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山西省環境保護廳廳長:讓藍天碧水映照三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9日   來源:山西日報

    劉向東

    山西省環境保護廳黨委書記、廳長

    2006年就任省環保局局長。2006年和2007年,先後兩次代表山西在“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作典型發言;2008年10月,榮獲“全球公益慈善聯盟金質勳章”;2008年12月,榮獲“第五屆中華環境獎”。

    今年6月5日,山西省環境保護廳舉行掛牌儀式,由政府直屬單位提升為政府組成部門,整個過程雖然只有短短10分鐘,卻濃縮著山西環保30年不斷升級的演變歷程。

    觀念之變:“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

    記者:30年前,山西省環境保護局掛牌成立,我省環保工作開始起步。請您談談當時環保工作的具體情況。

    劉向東:上世紀80年代,國家把我省定位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從此山西便開始源源不斷輸出煤炭、焦炭、鋼材等能源和初級工業品,大量的廢渣、廢氣、廢水則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2005年,我省大氣環境質量位列全國倒數第一,11個重點城市均沒達到二級空氣質量標準,被國家考核的太原、大同、臨汾、陽泉、長治5個城市,有3個名列全國倒數前四名,地表水劣五類水質居全國倒數第二,煙(粉)塵排放量、固體廢棄物及危險廢棄物排放量居全國第一。

    我省環保工作就在這樣 “要我環保”的生態基礎上拉開了序幕,開始奏響越來越高亢的治污主旋律。

    記者:三十而立,個人如此,環保事業同樣如此。30年後,我省環保事業發生了哪些“裂變”?

    劉向東:進入新世紀以來,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環境問題放在全省經濟發展的全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中,提出要“走出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將環保作為促進山西實現轉型跨越崛起的“四條路子”之一,作為必須下工夫解決的“三塊短板”之一,全面加強對環保工作的組織領導。

    環保部門以堅強的執行力,以敢負責敢擔當的戰鬥力,以勇於創新的開拓力,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摧枯拉朽般的打擊。現在,我省環保政策法規從無到有,再到完善,搭建起了制度治污的完整框架;環保執法由 “軟”到“硬”,有效捍衛了法律的尊嚴;從“就環保抓環保”到“跳出環保抓環保”,環保工作同時成為優化經濟佈局、調整産業結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 “調節器”,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抓手。

    一次次環保風暴,一次次環保問責,使地方黨委、政府、企業家的觀念發生明顯改變,由以前的“要我環保”變為現在的“我要環保”。

    執法之變:“軟弱無力”到“雷霆萬鈞”

    記者:1983年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被確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我省貫徹落實這一國策的情況如何?

    劉向東:長期以來,我省環保體制機制不完善,環境執法停留在以罰代管的層面,失之於軟和寬,缺少強有力的執法手段。地方考核評價偏重經濟發展,環境考核嚴重缺失,難以形成有效推力。

    2006年開始,全省以項目審批為抓手,創新“限批”手段,強化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目標責任和獎懲制度,為環保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全國環保工作最薄弱的區域趟出了一條符合山西實際的環保新路。

    記者:都有哪些具體可行的好辦法、好措施?

    劉向東:出臺《山西省黨政領導幹部環境保護工作實績考核辦法》,把環保責任制、考核制、問責制和否決制落到實處。幾年來,先後對80名未認真履行環保職責、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有關責任人進行了責任追究;河津、孝義兩個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市因環境污染問題被否決評優資格;取消了72個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資格。

    出臺 《山西省重點工業污染監督條例》,推動近萬家工業污染源完善了污染防治設施建設。

    實施環境污染末位淘汰制。近5年來,先後對1115家企業的1274套設施實施末位淘汰,實現減排二氧化硫7.1萬噸、煙(粉)塵30.1萬噸、化學需氧量1.49萬噸。

    利用“差別電價”經濟杠桿,推進全省現有3400多萬千瓦燃煤電廠全部建成煙氣脫硫設施,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所有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工程建設任務。

    記者:這些做法引起了環保部的高度重視與評價,還有哪些創新、舉措在全國具有代表性?

    劉向東:實施“區域限批”政策,先後對河津市和孝義市等15個市縣實施了區域限批,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重污染項目670余個,涉及投資近1000億元。

    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對違法排污企業實行 “三停”強制措施,先後對4420余家環境違法企業採取綜合製裁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將環保與信貸挂鉤的做法在全國推廣,建立了全國性的綠色信貸體系。

    建成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解決長期圍繞環境執法“只監不控”難題。目前已聯網企業666家、在線監測點1011個,基本實現對重點污染源全天候監控。

    對環境質量排位前列或前移市縣實施重獎。2006年和2007年,分別對陽泉、長治、晉城等8個城市給予了100萬元和200萬元的重獎。

    在全國開啟省政府直接督治區域污染的機制,監督縣市重點區域環境質量迅速改善。

    效應之變:“污染治理”到“轉型推手”

    記者:發展是大局,環境問題歸根到底要在發展中解決。只發展不保護,做不到又快又好,只保護不發展,保護則失去了意義,做不到又好又快,二者都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我省是如何運用經濟杠桿,促進污染治理的呢?

