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備受世界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UNFCCC)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東道主丹麥王國首相拉斯姆森、哥本哈根市長傑裏高,公約執行秘書德波爾等高級別官員出席了開幕式併發言。來自各公約締約國及國際組織的15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為了積極參與和推進哥本哈根大會林業議題談判,展示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地位,宣傳我國林業在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的重要貢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率5人林業代表團出席了本屆大會。
這次大會受到了各國高度關注。為了進一步宣傳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立場、政策和措施,由我外交部牽頭成立的“中國新聞與交流中心”于12月8日正式開放接待國際媒體。12月9日該中心則舉辦了“林業與氣候變化主題日”活動,並邀請祝列克副局長在該中心舉行了首場部門新聞發佈會。來自中外各大新聞媒體的近50名記者參加了林業新聞發佈會。
祝副局長在新聞發佈會上全面介紹了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獨特作用、我國林業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特別介紹了我國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的結果、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及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經營網絡開展的各項活動等情況。祝副局長還介紹了我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進程,參與UNEP發起的“全球十一億株樹運動”及其貢獻等情況,闡明了我國政府對正在談判中的林業議題的觀點和原則立場,並強調,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繼續擴大森林面積,進一步加強森林保護,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我國森林的整體功能,為維護生態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
在新聞發佈會上,祝副局長還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當記者問到中國在實現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的目標時,是否會遇到困難,是否需要國際社會支持時,祝副局長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確實面臨資金投入不足、造林技術難度大等一系列困難,但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信心更多地依靠自己能力來按時兌現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向全世界做出的承諾。當記者問到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林業方面進行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情況時,祝副局長説,2007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倡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該網絡已于2008年正式啟動,現已開展了多項政策對話和能力建設活動,為發展中國家成員間分享經驗,推進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國林業部門也在積極借助中非論壇平臺,加強與非洲各國的林業交流與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設和培訓活動。
祝副局長還就中方對“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排放”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談判議題的立場問答了記者提問,全面準確精闢地闡述了我國對上述兩個議題的立場和觀點.
在“林業與氣候變化主題日”當天,我林業代表團還向中外新聞媒體散發了大量宣傳材料,現場播放了我國發展和 保護森林資源、防沙治沙以及亞太森林網絡等方面的影像材料。
祝副局長此次率團出席哥本哈根會議的目的是配合溫家寶總理出席氣候變化峰會,現場指導氣候變化公約下相關林業議題談判,對促成林業議題在這次氣候大會上達成積極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氣候大會所設各項議題正在激烈交鋒中,林業議題談判也全面展開。我林業代表團將在祝副局長的指導下,按照會前準備的參會策略,積極而富有建設性地參與林業議題談判,努力促使林業議題談判取得積極成果。截至發稿時間為止,林業議題談判正在激烈緊張地進行之中。
中國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在全球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期間與大家見面。下面,我將向大家介紹中國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一、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危及人類生存和發展。森林既是吸收匯,也是排放源,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減緩和適應雙重功能。一方面,通過開展植樹造林、森林恢復、合理採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斷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顯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存儲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存儲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另一方面,改變林地用途、不合理採伐,不進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復,導致毀林和森林退化,會增加碳排放。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獨特作用使國際社會認識到,保護森林,減少毀林,提高森林質量,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二、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及成效
(一)大力發展林業,增加森林資源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近10年來,中國政府已投資700多億美元,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植被恢復、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通過合理控制採伐、減少毀林、防控森林火災與病蟲害,減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發展生物質能源,實現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工作,加大陸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建設,積極開展森林服務功能評估和相關研究工作。
根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到2008年底,全國森林面積已達到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森林蓄積137.21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0.62億公頃,蓄積19.61億立方米。在亞洲,我國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均列首位,人工林面積繼續保持世界首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5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中國近年來開展的大規模植樹造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對遏制亞洲地區森林資源下降趨勢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此高度評價到:亞洲森林保護有所好轉主要歸功於中國大規模植樹造林。
中國通過發展和保護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面了發揮了巨大作用,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亮點。1980-2005年,中國通過持續地開展造林和森林經營、控制毀林,凈吸收和減少碳排放累計達51.1億噸。僅2004年中國森林凈吸收了約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佔同期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以上。據中國林科院依據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和森林生態定位監測結果評估,目前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高達78.11億噸。森林生態系統年涵養水源量4947.66億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億噸,年保肥量3.64億噸,年吸收大氣污染物量0.32億噸,年滯塵量50.01億噸。僅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凈化大氣環境、積累營養物質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6項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達10.01萬億元人民幣。
(二)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
2007年6月,我國發佈實施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林業被納入我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根據該國家方案的總體要求,國家林業局組織專門力量,從2007年7月開始,歷時2年多,研究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確定了通過林業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原則、階段性目標、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主要行動。
(三)積極參與國際林業政治對話和行動
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國際林業政治對話和行動。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林業議題談判,全面闡述了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立場和主張,在氣候變化的國際進程中發揮了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作用。從2007年起,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全球十億棵樹運動”。在過去的12個月裏,中國人均植樹2株以上,共植樹26億株,為實現這項活動的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2007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倡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該網絡已于2008年正式啟動,現已開展了多項政策對話和能力建設活動,為成員間分享經驗,提高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提前實現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的目標,為第十五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提出的到2020年亞太地區森林面積凈增長2000萬公頃目標做出了貢獻。2009年9月,胡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資源,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我國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今年11月,我國政府公佈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中,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管理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我國到2020年的森林增長指標將作為林業的行動目標。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強森林保護,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功能,為維護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
下面,我很樂意就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情況,回答大家所關心的問題。