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張平:民族振興的壯麗詩篇 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6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民族振興的壯麗詩篇 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張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整整一個甲子。60年間,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圖強,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擁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偉大壯舉。60年間,我們全面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展;我們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我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奮勇前進。6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

    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産力,經濟發展不斷實現大的飛躍。1952—200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679億元增加到30多萬億元,實際增長76.8倍,年均增長8.1%。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GDP年均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多。目前,我國糧食、棉花、肉類、禽蛋等主要農産品,以及鋼、煤、水泥、化肥等210種工業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並成為電腦、移動電話等新興電子産品和彩電、冰箱、汽車等現代耐用消費品的生産大國。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億元,2008年突破了6萬億元大關。外匯儲備迅猛增長,2008年底達到1946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現代産業體系逐步完善,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近年來,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的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達800斤左右,在人口比1949年增長1.5倍的基礎上,實現了人均佔有量的翻番。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創造了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工業生産快速增長,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已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2008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2.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25.6倍,比新中國初期更是增長了上百倍。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三位。服務業發展迅猛、規模擴大,2008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超過1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是1952年的84倍。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産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截至200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01萬公里,比1949年增長2.67倍,鐵路時速也實現了從43公里到350公里的跨越;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總長度已超過6萬公里,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一次能源生産總量達到26億噸標準煤,比1949年增長108.5倍,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産國。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邁出重要步伐。經過60年的大規模建設和調整,我國産業層次不斷升級,結構不斷優化,關係趨向合理。1952年,我國三次産業比重分別為51%、20.8%、28.2%,2008年調整為11.3%、48.6%和40.1%,産業結構的現代化特徵越來越明顯。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央提出了符合國情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東北振興呈現良好態勢,中部崛起戰略付諸實施,東部率先積極推進,生産力佈局趨向協調,地區之間經濟增速差距趨向縮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充沛。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推進,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已佔GDP的60%左右,吸納的就業人數佔全國城鎮就業的70%以上。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決定,目前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和生産資料銷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所佔比重已分別達到95.6%和92.4%。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健全,部門間協調機制逐步形成,計劃規劃、財政、金融、産業政策等方面的協同作用明顯增強,調控方式實現了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調控手段實現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經濟和法律手段的轉變。

    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貿易結構不斷優化,195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僅為11.3億美元,2008年達到2.56萬億美元,從2004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三位,工業製成品特別是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成為出口商品的主導力量。利用外資規模與質量不斷提高,1979—2008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額超過1萬億美元,從1993年起已連續17年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全球500強已有480多家在華投資。境外投資合作跨越式發展,2000—2008年,我國累計境外投資1310.4億美元,年均增長64%。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紮實推進,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十一五”前三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1%,節約能源約2.9億噸標準煤。按照2005年的可比價計算,全國單位GDP能耗已由1978年的每萬元3.745噸標準煤,減少到2008年的1.102噸標準煤,年均下降4%。生態建設積極推進,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沙化土地擴張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環境保護不斷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初步得到控制,“十一五”前三年,全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累計下降8.95%和6.61%。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紮實推進。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1949年,城鎮居民人均現金收入不足100元,2008年達到1578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8.5倍;1949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2008年達到4761元。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城鄉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08年的37.9%和43.7%,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已屬於富裕型,農村居民也達到了小康水平。扶貧開發取得歷史性成就,2007年,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已從1978年的2.5億人下降到1479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比重從30.7%下降到1.6%。

    科技教育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只有30多個專門科研機構,全國自然科學研究者不足500人,到2008年,科技人員已達4200萬人,整體科技實力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部分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教育事業長足發展,新中國成立前,全國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80%,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1.6年。200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8.7年;全國中小學生全面享受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1949年的1.5%左右上升為7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3.3%,超過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標準8.3個百分點。醫療衛生事業長足進步,初步建成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國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健康指標已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達到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2008年,我國孕産婦死亡率由1500人/10萬人下降到34.2人/10萬人;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14.9‰;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提高到73歲。文化、體育、廣播影視等社會事業成就巨大。

    回顧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積累的經驗也彌足珍貴。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我們取得前所未有歷史性進步的重要保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是我國經濟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動力源泉;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根本保證。這些經驗,都是我們今後要更好地繼承和大力弘揚的。

 
 
 相關鏈結
· 六部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形勢報告會 張平作報告
· 張平作新中國60年輝煌成就與當前經濟形勢的報告
· 張平撰文談汶川地震災區重建:重建信心 重建希望
· 張平:狠抓落實 全力推進醫改重點工作取得實效
· 張平在陜西調研 對陜西省發展改革委提三條要求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