易專項整治。同時,還部署了打擊制售注水肉的專項整治行動。各地、各部門認真組織,積極行動,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另外,針對部分地方出現豬藍耳病等疫情的情況,部署加強屠宰環節監管,嚴防病死豬肉流入市場。

    三是啟動“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放心肉”服務體系是全面貫徹《條例》,切實保障肉品質量安全的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在財政部支持下,已經確定了試點內容和試點省市,各項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同時,我們正在制訂《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3)》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的相關辦法,近期將會出臺,對優化行業佈局進行全面部署。

    四是穩步推進清理換證工作。各地正在按照《條例》“合理佈局、適當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眾”的要求,抓緊制定(修訂)屠宰企業設置規劃。同時,結合《條例》所規定的條件和標準,對現有定點屠宰企業進行清理換證。另外,各地以貫徹《條例》為契機,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加強現有執法力量,全面履行屠宰監管職責。

    記者:目前,生豬屠宰行業産能過剩、佈局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下一步如何優化行業佈局,促進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答:定點屠宰制度實行10餘年來,成效非常明顯。屠宰廠(場)已由10多萬家減少到2.1萬家。但是,産能過剩、佈局不合理等問題仍較為突出。據測算,目前,全國生豬屠宰設計産能是實際屠宰量的1倍以上,一些省份甚至高達幾倍。定點企業普遍“吃不飽”,行業整體利潤率低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惡性競爭。另外,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只佔總數的9%,75%的定點企業仍沿用手工或半機械化屠宰,給肉品生産和消費安全留下隱患。目前,我們正在制訂《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3)》,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大力優化屠宰行業佈局:

    一是完善設置規劃,優化行業佈局。指導各地按照“嚴格標準、控制總量、加快集中、保證質量、方便群眾”的原則,統籌考慮本地區生豬養殖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環境承載能力、市場消費需求等因素,抓緊制訂(修訂)生豬屠宰企業設置規劃,並適時做出調整,優化區域佈局。

    二是嚴格準入門檻,淘汰落後産能。指導各地結合清理換證工作,嚴格按照《條例》及其實施辦法規定的標準和條件,逐一審核屠宰企業。對不符合設置規劃、達不到規定條件和標準的,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取消其定點資格或將其納入小型屠宰場點管理,逐步淘汰一批落後産能。

    三是實施分級管理,遏制無序競爭。抓緊出臺《生豬屠宰企業分級管理辦法》,按照相關生産、加工、檢驗檢疫、無害化處理等設備和工藝技術標準,以及屠宰規模、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等條件,推行分級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跨區域流通的大中型現代化屠宰企業為主導,以面向本地市場的小型屠宰廠(場)為補充,梯次配置、有序流通的産業佈局。

    四是支持屠宰企業做大做強,發展現代化經營與流通模式。支持屠宰企業以多種方式兼併重組,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産和低成本擴張,提高行業集中度。支持屠宰企業提高技術設備標準,延伸産業鏈條,擴大生豬養殖基地,提高冷鏈倉儲配送能力,發展連鎖銷售網絡,向訂單生産、“公司+基地”、品牌化經營等現代經營模式發展,擴大“放心肉”的市場供應。

    記者:生豬屠宰是保證豬肉質量安全的重要一環,如何進一步加強屠宰環節監管,確保出廠肉品質量安全?

    答:近年來,各級屠宰管理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屠宰企業嚴格落實執行有關操作規程和標準制度,保證了出廠(場)肉品質量安全。為適應食品安全法出臺後的新形勢,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大力加強屠宰環節監管:

    一是完善有關標準制度。繼續抓緊修、制訂各類標準規範,逐步將一些涉及肉品質量安全的推薦性標準升級為強制性標準,為加強監管提供依據。

    二是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建設省、市、縣三級貫通的屠宰監管技術支撐系統,實現對屠宰企業的遠程實時監控,以及定點資格審查、人員資質認證、分等定級、日常監督、無害化處理、質量安全責任追溯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積極推廣建立覆蓋屠宰、配送、批發、零售各環節的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系統。進一步完善12312商務舉報投訴服務體系,調動社會和輿論力量參與監管。

    三是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強化日常監管。將進一步推動地方整合、充實、加強現有執法力量,建立綜合執法隊伍,實行專業化、規範化執法。建立日常巡查制度,監督屠宰企業嚴格執行生豬進廠(場)查驗、宰前停食靜養、屠宰操作規範、肉品品質檢驗、無害化處理、缺陷産品召回等規定,落實索證索票和臺賬登記等制度。

    四是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屠宰企業誠信守法經營。督促屠宰企業嚴格自律,加強信用管理制度建設,推定誠信經營創建活動,培育一批誠信經營品牌。建立屠宰企業社會信用評價機制,推行信用分類管理。推動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形成生豬産業鏈條上的完整信用信息記錄。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培養肉品檢驗、屠宰加工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等專業人員,實現肉品品質檢驗人員持證上崗。

    記者:近期,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啟動了“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請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答:建設“放心肉”服務體系,是抓好屠宰行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確保群眾吃肉安全的一項重大舉措。目前,這項工作已納入國務院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工作方案,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 “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保證肉品質量安全為主線,一手抓行業監管體系建設,一手抓行業佈局調整和結構優化,完善肉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提升肉品消費安全水平。

    “放心肉”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完善定點設置規劃,優化屠宰行業佈局;二是健全監管制度,規範企業經營行為;三是建設屠宰監管技術支撐系統,提高監管效能;四是建設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確保責任追究準確及時;五是引導大企業延伸産業鏈,擴大品牌肉市場份額;六是推動屠宰行業升級改造,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確保産品衛生和質量安全;七是加強執法能力建設,規範執法行為。

    為積極穩妥開展這項工作,將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的方式逐步推進。前期,商務部已會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上海、山東、江蘇、福建、湖北、四川、青島、廈門、廣州等10個省市作為試點地區,先行開展試點工作。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全面鋪開“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記者:搞好豬肉質量安全,需要養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監管部門密切協作。下一步在加強部門協作方面有何舉措?

    答:目前,我國在豬肉質量安全方面實行分段監管的體制,即農業、商務、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分別負責生豬養殖、屠宰、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監管工作。要確保豬肉質量安全,需要各部門在切實履行各自監管職責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協作配合,打造覆蓋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監管體系。我們準備聯合有關部門下發文件,探索建立以下三方面機制:

    一是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影響豬肉衛生和質量安全的相關問題,切實加強對豬肉産銷環節全過程監管,防止重大事故發生。

    二是按照工作需要,與有關部門共同合作,構建覆蓋生豬養殖、屠宰加工、豬肉流通環節的完整信息鏈條和監測體系,共同推進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建設。

    三是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及時組織打擊私屠濫宰和屠宰病死豬、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為的專項整治,堅決打擊各種違法行為。

 
 
 相關鏈結
· 新聞分析:我國為何要繼續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制度
·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商務部令2008年第13號)
· 商務部公佈6月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
· 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平均出廠價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