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2020年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目標的實現,國家發改委決定,實施促進糧食增産增收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按照規劃,國家將在相關領域建設玉米、作物高效用水、糧食儲運等9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8月20日,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未來10~15年,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新增人口仍會使糧食消費維持較高的水平,加之飼料和工業用糧的增加,使糧食需求持續增長的趨勢不可逆轉。因此,必須針對農業增産的制約因素,加強糧食增産主要環節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高糧食作物優良品種選育能力;增強糧食生産的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研發能力,提高水資源、耕地、肥料等利用率。
據介紹,該專項將主要對小麥、水稻和玉米等重點糧食品種進行創新能力建設佈局,著重圍繞東北、黃淮海和長江流域等糧食核心産區的迫切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創新能力建設進行部署。
通過專項建設,在未來3~5年,培育出適應性廣、豐産性好、抗逆性強和品質優良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品種各為30個、60個和100個;攻克一批土壤改良、新型肥料、節水設備、抗旱減災製劑等關鍵工程化技術;研製新型肥料5~6種、地力提升和精準施肥等關鍵技術30套、抗旱節水關鍵技術20套、節水減災生化製劑5~6種;研製一批糧食儲運、流通過程中的減損技術。為實現《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水稻平均畝産達900斤、小麥達650斤、玉米達820斤,加工流通損失從目前的年損失1700億斤控制在1300億斤以下等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為確保上述目標能順利實現,國家將建設玉米、小麥、水稻、土肥資源高效利用、作物高效用水、農業生産機械裝備、糧食儲運、糧食深加工和糧食加工機械裝備等9個國家工程實驗室。(買天)(原始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