    劉向東:實行差別價格政策。2004年以來,我省對鋼鐵、電解鋁等8個高耗能行業,分淘汰類、限制類、允許和鼓勵類實行差別電價,對允許和鼓勵類執行正常電價水平,對限制類、淘汰類企業用電分別提高電價每千瓦時0.05元、0.20元。

    調整上網電價。2006年以來,我省對能耗高、污染重、單機容量低於5萬千瓦的常規火電機組實行懲罰性上網電價。同時,對安裝脫硫設施的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電加價0.015元,沒有安裝脫硫設施的發電企業實行懲罰性環保收費政策。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2006年6月起,對以廢物為原料、能源綜合利用項目,落實稅收減免政策。對於脫硫副産物的綜合利用項目,享受有關稅收優惠和減免增值稅、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加大排污費徵收力度。2007年,我省將焦炭排污費收費標準從噸焦18元到噸焦200元,分五個檔次,按環保設施運行及排污量削減情況徵收。2008年,全省對未完成煙氣脫硫設施建設或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單位,翻倍徵收排污費。

    記者:環境優先,一票否決。我省在遏制“兩高一資”項目無序上馬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劉向東:在重大項目決策中,我省十分重視環保入口把關作用。對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批;對位於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

    2006年以來,先後否決了989個的不符合産業政策和環保準入標準的項目,涉及投資1265億元。

    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審批項目1687個,涉及投資134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審批項目增加了59個,投資增加了124億元。從審批的項目行業分佈來看,2008年居前三位的是煤炭、焦化和建材行業,2009年居前三位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煤炭行業。

    環境之變:“歷史低谷”到“歷史拐點”

    記者:多年量的積累,實現了今天質的飛躍。如果用色彩來顯示山西環保的近年變化,應該是一種由黑到綠的漸變,而2008年則是兩種色彩發生轉變的關節點。

    劉向東:這個比喻很形象。2006年至2008年間,全省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呈逐年下降趨勢,2008年綜合污染指數全省平均值比2005年下降51.3%。

    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標準城市顯著增加。2008年,臨汾、運城、呂梁等8個省轄市環境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結束了有統計以來我省11個省轄城市沒有二級環境空氣質量的歷史。

    記者:同樣的“翻身仗”也發生在全省的地表水水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上。您能談談具體情況嗎?

    劉向東:2008年,重度污染水質斷面(劣五類)比2005年下降3.8%,水質優良斷面 (一至三類)比2005年上升2.9%,特別是汾河水庫太原出水口水質,近20年來首次達到二類水質。今年上半年,水質優良斷面同比增加11%,劣五類水質斷面減少8.2%。

    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持續下降。2008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30.84萬噸,較2005年累計減排13.69%,累計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97.8%。今年上半年,二氧化硫凈減排5.03萬噸,已提前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

    2008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35.88萬噸,較2005年累計減排7.29%,累計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55.3%。今年上半年,化學需氧量凈減排0.67萬噸,累計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的68.4%。

    記者:2006年6月實施的“藍天碧水工程”情況如何呢?

    劉向東:3年前,我省開始實施有史以來最大的環保工程——“藍天碧水工程”。3年後的今天,“藍天碧水工程”36項指標任務中,有22項指標提前完成,10項指標大多數市縣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其餘4項指標有望在2010年提前完成。

    目前,“藍天碧水工程”範圍內32個縣 (市)污水處理率平均達37.38%,比2005年增加29.54%,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的58%;集中供熱率平均達60.63%,比2005年增加32.49%,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的93.3%;氣化率平均達71.62%,比2005年增長36.62%,超過了“十一五”目標要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達9.57%,比2005年增加9.57%,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的17.4%。

    山西環保30年一路走來,到目前已初見成效。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動真碰硬,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強化監管,嚴格執法,我省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本報記者張雋波

 
 
 相關鏈結
· 山西與匈牙利索爾諾克州簽署建友好省州關係協議
· 山西長治等16個單位獲准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 山西:12093萬元補助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
· 山西運城免費向市民發放預防甲型H1N1流感中藥
· 山西:"513"工程推動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 山西支持農産品龍頭企業發展 鼓勵"煤老闆"投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