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日新月異,成就巨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領域始終走在改革的前沿,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日前,中央各大媒體對建國6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發展、成就和經驗進行集中報道。本文是刊登在《求是》雜誌2009年第17期的李盛霖部長署名文章。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努力拼搏,我國交通運輸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生産力得到空前解放與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之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60年交通運輸建設的巨大成就
新中國的交通運輸業大體經歷了5個發展階段:建國後的恢復發展階段;“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曲折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初期的放寬搞活階段;十四大以後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加快發展階段;十六大以來的科學發展階段。經過60年發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運輸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公路實現跨越式發展。建國之初,中央就明確了恢復發展交通運輸的方針,制定和實施了養路費徵收政策,實行民工建勤的修路養路制度,明確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運輸經濟政策。為加快農村、山區和偏遠地區的公路建設,1958年提出依靠地方、依靠群眾,以普及為主發展交通的“地群普”方針。1984年,國務院作出對公路交通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三項重大決定,即提高養路費徵收標準、開徵車輛購置附加費、允許貸款或集資修建的高等級公路和大型橋梁隧道收取車輛通行費(即“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從此,公路建設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和良性發展的政策環境。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公路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到2008年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萬公里,公路密度為38.9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了總規模3.5萬公里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公路運輸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迅猛發展。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高速公路開始起步建設。20多年來,平均每年建成近3000公里,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已超過6萬公里。除西藏外,各省(區、市)均建有高速公路,公路運輸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
農村公路實現歷史性巨變。農村公路由普及到提高不斷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啟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實施“五年千億元”工程,目前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24萬公里,全國鄉鎮、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別達到99.2%和92.9%。農村公路的發展,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橋梁隧道建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國共擁有59.46萬座橋梁、5426條隧道。潤揚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三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終南山隧道等一批施工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級大跨度公路橋梁、隧道相繼建成運營。其中,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蘇通長江大橋的主跨跨徑、主塔高度、斜拉索長度和群樁基礎規模創造了斜拉橋型的4項世界之最。我國有8座斜拉橋、5座懸索橋、5座拱橋和5座梁橋跨徑排序居世界前10位。我國橋隧建設技術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港航基礎設施建設由於長期投入嚴重不足,港口吞吐能力較弱、壓船壓貨現象時有發生。1973年周恩來同志提出要解決港口問題,組成國務院建港領導小組,沿海各省(區、市)相繼成立地區建港領導小組,掀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港口建設高潮。上世紀90年代以來,港航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初步建成中國特色的港口體系,擁有16個億噸大港,港口數量、規模、專業技術和管理水平位列世界前列。內河水運建設以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為重點,內河通航里程達到12.3萬公里,50%以上為等級航道,長江幹線、京杭運河已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和運河。
公路水路運輸能力大幅度提升。堅持人便於行,貨暢其流,大力發展車船運力和提高裝備水平,提升公路、水路運輸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路水路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到2008年年底,全國營運汽車發展到931萬輛,是1949年的200多倍,中高檔客車比例超過營運客車總量的40%,專用及重型貨車和超大型油輪、大型散貨船、大型集裝箱船迅速增加。1998年抗洪搶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電煤運輸等,公路水路交通在道路搶通保通、物資搶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公路水路完成客運量270億人次,完成貨運量221億噸。
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的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制定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實行動態值班待命救助,建立了海陸空立體搜救網絡,救助快速反應能力和搜救成功率顯著提高。加強了防風防汛,組織了一系列重大海難救助和油污染應對處置行動,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有效避免了重大環境污染。
交通運輸科技貢獻率不斷增強。交通運輸科技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産中的關鍵問題,通過軟科學研究、重大裝備開發、行業聯合科技攻關等多種形式,開發應用了一批先進適用的成套技術和裝備,在沙漠等特殊地質的公路建設技術,特大跨徑的橋梁建設技術,特長大隧道的建設技術和深水航道的整治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創新,使我國公路、水運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構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
二、我國交通運輸建設發展的基本經驗
交通運輸60年建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認真總結,可以概括為“六個始終堅持”。
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供給之間的矛盾,始終是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矛盾。60年來,交通運輸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要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扭住發展不放鬆,以人為本,努力加快發展、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能力和水平,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交通運輸特色的發展道路。
始終堅持抓住和用好機遇。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工作緊緊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抓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要求交通運輸業“優先發展” 的機遇,促進交通運輸業成為經濟恢復發展的戰略重點。二是抓住中央提出“發展以綜合運輸體系為主軸的交通業” 方針的機遇,制定長遠戰略規劃並組織實施。三是抓住中央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機遇,加快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著力推進西部交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五是抓住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決策的機遇,農村公路投資和建設力度不斷加強。
始終堅持科學規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總要求,大力加強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發展政策的研究,促進戰略規劃、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奠定基礎。制定了交通發展長遠戰略規劃,提出了實現交通現代化三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制定並組織實施了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和沿海港口、內河航運、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以及區域交通運輸發展等一系列中長期規劃,促進了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安全發展。
始終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激發活力。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發揮好中央、地方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加快交通運輸發展的聯動機制和強大合力。各地加強組織領導,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了政策、資金等支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並踴躍參加交通建設。實踐證明,交通運輸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心支持。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應對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不斷開拓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事業的新局面。
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交通運輸生産力的強大動力。多年來,交通運輸工作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衝破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積極探索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路水路建設市場和運輸市場;建立健全“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推進和深化企業管理體制、港口管理體制、海事救撈體制等重大改革;擴大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開闊交通運輸管理的國際視野,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始終堅持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交通運輸工作堅持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交通運輸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推進政府職能、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轉變,加強交通法制建設,增強政府交通部門的行政執行力和公信力,著力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能力、公共服務和組織保障能力、運輸和建設市場依法監管能力、安全管理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三、努力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
總結經驗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在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裏,交通運輸業要把建設與發展的重點放在完善綜合運輸體系上。綜合運輸體系是各種運輸方式在社會化的運輸範圍內和統一的運輸過程中,按照技術經濟特點組成分工協作、有機結合、連結貫通、佈局合理的交通運輸綜合系統,構建綜合運輸體系是世界交通運輸發展的普遍規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200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組建交通運輸部,將原交通部、原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職責,原建設部指導城市客運的職責,整合劃入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同時組建中國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為加強郵政與交通運輸統籌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這次交通運輸管理領域的大部門制改革,對於加快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展綜合運輸體系,充分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綜合效率,是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建設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一是建立健全綜合運輸規劃體系,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在規劃上的銜接,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合理佈局,優化通道資源利用。二是促進現代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特別是聯接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城市公交等各種運輸方式的中心城市綜合樞紐建設,合理配置運輸資源,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逐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隙銜接”。三是加強綜合運輸政策和標準規範的研究制定,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政策標準的銜接,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促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四是加快綜合運輸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各種運輸方式既自成管理體系、高效運行,又優勢互補、相互銜接的格局,促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改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提高交通運輸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