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月開始,衡水市實施了以“黨政聚力抓項目、社會聚力抓城建、上下聚力抓翻番、各界聚力抓民生”為實踐特色的“四分之一工程”。2.9萬名市縣直機關黨員幹部走出機關,下企業、進農村、跑項目、抓城建,凝聚起推動衡水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了幹部作風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融合。
“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年”,堅持精幹力量向重點工作傾斜四分之一的幹部“走出去”,招項目、引資金;四分之一的幹部“走下去”,進企業、下農村、搞服務、促發展;四分之一的幹部“動起來”,搞拆遷、抓建設、改面貌、促變樣;四分之一的幹部“留下來”,履本職、抓業務、高效率、保運轉……2月23日,衡水市將“四分之一工程”作為學習實踐活動和“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在市縣兩級機關幹部中同時動員、同時部署。
談起“漂浮”之風,衡水的廣大幹部中流傳著市委書記陳貴一段關於“影子、竿子、鬥子”的形象比喻:一些幹部工作作風不深入,不踏實,如同太陽底下戳竿子,隨意一豎,看到影子,便心滿意足,表面上“立竿見影”,實際上於事無補;有的幹部做事恰似浮在井中的“水鬥”(過去老百姓在井裏打水就用水鬥,這個水鬥從井上面看是下去的,從井下面看就是漂著的),下基層是做做門面,搞調研是走走形式,對工作無所用心。
“要想超常發展,就要有非常作風。‘四分之一工程’是衡水應對‘非常之年’的‘非常之舉’。”陳貴就此強調,作為欠發達地區,衡水面臨著“補課”與追趕、提速與提質雙重任務。“四分之一工程”實際上就是要求各級幹部轉變作風,“一竿子插到底”,把更多的精力向重點工作傾斜、向一線傾斜。
項目是衡水以快補慢的關鍵、超常發展的“引擎”。為此,該市集中具有開放意識、懂項目、善交往的幹部形成優勢兵力,打起項目建設攻堅戰。市裏還建立責任激勵、跟蹤問效機制,制定出臺“四分之一工程”若干重點工作量化考核實施細則。幾個月來,全市項目建設亮點頻閃:冀衡循環經濟工業園、老白幹循環經濟工業園等一批大項目按計劃穩步推進,全市續建和計劃開工的省市重點項目有108項實現開工建設,更多的中小項目開始産生效益。
與此同時,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等重點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今年前6個月,全市先後啟動實施城鄉建設工程704項,完成投資158億元;各縣市共謀劃城市道路、管網、綠化等項目共520項,總投資249億元……
實戰中錘煉出的作風才是硬作風,帶來實際效果的轉變才是真轉變
如今,衡水各位市級領導幹部在做好以往分內工作的同時,每個人又多了一個“頭銜”:某某項目指揮長。該市為推動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項目需要在市級領導幹部範圍內選任指揮長,讓他們既“挂帥”又“出征”。為確保項目如期完工,市裏還對每項工作拉出任務清單,挂圖作戰,跟蹤調度,定期問效。
領導幹部躬身力行,帶動了全市各級黨員幹部沉下身子樹形象、轉作風、辦實事。“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走下去不是去基層‘瀟灑走一回’,而是切實做到在基層一線解決問題、樹立形象。”市農村信用聯社主任助理石遠芳深有體會。到景縣白黃村之前,單位幫扶工作隊制訂了幫扶計劃,但進村之後才發現,當地村民眼前最急需的是打一口深井。於是他們推遲了原工作計劃,從本單位爭取捐資5萬元,同時協調了縣、鄉政府和相關部門,很快讓村民喝上了甜水。
在實戰中檢驗幹部、檢驗工作的成效。截至目前,市直5435名機關幹部組成730多個工作隊,深入農村農業第一線,為群眾籌集幫扶資金726萬元,出臺便民利民措施276項,幫助農民解決看病難、上學難、打工難、增收難等各類難題5600多件。此外,各級幹部深入企業3765人,深入城建一線5692人。
各級幹部在“非常之年”錘煉出的良好作風,其影響並不僅僅體現在當年,更重要的是為衡水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拆遷工作是一塊‘硬骨頭’,如果對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就會在群眾面前‘露怯’,方法不多、不活、不對路,工作就推不動。這的確是對幹部執政能力的臨場檢驗。”市供銷社副處級調研員多艷平對此體會頗深。
今年4月,多艷平到市區“一拆兩改”第八分指揮部任指揮長,負責拆遷工作。為勝任新的工作,多艷平每天回家後不管多累,總要抽出時間學習,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日前,她已圓滿完成第8分指揮部的工作,轉任第17分指揮部指揮長。“有了這回的經歷,今後再難的工作也不會‘怵’了。”“幹部要經受鍛鍊、增長才幹,需要實踐的平臺。而‘四分之一工程’的實施,恰好拓展了幹部實踐鍛鍊的途徑。”市委組織部副處級調研員吳福龍説。
配合“四分之一工程”的推進,該市從制度層面打通一線培養鍛鍊幹部的通道,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培養鍛鍊優秀年輕幹部的政策文件。今年,全市共選派341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沿海地區、省內經濟發達地區、省直部門、信訪部門、鄉鎮、企業等11類崗位挂職鍛鍊,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磨煉意志、增長才幹。
“倒逼”機關轉變職能、提高效能,傾力打造衡水科學發展的“軟環境”
四分之三的幹部把辦公桌搬到了發展一線,留守的四分之一幹部工作標準不能降,工作效率不能差,工作力度不能減,工作質量不能低。這是活動開展之初,衡水市委對8712名留守幹部下的“死命令”。“四個四分之一是對市縣直機關整體幹部而言,並不是機械地為每個單位平均分配每項工作,關鍵是科學統籌人力。”據市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實際操作中,各單位一般安排讓開放意識強的後備幹部外出跑項目,讓有經驗的幹部到基層,讓有經歷的幹部抓城建,讓業務強的幹部守崗辦業務,從而使工程成為工作提質、服務提升、發展提效、經濟提速的過程。“‘以一當四’不能降標準,‘逼’著機關要快捷高效。”衡水市畜牧局紀檢組長劉福慶介紹説,畜牧局機關76%的人員都下基層搞服務或者跑項目去了,只留了5名留守人員從事本職工作。在人手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機關推出AB崗制、服務承諾制、行政審批時限制等六項制度,規範留守人員的履職行為,提高工作效率。
像畜牧局一樣,該市各級各部門都探索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全力打造發展“軟環境”。削減行政審批項目,縮短行政事項辦理時限,審批權限進一步向入駐政務中心窗口傾斜……該市提出,確保全年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減少60%左右,辦理時限縮短50%以上,入駐政務中心達到80%,全年收費罰款下降20%。
為確保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完成,衡水市還出臺了量化考核獎懲措施。為有效規範幹部履職行為,制定了《關於求真務實轉變幹部作風二十條規定》和《對違反〈二十條規定〉行為的責任追究辦法》,根據省委幹部作風“十個嚴禁”,提出了“三十個不準”。市紀委抽調人員在全市範圍內對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現象進行抽查,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責任追究,先後對50余名不作為、亂作為的幹部作出處理。(通訊員張榮霞、信志鋒 記者蘇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