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改委昨天(9月1日)介紹,2008年北京市第三産業比重達73.2%,與改革開放初期的23.7%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目前北京第三産業的比重在全國穩居第一,實現了産業結構從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的轉變。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城市規劃修編和首都功能定位的逐步明確,北京開始加快産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1994年服務業比重超過第二産業,形成“三、二、一”的産業格局,1995年服務業比重超過50%,標誌著北京市從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逐步發展成為以第三産業為主的服務經濟城市。此後,北京市第三産業比重節節攀升。1998年超過60%,2006年超過70%,2008年達到73.2%。
北京已經初步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服務業主導型産業結構。北京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服務型主導的經濟不僅提高了城市承載力,提升了服務功能,也熨平了經濟波動,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減速中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
北京産業內部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工業在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推動下,製造業加速向高端化方向發展。
據了解,2002年以來,北京製造業競爭力和集約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中芯國際、京東方TFT、現代汽車及二工廠、首鋼冷軋、奔馳汽車、康寧玻璃基板等一批現代製造業項目相繼投産。2008年,北京市現代製造業實現增加值832.7億元,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7.9%。
同時,北京市加快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産業的搬遷調整步伐,有序推進首鋼壓産及調整搬遷工作,關停了北京焦化廠、有機化工廠、化二股份公司等企業,退出小造紙、小印染、小鑄造等行業,淘汰了落後工藝設備。
在第三産業中,現代服務業體系初步形成,成為促進北京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北京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358.9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的51.1%。金融、信息服務、科技研發、商務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知識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特徵凸顯。(記者 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