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梁保華:開發江蘇沿海 打造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13日   來源: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

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就新一輪沿海開發
接受新華社《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訪
打造東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部署東部沿海新一輪發展的英明決策

    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近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江蘇沿海開發從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此舉引起了海內外高度關注和積極反響。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近日接受新華社《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訪時説,從國家戰略高度推動江蘇沿海開發,全省上下深感振奮和責任重大。我們將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把江蘇沿海地區打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新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江蘇沿海開發實現戰略新突破

    根據《規劃》提出的戰略定位,江蘇沿海開發應立足沿海,依託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的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梁保華説,江蘇沿海開發肩負的這一新使命,極大地拓展、豐富和提升了原有省級沿海開發規劃的內涵。這是國家在深刻分析、把握江蘇沿海地區突出的區位、資源優勢作出的重要決策,引導江蘇沿海開發突破省域經濟局限,從全國生産力佈局和全球經濟版圖上謀劃更大發展,顯示了江蘇沿海開發的重大戰略意義。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陸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總人口1964萬人。這裡地處我國沿海、長江和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産力佈局主軸線的交會區域,區位優勢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但受制于多重因素,在江蘇經濟板塊中,沿海地區分別位於蘇中、蘇北的“經濟洼地”。即使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列入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連雲港和南通,過去在發展起步上也比別人“慢一拍”。

    梁保華指出,中國東部沿海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早、最快的地區,江蘇社會經濟發展多年走在全國前列,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卻相對滯後。為促使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蘇中崛起、蘇北振興,加快沿海開發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梁保華曾任江蘇省常務副省長、省長,作為主管江蘇黨政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他曾多次赴江蘇沿海調研考察,與各地政府及專家共商發展大計。他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江蘇就提出建設“海上蘇東”和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構想;自2003年起,全面啟動沿海産業帶建設,形成沿海與沿滬寧線、沿江、沿東隴海線四大産業帶佈局;至2007年全省專門召開沿海開發工作會議,實施新一輪沿海開發戰略。近幾年,江蘇沿海經濟增速已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863億元,人均24760元,城鎮化率達到46%。

    梁保華特別提到,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注和重視江蘇沿海開發。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近兩年多次指出,連雲港位置重要,涉及全局,在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要做好規劃、加快發展。去年5月8日,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和江蘇省政府聯合開展的“江蘇省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項目彙報。溫家寶總理在會上提出,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研究江蘇沿海開發的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按照這一要求,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江蘇省政府和國務院19個部委共同開展《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今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這一規劃。

    梁保華認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既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部署東部沿海新一輪發展的英明決策,又充分肯定了江蘇多年來對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不懈努力。江蘇沿海開發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突飛猛進,力爭在提升長三角整體實力,完善全國沿海生産力佈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強化我國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及東北亞地區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力打造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

    如何將江蘇沿海地區的優勢和潛力儘快轉化成“東部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是當前江蘇黨政領導積極思考、精心謀劃的重大課題。

    梁保華説,江蘇沿海地區位於長三角北翼,南鄰上海、北接渤海灣、東與東北亞隔海相望、西連新亞歐大陸橋,是隴海蘭新沿線地區出海通道的戰略要衝,也是我國東部沿海開發潛力最大的“黃金寶地”。

    談及江蘇沿海資源,梁保華如數家珍。他説,江蘇沿海岸線資源優良,以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雲港港為核心的港口群,有著廣闊腹地,可從蘇北至新疆再延伸到中亞和歐洲等地區。現沿海已建有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連雲港正加緊建設30萬噸級深水航道,南通洋口港已具備20萬噸海輪通航能力。

    江蘇沿海還有著令人羨慕的土地後備資源,約佔全國1/4以上的灘塗面積達1031萬畝,現每年仍以3萬-5萬畝的速度淤漲“生長”,近期開發可形成270萬畝的墾區,遠期開發可形成700萬畝的土地後備資源。此外,沿海的風電、光電資源充沛,僅風電資源就超過2000萬千瓦,潛在風電資源達5000萬千瓦以上,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經多年建設,江蘇沿海已形成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産業規模。除沿海港口擁有較強的運輸能力,沿海三市均建有民航機場,高等級沿海高速公路、新長鐵路、蘇通大橋相繼建成通車,沿海鐵路也將於今年開工建設。隨著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沿海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汽車、船舶、化工、紡織等主導産業具有一定規模,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已建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和23個省級開發區,具備大規模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的條件。

    梁保華強調道,江蘇沿海地區具有的優勢和潛力,是打造我國東部重要經濟增長極的基礎。但要把國家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江蘇沿海經濟騰飛的“現實模樣”,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江蘇將舉全省之力,進一步加快開發開放,圍繞建設大港口、培育大産業、服務大腹地、實現大發展。

    近期,江蘇沿海開發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

    一是加快以港口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綜合交通樞紐。以連雲港港為龍頭,聯合南通港、鹽城港共同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樞紐。通過擴大港口能力、完善服務功能、提供最便捷出海通道,增強遠洋運輸能力。同時,加快沿海地區鐵路、公路、航空、水利、電網等基礎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重大産業項目建設,培育特色産業基地。重點是發展石化、冶金、造船、汽車等臨港産業,新型裝備製造、現代紡織、新材料等優勢産業,以風電、核電、光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産業。並在推動産業集群發展的基礎上,建設船舶修造産業基地、新能源及裝備製造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

    三是科學開發利用沿海灘塗,建設土地資源後備開發區。現已確定沿海灘塗資源60%用於現代農業開發,20%用於新興産業開發,還有20%用於生態建設。要通過探索綜合開發、集約利用、開放合作、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把豐富的灘塗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建立沿海開發的新體制機制。通過將政府推動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開發與開放相結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築支撐沿海開發的投融資平臺,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加快向沿海地區集聚,吸引各方人才和力量參與沿海開發建設。

    以科學規劃引領加快開發步伐

    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下,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調整期,梁保華説,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江蘇沿海開發,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經國務院討論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是引領江蘇沿海開發攻堅克難、順利推進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下一步編制各類實施規劃的重要依據。

    他認為,江蘇新一輪沿海開發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這個統籌全局、具有很強指導性的科學規劃。江蘇各地將以此統一認識,明確思路,將大家對沿海開發的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通過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增強內生動力與聚集外部資源相結合,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組織協調全省優勢力量,特別是吸引蘇南各方資源,加快江蘇沿海開發步伐。

    近期,江蘇著力抓好與國家規劃的“三個對接”:即規劃對接、政策對接和工作對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益開發,力求使總體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實現上下銜接、有機協調、相互配套,以利於調動各地和各類投資主體的積極性,儘快形成加快沿海開發的整體合力。

    根據規劃,江蘇沿海發展目標分兩步實施。第一階段至2012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40000元,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重要生態功能區佔國土面積的比重達到15%。第二階段,至2020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或高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

    梁保華對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信心。他向記者表示,經數年建設,江蘇沿海地區將以經濟繁榮、生態優良、生活富裕的新形象,以及對我國中西部地區強勁的服務帶動力、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和東北亞的密切合作,生動展現崛起在中國東部新經濟增長極的巨大魅力。

 
 
 相關鏈結
· 梁保華在無錫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推進太湖綜合治理
· 梁保華羅志軍向老同志通報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江蘇召開全省林業工作會議 梁保華羅志軍講話
· 梁保華羅志軍會見西藏自治區答謝團並觀看演出
· 江蘇鐵路建設工作會召開 劉志軍梁保華羅志軍參加
· 梁保華:鞏固發展好勢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